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多院区年度绩效考核数据为基础,剖析多院区同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公立医院分院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年版)为基础,筛选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等10个指标,对某一医疗机构4个院区2022-2023年功能定位、质量安全、收支结构、费用控制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主院区病例组合指数和出院手术占比等明显优于分院区,4个院区医疗质量指标无显著差异,专科特色突出的分院区运行效益优于综合性分院区.结论 公立医院在布局分院区时更加突出"大专科、小综合"模式,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更加侧重专科层面质控管理,在运营管理上加强同一专科不同院区效益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的管理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问题造成了我国每年至少千亿元卫生资源的浪费.实施精准干预措施以减少ACSH是卫生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降低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ACSH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减少ACSH的国际经验并探索适用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ACSH管理策略.研究发现,ACSH受个体因素、卫生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国际上主要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服务提供和服务管理三方面举措减少ACSH.本研究结合国际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我国ACSH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将ACSH纳入医疗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对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管理,其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ACSCs管理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并基于循证理念改善管理水平;再次,应深入开展ACSCs本土化研究,促进高质量证据转化实施;最后,持续提高人口健康素养,强化患者和公众对减少ACSH的正确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疗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属于急诊科和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很高,与年龄及行为方式有关,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仍普遍遵循经验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急性期疼痛管理缺乏共识。为推动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国情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促进国内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及疼痛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为河南省及全国儿童康复医学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全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的职称、学历、医师执业注册范围、治疗师所学专业及从事专业等方面。结果:共收回258所医疗机构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二级、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分别有63所(24.42%)、172所(66.67%)、23所(8.91%)。在人员结构方面,医师、治疗师、护士分别有1745人(25.62%)、2164人(31.77%)、2902人(42.61%)。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它分别有452人(6.64%)、1741人(25.56%)、3949人(57.98%)、669人(9.82%);医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共有652人(37.36%);治疗师、护士则以初级职称为主,分别有1270人(58.69%)、2053人(70.74%)。在学历方面,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分别有314人(4.61%)、3775人(55.43%)、2722人(39.96%);医师、治疗师、护士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有1110人(63.61%)、1168人(53.97%)、1497人(51.59%)。医师执业注册以儿科为主,共有672人(38.51%);注册康复医学有206人(11.81%)。治疗师所学专业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主,共有1287人(59.47%)。结论:河南省儿童康复开展较为普遍,从业人员较多,但存在人员比例结构不合理、治疗师数量明显不足、高层次和专业化康复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应优化儿童康复人员结构,强化人才培养,规范从业资质,促进儿童康复同质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调剂药师处方审核能力集中培训课程体系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对药师处方审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剂药师应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等项目进行审核。集中培训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设计的集中培训课程分4个模块: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的学习、各科通用的药物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特殊人群用药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各专科用药处方适宜性审核培训。该培训体系具有同质化和标准化特点,理论课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引入PBL和CBL,值得在调剂药师培训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院区同质化医疗服务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受自身发展空间限制、城郊区域发展、政策引导(医共体、医联体、分级诊疗等)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通过多院区发展来拓展医疗辐射范围。在多院区发展过程中,医疗质量同质化是核心难点,关乎医院整体运营和发展。作者所在医院通过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构架、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质控系统、统一培训、统一人员资质管理等举措,解决了院区间医疗质量发展不均衡、医务人员能力有差别、科室人力资源分散等问题,增强了院区间凝聚力,实现了同质化医疗服务,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院区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管理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上海市某多院区公立医院构建患者满意度测评管理体系,2021年开始基于呼叫中心对3个院区的出院患者进行全覆盖满意度测评并收集不满意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与不满意患者充分沟通并联动整改,定期对所有投诉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不同院区的共性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可为多院区医院推进同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质性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中危重症医疗体系与能力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呼吸病学的发展从结核病防治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照护,近20年来已发展到呼吸病学(PM)和危重症照护(CC)捆绑交融,并已成为全球性学科主导形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体系是保障同质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是呼吸学科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实质性推进PCCM中危重症医疗体系能力建设是学科发展重要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院区发展是大型公立医院优质资源扩容的有效形式。针对多院区权责利关系、功能定位、学科布局、医疗质量与服务同质化、人财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总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多院区建设过程中构建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标准为导向的质量体系、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岗位为导向的人事体系、高效为导向的财务体系、共享为导向的信息体系以及互融为导向的文化体系,形成了"院区协同、差异定位、同质发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医院管理效能、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可为公立医院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