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耳再造术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对耳廓美学单元和立体结构的完整构建,重建稳定的颅耳角对于塑造对称、立体、自然的耳廓至关重要,使得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就耳后支撑支架及其覆盖组织的选择、数字化医学应用在颅耳角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辅助切取颞浅筋膜瓣在Nagata法二期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在小耳畸形Nagata法二期耳廓再造中应用内镜辅助切取颞浅筋膜瓣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小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颞浅筋膜瓣切取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内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在小耳畸形Nagata法二期耳廓再造中,内镜组应用内镜切取颞浅筋膜瓣,开放手术组应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切取颞浅筋膜瓣。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颞浅筋膜瓣成活、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耳廓再造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估术区瘢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患者满意度、POSAS得分比较采用 t检验,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内镜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9.8±2.9 )岁(7~17岁);开放手术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0.3±3.8)岁(7~17岁)。术后随访(15.4±3.4)个月(1~2年),所有筋膜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性别构成比、术后并发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内镜组术区瘢痕长度比开放手术组短[(8.2±1.4)cm vs.(15.8±1.9)cm ],POSAS评分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耳畸形Nagata法二期再造术应用内镜辅助切取颞浅筋膜瓣可以减少术后瘢痕生成,改善术后外观,对耳廓再造外形、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状窦后骨桥植入在耳后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主动选择乙状窦后骨桥植入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骨桥植入的43例(43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接受骨桥植入术时年龄9~36岁,中位数年龄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后皮瓣扩张法耳廓再造手术,其中扩张单皮瓣法36例,扩张双皮瓣法7例。于第三期术中或三期耳廓再造术后行乙状窦后骨桥植入手术。通过比较骨桥植入前后患者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的变化,评估其听力改善效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听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骨导听阈为(8.2±6.6)dBHL,与术前[(8.1±5.7)dBH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5)。术后开机助听听阈较未助听条件下听阈明显下降[(32.8±4.6)dBHL比(60.5±5.5)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骨桥助听后,患者安静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至72%、84%和98%,与非助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助听后噪声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至70%、80%和92%,与非助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术后随访4~47个月(中位数24个月),患者助听效果稳定,耳廓外形较好。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植入体线圈周围血肿,经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血肿消退,无复发。 结论:对于耳后皮瓣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的患者,主动选择乙状窦后骨桥植入,既可减少手术瘢痕,达到外形美观的效果,又能获得术后稳定的助听效果,手术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扩张器注射壶安置方式对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及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扩张器注射壶安置方式对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的小耳畸形或先天性耳廓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重建耳廓,一期行耳后扩张器置入术。按照扩张器注射壶放置情况,分为扩张器注射壶内置组(简称"内置组")与扩张器注射壶外置组(简称"外置组")。术后常规注水扩张,扩张器置入术后即刻至二期手术前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耳后扩张器术区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男42例,女9例,年龄5~43岁,平均13.1岁;左侧19例,右侧31例,双侧1例。内置组21例,外置组30例。2组患者均行扩张期内随访1~3个月。2组患者扩张器置入术后共有19例出现血肿、感染、皮瓣血运异常、扩张器外露、扩张器损坏并发症;内置组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单纯血肿3例,扩张器外露3例;外置组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单纯血肿5例、单纯扩张器感染2例、扩张器损坏1例、血肿合并感染2例、感染合并扩张器外露1例、皮瓣血运异常合并扩张器外露1例、血肿合并皮瓣血运异常及扩张器外露1例。上述所有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后按期或提前完成耳廓再造二期手术,术后效果良好。外置组的感染发生率高于内置组[28.57%(6/21) vs. 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8, P=0.049);2组间血肿( χ2=1.12)、皮瓣血运异常( χ2=1.46)、扩张器外露( χ2=0.22)、扩张器损坏( χ2=0.71)发生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扩张器注射壶外置会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两种注射壶安置方式对耳后扩张器置入术后血肿、皮瓣血运异常、扩张器外露、扩张器损坏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两种方式对应的并发症特征有所不同,临床治疗及护理策略也有所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激光脱毛在外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激光脱毛技术基于选择性光热动力学原理,特定波长的激光可选择性地被毛囊内黑素颗粒吸收,产生光热效应,将毛球及毛囊干细胞彻底破坏,产生永久性脱毛,具有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效果永久等特点。