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利胆合剂调节氧化应激拮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利胆合剂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复方利胆合剂(组方:茵陈、连翘、熟大黄、制首乌、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鳖甲、甘草)口服、灌肠或鼻饲治疗,每日60 mL,分2~3次给予,共治疗28 d,门诊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4项〔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瞬时弹性成像(TE)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及肝脾回缩时间。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40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利胆合剂组19例。两组治疗前血清肝纤维化4项、血清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LSM及AP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LSM、APR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利胆合剂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A(ng/L):165.81±21.57比203.87±25.88,PCⅢ(μg/L):69.86±9.32比81.82±7.39,Ⅳ-C(μg/L):204.14±38.97比239.08±24.93,LN(μg/L):162.40±17.39比190.86±15.97,TBil(μmol/L):37.58±27.63比53.06±45.09,DBil(μmol/L):20.55±19.34比30.08±27.39,ALP(U/L):436.50±217.58比469.60±291.69,γ-GGT(U/L):66.78±35.84比87.00±32.82,ALT(U/L):64.75±50.53比75.20±50.19,AST(U/L):77.25±54.23比96.80±59.77,TBA(μmol/L):74.35±44.44比85.45±39.50,LSM(kPa):5.24±0.39比7.53±3.16,APRI:0.52±0.39比0.98±0.29,均 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和GSH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利胆合剂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kU/L:64.56±6.69比51.58±5.98, P<0.05)。此外,利胆合剂组肝脏回缩时间(d:20.13±10.97比24.33±13.46)和脾脏回缩时间(d:25.93±13.01比29.14±14.52)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 P<0.05)。 结论:采用利胆合剂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南五味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南五味子指纹图谱方法,为南五味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安五脂素作为南五味子测定的指标性成分,建立 11 批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高分离度与高色谱峰纯度的南五味子指纹图谱方法,11 批南五味子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70.结合试验前期的含量测定,确定样品为符合药典规定的正品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南五味子指纹图谱方法,在南五味子的品种鉴定及质量评价中具有相当高的品种识别率与质量判断力,可以快速判断出南五味子质量与品种真伪,进一步完善了南五味子质量评价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华中五味子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华中五味子根皮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ODS、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根皮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nricine B(1)、7R,8S-二氢去氢双松柏醇(2)、桑黄酮(3)、南五味子酸(4)、五内酯甲(5)、烟酰胺(6)、2,3-二羟基丙基-16-羟基十六烷酸酯(7)、对羟基苯乙醇(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4-羟基-苯甲酸(10)、2-羟基-苯甲酸(11)、3-甲氧基-4-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3、6、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南北五味子及其制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北五味子)及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合了近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南北五味子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对南北五味子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其相关制剂的联合用药进行了概述,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中五味子野生抚育中的关键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保证南五味子药材基原物种华中五味子种群正常更新,野生南五味子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居群观察、产区药农和经销商访谈、文献整理、设定基地用于观察和实践等方法,提出野生抚育关键技术.结果:关键技术包括通风透光、立架、人工补植、药材可持续采收及科学产地加工等五个方面.结论:本研究为指导产地南五味子药材的可持续采收、华中五味子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药材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酯甲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上海药物研究所从华中五味子(Schiz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中提得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有效单体之一——五味子酯甲(简称酯甲),经动物实验证明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毒性较低,曾在临床进行了初步观察,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酯甲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实验治疗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组与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对用华中五味子有效成份——五味子酯甲,治疗小白鼠急性和亚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二组动物的肝细胞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附加五味子酯甲治疗的二组,肝细胞完整,细胞浆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细胞核、毛细胆管、狄氏腔及枯否细胞等皆完整;而未用五味子酯甲治疗的二组,皆见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浆空泡化,线粒体肿胀,小嵴断裂、溶解及髓样变性,粗面内质网的核糖核酸颗粒减少、或失去正常的平行排列而紧包线粒体,以及光面内质网增多等。另取一组动物用治疗剂量五味子酯甲作对照观察,结果发现除光面内质网稍多外,余皆正常。基于以上观察,认为五味子酯甲之有降低血清和肝组织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并非药物的单纯抑制酶活力的作用,而是药物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使酶不易在肝细胞受损害时从线粒体、肝细胞外逸。至于对照组中光面内质网增多,可能为肝细胞的一种非特异性代谢反应,而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皆正常,提示肝细胞未受五味子酯甲的直接损害。实验证明:治疗剂量的五味子酯甲对肝细胞并无损害,而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可起治疗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中五昧子中一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及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化学成分以及活性,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相硅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藤茎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其结构.经鉴定分别为6''-O-对羟基苯甲酰红景天苷(1)、nectandrin B (2)、7-(3,4-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8,8'(dimethylbutyl) acetate(3)、henricine B (4)、(8R,8'R)-3,4-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7,7'-dioxo-8,8'-neolignan(5)、secoisolariciresinol(6)、calceolarioside B(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7具有较好的NO释放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五味子酯甲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调节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北五味子)及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药用价值高且临床应用广泛,是中医药处方配伍常用药材之一.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SA)是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效应物质基础,其参与调节体内药物代谢,SA的体内代谢具有血药浓度达峰快(Tmax为1 h左右)、半衰期较长(t1/2为12 h左右)、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F为4%左右)、易受CYP450酶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等特点,通过影响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UGTs和ADH/ALDH等)活性在组织、细胞水平调节体内药物代谢过程及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SA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炎性损伤、抗氧化应激和器官保护等方面,此外,还具有镇静催眠、抗疲劳、抑制血管新生等作用,其主要的效应机制有调控NF-κB、MAPK、Caspase途径以及ERK/Nrf2、PI3K/AKT信号通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五味子种子的基源快速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鉴于传统方法难以对市场流通中五味子种子进行快速有效鉴别,为提高鉴定效率,保证种质资源的准确性,该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五味子种子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基于《中国药典》物种标准条形码数据库,通过ITS2序列比对、遗传距离比较和系统NJ树构建,对9个产地的五味子种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五味子与混用品南五味子种子的序列长度皆为230 bp,BLAST鉴定五味子种子的基源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南五味子种子基源为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种子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图中各物种均聚为一支,且容易区分.结论 基于ITS2序列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鉴别五味子的种质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