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大数据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重症医学的诊疗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监测手段与治疗方法。这些多元化的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动态性、多源性等特点,当前临床诊疗对其利用程度相对较低。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对多元数据的及时处理与整合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重症大数据应运而生。为了更好推动重症大数据在中国的规范化发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的基础上,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就本共识包括重症大数据的概念、意义与必要性;重症大数据临床研究关注的临床科学问题;重症大数据库的建立、标准与原则;重症医学大数据问题解决途径与方法;重症大数据的临床应用五个方面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医生及致力于重症大数据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要素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相关文献进行范围综述,旨在明确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要素的内容及适用场景。方法:以范围综述报告规范(PRISMA-ScR)为方法学指导,在医疗机构场景下聚焦临床护理专家能力、胜任力、角色和职责,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ProQuest、Cochrane Library)及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提取临床护理专家岗位类别、研究类型、作者、国别、发表年份、核心能力要素等内容。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日。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06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汇总出6项一级指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道德/伦理/法律)、16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结论:国内可借鉴国外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的要素设置,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完善临床护理专家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各岗位的护理管理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专科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大型三甲医院重症医学数据库的模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进一步完善科室信息系统,建立多参数重症医学数据库,为重症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为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了解科室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整合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监护信息系统(Moniter)、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建立了重症医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及验证;并对比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MIMIC-Ⅲ)而逐步完善其内容及架构。结果:在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运行期间,该重症医学数据库共纳入2 207例次重症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前及在ICU期间的全部数据,如人口统计学信息、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出入量记录、样本采集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治疗和多种临床常用评分数据及诊断等。所收集的数据按照内容不同分别储存至不同的数据表中,各表通过主键相互连接。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可经信息系统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已经用于部分临床研究,可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结论: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可为医疗机构进行重症患者规范化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帮助;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我国危重患者人群的数据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教研三位一体构建医院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医教研三位一体、综合客观和数据简便可及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估方法,为学科评估与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各类排行榜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权重系数。结果:构建了涵盖3个一级指标(医疗、教育和科研),12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综合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设计运用三维笛卡尔空间坐标系,以3D模式图定位单个学科的医教研水平和同类学科群的分布情况。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内容精炼、综合性强、可操作性强和可推广性好等特点,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学科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呼吸学科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呼吸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国内多个呼吸专科影响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及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两轮德尔菲法及层次—熵权法,建立了涵盖医疗(权重占比30%)、教学(15%)、科研(40%)和人才培养(15%)4个维度(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借助医疗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研发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使用1年后,将该系统整合的2018年(使用前)和2019年(使用后)呼吸学科13个专业组、共248名成员4个维度的相关数据,应用该系统内嵌的精细化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系统应用前后两年间该学科4个维度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各专业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018年相比,2019年呼吸学科整体综合得分增长率达30%;4个维度分项得分也呈增长态势,其中,科研方面增长最明显,增长率高达136%,其次为人才培养,增长率为32%;并且13个专业组2019年的综合得分普遍高于2018年,但增幅不同,增长率为2%~135%。结论: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呼吸学科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直观和量化展示学科整体和各个专业组在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发展现状及专业组间的差异,为学科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患者电子病历数据提取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诊疗数据分散在电子病历相关的各个临床系统中,只有经过统一整合才能更好应用于应急防控、医学科研和政府监管。作者通过分析国内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当前的建设水平,梳理了直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就诊患者诊疗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数据未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深度不足、数据标准化程度不够、数据存在缺失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电子病历数据的提取提出了严峻考验,针对不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医疗机构,作者给出了分类、分时段数据提取的可行性分析,并建议医疗机构从根本上加强信息化认识,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数据整合和统一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彩色眼底图像中的玻璃膜疣进行自动判读,并进一步探讨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健康体检且年龄大于50岁的参与者,共1 035例(2 055眼)的彩色眼底图像,使用DeepSeeNet深度学习模型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判读,按玻璃膜疣大小进行分组。同时随机选择392张(19.1%)彩色眼底图像采用人工阅片方法对玻璃膜疣大小进行判读,采用Cohen's Kappa检验比较2种判读方法的一致性。根据电脑验光数据计算等效球镜度(SE),并分为中重度远视(>+3.0 D)、轻度远视(+0.51~+3.0 D)、正视(-0.5~+0.5 D)、轻度近视(-3.0~-0.51 D)、中重度近视(<-3.0 D)。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玻璃膜疣大小判读与人工阅片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κ=0.67, P<0.001)。在矫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SE向正方向增加与大玻璃膜疣发生风险相关( OR=1.03,95% CI:1.01~1.04, P<0.001)。中高度近视为玻璃膜疣的保护因素,与正视者相比,中重度近视者发生大玻璃膜疣的风险为0.89(95% CI:0.82~0.97);相反,中高度远视为危险因素,与正视者相比其发生大玻璃膜疣的风险为1.20(95% CI:1.03~1.39)。 结论::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发生相关。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技术,除了可以增强医师临床诊断的速度和精准性,同样可以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的科研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伦理审查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伦理审查研究的发展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回顾2003—2020年间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伦理审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对文献的发文量、期刊分布、文献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36篇,文献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公开发表在107种期刊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载文量最多(53篇);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与发文量最多;北京、江苏和上海地区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发文排前3位;熊宁宁、刘海涛、陆麒、汪秀琴和吴翠云合作研究强度最大;近年研究热点以受试者保护、跟踪审查、多中心临床试验、孕妇受试者、儿童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主;获得11种省级以上研究基金的资助。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手段,对广大研究者梳理本领域知识结构、进展情况,寻求合作交流,改进不足和论文投稿等均有参考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以梅毒临床数据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院数据是真实世界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不科学、不规范的数据管理极大地妨碍了真实世界证据的可靠性。基于临床数据应用于科学研究时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制定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从内容与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方面对数据整理进行标准化,并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梅毒临床数据为例,对其进行验证。自某院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库、诊断库、检验信息库和治疗信息库导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皮肤科就诊的梅毒患者的临床数据,共提取相关信息71 705条。SOP分析显示:完全重复6 816条;姓名、就诊ID号、身份证号码、年龄及性别存在内容或逻辑不一致的条目分别为152条、360条、88条、107条及457条;婚姻、民族、性别、生日和身份证号码项目缺失条目较多,分别为1 711条、1 077条、457条、496条和355条。规范化情况总体较好,其中职业项目填写不规范为1 884条。利用规范整理后的数据可有效统计梅毒不同分期的患者比例和诊疗费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面向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管理与分析SOP,可用于建设基于医疗实践数据、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临床-科研型双功能数据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