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参消癜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对复发性过敏性紫癜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芪参消癜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对复发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 purpura, HSP)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新乐市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复发性HS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曲克芦丁、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其中药物治疗4周,激光穴位照射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SH-Px,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羟胺法检测血浆MDA、SO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IgG、Al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GSH-Px[(90.45±15.36)μmol/L比(81.62±13.68)μmol/L, t=3.318]、SOD[(99.64±18.66)IU/ml比(84.21±16.73)IU/ml, t=4.769]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MDA[(5.58±1.31)μmol/L比(4.37±1.36)μmol/L, t=4.96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尿IgG[(3.48± 0.95)mg/L比(6.56±1.47)mg/L, t=13.630]、Alb[(7.80±2.94)mg/L比(12.73±4.26)mg/L, t=7.378]、β2-MG[(4.02±1.61)mg/L比(6.95±2.10)mg/L, t=8.57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71, P=0.013)。随访6、12个月,治疗组复发患儿少于对照组( χ2值分别为4.931、4.574, P值均<0.05)。 结论:芪参消癜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可改善复发性HSP患儿氧化应激状态,保护肾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铥激光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近几十年来微创外科手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激光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各类疾病的治疗,如激光碎石、上尿路上皮肿瘤消融术、前列腺剜除术等[1,2]。钬激光是目前输尿管镜、逆行肾内取石(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fipsy,PCNL)激光碎石的金标准[3]。铥光纤激光器(thulium fiber laser,TFL)是一项创新技术,其具有结构简单,高光-电转换效率,良好的光束质量,散热性好等优势,使其成为了代替固体激光器的新选择[4]。以往的文献大多是基于体外环境,本文就铥激光的特性、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TFL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况,以期为临床医师行激光手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新型保偏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其在半导体激光治疗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保偏光纤的温度双折射效应,提出一种高精度、低成本、具有良好互易性的反射式保偏光纤温度传感器(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r Temperature Sensor,PMF-TS).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光纤温度探头,可与半导体激光器激光输出光纤集成,组成多功能激光治疗仪探针,通过实时、精确监测靶组织的温度变化,闭环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及脉冲频率,满足体内深度肿瘤组织精准微创激光热疗的应用需求.完成了样机研制及测试,结果表明,PMF-TS的测温分辨率为0.01℃,远优于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及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经过PMF-TS的闭环控制以后,半导体激光器在-40℃~70℃环境温度范围内,输出功率的波动可以控制在±0.1 W以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的数字差分式肌张力传感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设计了一种数字差分式肌张力传感器,以悬臂梁为弹性元件,线阵CCD为检测元件,将张力变化转化为激光光斑在CCD感光窗口上的位置变化,实现了肌张力的数字差分式测量.采用两组线阵CCD对称式设计,使传感器具有差动式测量的优点;位移变化是以线阵CCD像元的数量来体现,使传感器具有数字化测量的特点.结果证明,测量方法具有数字差分的特征,显著降低了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和迟滞,适用于微张力的数字化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焊接技术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激光焊接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新技术,总结激光微创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40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显出股浅静脉瓣膜环,选择1470nm半导体激光器3W激光输出功率,折叠焊接瓣膜环,缩窄管腔修复瓣膜关闭不全,同时选用6W激光功率光凝闭合曲张的浅静脉.术后采用超声多普勒连续随访观察6~36月.结果 术后6h下床活动,手术后3d即活动自如,术后5d更换敷料见4例出现下肢少量瘀斑,手术后10d完全消失.手术后7d拆除股部皮内缝合线,切口愈合良好活动自如,原迂曲扩张的浅静脉消失.所有接受治疗病例均无皮下血肿,无皮肤灼伤,无淋巴漏或下肢水肿等并发症.