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疏蛋白CBX4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CBX4的表达情况,揭示CBX4对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TCGA数据库中分析CBX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GEO在线数据库对ESC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CBX4的表达水平进行t检验分析;过表达或敲低CBX4后,通过MTT、菌落集成实验和流式凋亡术检测CBX4对ESCC细胞活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和免疫组化法验证CBX4对瘤体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凋亡相关基因PARP、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筛选转录组测序结果推测CBX4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 CBX4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ESCC组织中CBX4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敲低CBX4后ESCC细胞凋亡增加,增殖被抑制(P<0.05);同时,被剪切的PARP和Bax抑癌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癌基因Bcl-2表达水平降低.体内裸鼠成瘤结果表明,过表达CBX4后,瘤体体积和Ki67表达明显增加(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CBX4与p38 MAPK通路基因相关性高,敲低CBX4后,p38 MAPK通路被激活,其下游转录因子表达量增加(P<0.05),从而诱导ESCC细胞凋亡.结论 CBX4在ESCC中高表达,发挥促癌作用,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ESCC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氨酸激酶AgrC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组氨酸激酶AgrC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收集皮肤组织和体液标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利用SYTO9和PI荧光染料分析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agr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 agrA、 icaA和 icaR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验证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的结合作用;数据采用 xˉ±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0.5 mg/L。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在1/4倍最低抑菌浓度即可开始出现显著作用[ATCC 43 300( t=7.42, P=0.002)、临床菌株SA1( t=5.42, P=0.005)、SA2( t=6.38, P=0.002)、SA3( t=4.8, P=0.009)、SA4( t=7.06, P=0.002)和SA5( t=4.36, P=0.00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明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生物膜的形成量并使生物膜显著聚集成三维立体结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 agrC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使agr A( t=4.42, P=0.003)和 icaR( t=4.49, P=0.007)表达水平下降[(0.61±0.24)和(0.56±0.12)], icaA表达水平升高[1.51±0.19( t=5.24, 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温滴定量热法分析发现,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结论: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可能通过结合AgrC蛋白受体,影响下游a grA、 icaA和 icaR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生物膜形成,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机器学习构建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构建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身体运动等情况,以3d 24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收集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情况,以维生素D正常与不足为结局变量,探索采用随机森林、核支持向量机、极致梯度提升和集成算法等多种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的效果。结果:以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获得的2组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的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准确率分别为0.71和0.62,F1分别为0.82和0.7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调节参数及集成学习后提高到0.58和0.57。年龄,性别,蔬菜、水产品和谷物的摄入,每天做家务及运动情况等是影响我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的重要因素。结论: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的构建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和集成学习更适于老年人维生素D分类模型的建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层卫生人员对移动医疗的采纳和感知效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人员对移动医疗的采纳现状和感知效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信息化减负、增效、赋能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于2019年7月,对来自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91位不同岗位的职工,就"移动医疗的采纳和感知效用"话题进行深入访谈;利用Nvivo11质性研究软件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编目,采用响应率、普及率、列联表描述感知效用的分布。结果:调研地基层卫生人员广泛采纳移动医疗,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应用和便携医疗设备;感知效用正、负效用的响应率分别为78.97%和21.03%,排名前五的感知效用为工作创新、工作效率提升、网络效用、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超载,累积响应率为73.80%;各岗位感知效用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和公共卫生人员的普及率更高。结论:目前调研地基层移动医疗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正向集成阶段过渡;创新和提效的初代效用已经显现,网络效应、资源配置、临床决策支持等高阶效用值得期待;同时要警惕移动医疗的双刃剑,理性对待发展中的技术超载、技术投资、信息鸿沟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汉族乳腺癌家族 BRCA1 c.2013_2014insGT的检出与变异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查一个乳腺癌家系的致病变异。方法:应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检测8位家系成员121个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分析变异与疾病共分离情况得到候选致病位点,然后采用Sanger测序和克隆测序在所有9位家系成员中对候选致病位点验证。结果:本家系中6位确诊乳腺癌的家系成员均携带BRCA1基因c.2013_2014insGT杂合变异,未患乳腺癌的女性不携带该变异。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和外显子集成联合数据库(The Exome Aggregation Consortium, ExAC)均未收录该变异,开放读码框预测该变异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形成截短的BRCA1蛋白。结论:BRCA1基因c.2013_2014insGT变异为该乳腺癌家系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2个应用于一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预测模型。国内外主要模型的结局定义、预测因子均存在差异。在推广应用现有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是2个重要因素。简便性要求预测因子简单易得,评估过程方便快捷;适用性要求模型能灵活地适用于CVD流行特征不同的地区。如何确定非高危人群的风险定期再评估频率也是应用模型时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集成式支撑平台将在模型的构建、更新与多维度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多组学框架下,探索可继续改进模型的预测因子方兴未艾。新的模型构建算法有望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建立的预测模型值得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2013-2020年肺结核病例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时空分布模型和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算法研究上海市肺结核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化肺结核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下载的2013-2020年上海市户籍肺结核病例,采用层次贝叶斯模型对肺结核病例数据进行拟合,识别肺结核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空角度,评估肺结核发病风险与人口、经济、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013-2020年,上海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9 2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224/10万。2013-2020年的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报告发病率最高(27.991/10万)。上海市肺结核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通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分析和风险分析发现,上海市肺结核的高风险区域为郊区,低风险区域为中心城区。肺结核的发病风险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 RR=0.48)、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RR=0.56)、归一化植被指数( RR=0.50)、夜间灯光指数( RR=0.80)有关。 结论: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稳步推进下,需要格外关注郊区的防控。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肺结核发病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之间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智能应用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践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启用临床智能应用平台,该平台以AI助理为智能应用载体,支持智能应用的角色扩展、功能扩展和内涵扩展,为临床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7月,临床智能应用平台借助AI助理已嵌入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业务系统,实现了辅助诊断、辅助治疗、风险预警、AI病历质控、科研入组和传染病管理等智能应用,丰富了骨科和耳鼻喉等专科的智能应用内涵,满足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集成化和一体化要求,为临床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智能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