-
四川省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为下一步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自动交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查看计算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现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系统使用情况.R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 2023年7-12月68家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为92.67%,粗交换成功率达到95.87%.市级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比较,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较高,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较长.交换成功率与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r=0.44,P<0.001)、粗交换成功率(r=0.51,P<0.001)均呈正相关.90%以上的机构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77.94%的机构能自动生成传报卡,80%以上具有传报卡管理和信息统计查询功能.73.53%实现了传染病报告卡(传报卡)的自动预警,预警后强制报卡的机构占比25%.自动交换后感觉工作量减轻的占比88.24%.结论 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及粗交换成功率整体较高,市级高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系统建设率较高,但自动交换相关基础功能还不完善.自动交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告的效率,但仍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报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国放射影像设备配置现状及应用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掌握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放射科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使用情况,为全国各级医学影像技术学会、协会制定医学影像设备规范使用培训计划提供支持,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制定的调查表,由各医院放射科推荐一名影像技师线上填写问卷.填写内容包括设备配置种类、品牌、数量,各类设备的检查人次,以及图像存储与传输设备的品牌分布.收集有效问卷后,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本调查共收集了全国 31 个省市共计 5403 份有效问卷.其中,影像设备包括数字X线机、CT、MRI以及PACS.各医院数字X线机、CT、MRI设备平均配备数量分别为6.0 台、2.8 台、1.6 台,进口品牌占比分别为57.0%、68.0%、78.6%.被调研医院都配置了PACS,且国产品牌占81.0%.全国每家医院日均进行数字X线、CT、MRI检查人数分别为130.7 人、165.2 人、58.4 人.结论 全国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分布不均,高端机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各省市的大型三级医院,进口品牌占有率较高,设备国产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型三级医院影像设备检查人次相对较多,基层影像设备使用者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区域PACS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了对本地区域PACS的设计与应用.通过建设区域PACS,患者可在区域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联网医院可以共享影像信息,申请网上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这样就实现影像资源、专家诊断资源、设备资源和医学研究成果等信息的共享,降低了患者重复检查的次数,减少病人的诊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 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 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区域远程影像中心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缓解偏远地区和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设计区域远程影像中心平台.方法:基于区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平台,通过DICOM和HL7异构模块对非标准的PACS图像及文本进行标准化转换,并利用KM-SES远程诊断系统将医疗或临床、通信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集成为一体,构成区域影像中心平台的整体体系.结果:该平台的应用实现了院内、院外影像业务流程管理一致、质控一致,缩短了就诊时间,降低了空置率.结论:该平台通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及检查预约等多种模式,可以使偏远地区和基层群众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部CT扫描所致儿童癌症风险估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估算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选取儿童胸部CT检查图像,在CT工作站上读取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值和面积,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受检者的水当量直径,再结合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l)计算体型特异性评估剂量(SSDE),将SSDE转换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胸部CT检查时肺、胃、肝、甲状腺、乳腺和血液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各器官剂量为基础,采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的癌症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上述肿瘤的终生归因风险,其中白血病、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先经平均器官剂量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后再计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先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再经平均器官剂量求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结果 由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CT检查所受平均器官剂量可知,年龄对儿童CT检查SSDE值有显著影响(t=24.28,P<0.05),性别对儿童胸部CT检查SSDE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表明,肺癌和女性乳腺癌的终生归因风险较高,女性乳腺癌1、5及10岁组的LAR分别为10.9/10万人、30.8/10万人和34.5/10万人.结论 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儿童胸部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逐渐减小,但CT检查辐射剂量相对于普通放射诊断仍然不容忽视,其引起的癌症风险仍需持续关注并应在放射诊断的正当性判断中得到充分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肝纤维化评估价值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特异性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同时行特异性增强和DWI的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在PACS终端测量肝脏8段感兴趣区域(ROI)的ADC值均值,用肝脏特异性期(延迟20 min)相同ROI和脾脏、竖脊肌及周围空气指定位置的平均信号值计算评价指标:肝脾信号比值(SI肝/脾)、平均肝肌信号比值(SI肝/肌)、平均肝空气信号比值(SI肝/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早期肝纤维化[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2]和明显肝纤维化(APRI>2)的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和APPI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有相关性评价指标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共纳入84例同时行DWI和Gd-EOB-DTPA的肝病患者.肝脏平均ADC值和SI肝/气与APRI值之间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0.044,P值均>0.05);SI肝/脾、SI肝/肌与APRI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0.431,<0.00l),(-0.420,<0.001).SI肝/脾、SI肝/肌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95% CI 0.630~0.831)、0.786(95% CI 0.681~0.870).结论 肝脏Gd-EOB-DTPA特异性增强较DWI对评估肝纤维化的参考意义更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膝骨关节炎疼痛与髌骨关节紊乱影像学量化指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膝骨关节炎所引起的患者疼痛在影像学上有所体现,髌骨轴位片影像学参数改变能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疼痛症状做出合理评价.目的:探讨髌骨轴位片影像学参数改变与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部位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髌骨轴位片拍摄并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80例作为疼痛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组.2组均屈膝30°行髌骨轴位片拍摄,在PACS影像学图片计算机处理系统分别采集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股倾斜角、股骨滑车沟角5个影像学参数;将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部位分为膝前区、膝后区、膝内侧和膝外侧4个区域.结果与结论:①疼痛组患者的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以及外侧髌股角均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髌股倾斜角以及股骨滑车沟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膝骨关节炎疼痛和外侧髌股角存在相关性(P=0.01);③One Way-ANOVA LSD统计分析中,疼痛组患者髌股倾斜角在膝前区和膝后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其他影像学参数与不同疼痛部位的两两比较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④结果表明,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存在髌股关节的紊乱,髌骨偏向外侧倾斜和偏移;外侧髌股角是导致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最主要因素,髌股倾斜角影响着膝前区和膝后区的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即时传递技术的多功能医院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多功能医院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提高PACS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方法: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医院流程的研究、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体系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构建基于即时传递的多功能PACS.结果:系统的建立降低了物料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基于即时传输技术的多功能PACS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节省了患者50%的等待时间,患者检查数量提升了15.5%,缩短了25%的影像诊断时间.结论:在医院内部署功能完善、具备高可扩展性的多功能PACS,后续能够无缝对接各层级的区域影像中心和远程医疗,并可拓展电子胶片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目前国内青光眼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青光眼诊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眼底照相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重视不够、眼底照相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错误理解或过度依赖OCT及视野结果进行青光眼诊断、非青光眼专业医师对青光眼视神经改变认知不足、医疗单位普遍缺少眼科PACS系统等.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青光跟诊断知识学习及眼底照相技能培训、制定和推广青光眼规范化诊断指南、推行信息化管理及区域协同医疗管理等手段加以解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