手术后3、6、12、24和36个月复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修复处均未见返流.平均随访16(6~3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激光焊接技术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便携式光纤拉曼胃癌检测仪的研发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发一种便携式光纤拉曼胃癌检测仪,探讨该设备对胃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便携式光纤拉曼胃癌检测仪的主要组件包括785 nm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探头、微型光谱仪.利用该设备对正常胃粘膜组织和胃癌组织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并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便携式光纤拉曼胃癌检测仪能够采集到完整的正常胃粘膜组织和胃癌组织的光谱,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获取的光谱相差不大.结论 该设备可以完整呈现不同胃黏膜组织的拉曼光谱,可用于胃癌的鉴别,为研制拉曼光谱胃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755nm半导体激光在耳再造术期间脱毛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755 nm半导体激光在耳廓再造术不同时期脱毛的临床有效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应用755 nm半导体激光对86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整形外科行耳廓再造术的患者进行脱毛,男39例,女47例,年龄6~ 28岁,平均12岁,左耳28例,右耳58例.简单随机分组,40例于一期耳后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行耳廓脱毛(一期术后脱毛组),46例于二期耳廓重建术后脱毛(二期术后脱毛组).分别于不同干预时间下行耳廓脱毛治疗,脉宽10~20 ms,波长755 nm,光斑直径10 mm×15 mm,能量密度4~8 J/cm2.每次脱毛时间均为5~10 min,以局部皮肤毛乳头出现轻微发红或水肿为治疗终点.每隔4周左右做1次激光脱毛治疗,共5次.计数不良反应例数,比较治疗前及第5次脱毛后6个月的毛发生长密度、毛发清除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至最后一次脱毛治疗后6个月左右(23 ~ 25周),仅二期术后脱毛组有2例备皮时划伤,2例出现水泡,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一期术后脱毛组治疗后毛发密度为(27.63±7.75)根/cm2,少于治疗前的(84.55±13.68)根/cm2;二期术后脱毛组治疗后毛发密度为(40.52±5.92)根/cm2,少于治疗前的(74.78±11.19)根/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激光脱毛后,一期术后脱毛组毛发密度低于二期术后脱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术后脱毛组毛发清除率为67.32%,高于二期术后脱毛组的4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术后脱毛组患者满意度为87.5% (35/40),二期术后脱毛组为69.5%(32/46),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一期扩张器置人术后开始行755 nm半导体激光耳廓脱毛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激光(Laser)或光学量子发生器是近十几年来新的科技成就之一,日益广泛地应用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自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由Maiman(1960)报导以来,至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激光,其中从发射激光的工作物质可区分为固体、气体、半导体、液体等型激光,从工作系统可有脉冲和连续的区别,从发射能量又有高和低的差异,从其发射波长可有从紫外线到红外线光谱的范围.但是它们均具有激光的共同特性:相干性(coherence)、单色、高能量密度、精确方向和可以聚焦等,因此也导致医学各科的重视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470nm激光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新型波长1 470 nm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即可被血红蛋白吸收也可被水吸收,与绿激光、YAG激光、CO2激光、940 nm激光等传统激光比较,具有较强的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切割效率和较低的能量消耗,目前在肿瘤切除、美容医学、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波长1 470 nm激光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环形激光治疗肝癌术后复发合并门静脉癌栓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率20%~70%[ 1 ,2 ] ,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腹水形成、上消化道出血[3]. 因此,针对门静脉癌栓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介入、支架植入、内放射等手段[4 ~6]是目前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案. 医用激光从1960年研制成功第1台红宝石激光器开始,经历了半导体激光器、CO2 气体激光器、Er:YAG激光器等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激光消融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案,在门静脉癌栓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7]. 光纤技术的的发展促进了激光光纤的进步,相较于普通光纤的散焦出光,新一代环形光纤(采用目前最通用的砷化镓二极管材质的半导体激光发生器为激光来源)在光纤顶端可形成环形出光. 环形激光以圆环状作用于肿瘤组织,能量均匀,烧灼形状呈圆形,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门静脉癌栓的局部治疗增加新的选择,我们前期的体外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现将我科新型环形激光治疗1例肝癌术后复发合并门静脉癌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