自其被用于外耳再造手术后,帮助解决了再造耳廓术后毛发残留问题,改善了耳廓形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该文综述了激光脱毛的种类、治疗参数、治疗时机及间隔、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年小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术的总结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成年小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应用改良Nagata二期法行全耳廓再造的成年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例(42耳),其中男30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31~63岁,中位数年龄37岁。所有患者均以自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制作材料,采用改良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技术完成一期手术,术中根据肋软骨骨化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耳廓支架雕刻;一期术后6个月以后行二期耳颅角成形、耳后筋膜瓣转移、中厚植皮术完成立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二期手术,随访3~24个月,41例患者术后对再造耳廓形态均满意。结论:根据成年患者自身肋软骨状态,采用不同肋软骨雕刻技术进行全耳廓再造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供区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体肋软骨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是目前耳廓再造术的最佳材料,但采集肋软骨会对供区产生损伤。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该文就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供区并发症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胸廓畸形、气胸、胸壁瘢痕和术区疼痛,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手段,旨在为自体肋软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3D打印技术在耳鼻整形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物3D打印技术自2004年问世以来,即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因其具有个性化定制优势,在整形外科领域亦有较多应用。该文综述了当前用于耳、鼻整形外科领域的生物3D打印材料(生物墨水)及其打印方式,重点分析了这些材料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生物3D打印技术目前在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耳屏再造术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修整术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残耳Ⅲ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资料。患者耳再造二期手术时保留残耳组织,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组织进行合页状翻转重建耳屏,并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模拟外耳道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再造耳屏宽度、隆起高度,以及耳屏形态对称性。结果:共纳入31例小耳畸形患儿,男19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岁;右耳16例,左耳15例。术后再造耳屏及移植皮片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正常侧耳屏宽度为(1.05±0.12)cm,患侧为(0.98±0.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28);正常侧耳屏高度为(0.53±0.08)cm,患侧为(0.55±0.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41)。再造耳屏立体感强、形态稳定,外耳门模拟形态良好,患者可佩戴耳机进行活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结论:利用残耳软骨进行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可起到完善耳廓三维结构形态的作用,联合耳屏后耳甲腔植皮模拟外耳门,可使再造耳更加逼真,同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所形成的软骨弹力可实现佩戴耳机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耳廓再造二期立耳术中自体组织注射移植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全耳廓再造二期立耳术中利用废弃的自体真皮、脂肪组织注射移植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57例单侧小耳畸形合并同侧轻、中度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同期治疗组(32例,女13例, 男19例, 年龄6~33岁, 平均12.5岁)与传统治疗组(25例,女10例, 男15例, 年龄6~21岁,平均11.3岁)。同期治疗组在行改良Nagata法耳廓再造术二期立耳术(颅耳角成形术)的同期以自体真皮、脂肪组织注射填充治疗患侧颜面短小畸形;传统治疗组仅行改良Nagata法耳廓再造术二期立耳术。术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效果满意率。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期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282.0±3.4)min]较传统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243.0±3.1)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84, P<0.05);同期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9.4±0.3)d]与传统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9.5±0.2)d]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6, P>0.05);同期治疗组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2.5%,4/32)与传统治疗组(12.0%,3/25)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 P>0.05);同期治疗组术后效果满意率(90.6%,29/32)高于传统治疗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81, P<0.05)。 结论:耳廓再造术同期利用废弃自体组织移植注射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并没有显著增加平均住院天数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虽略有延长,但减少了患者总体手术次数,节约了医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