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共对综合卒中中心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临床工作年限为(24.63±10.08)年,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8,两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229和0.283。最终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综合卒中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脑卒中急诊、卒中单元、随访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综合卒中中心日常护理质量监测和持续质量改进提供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强化康复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强化康复单元针对性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分为每组9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实验组实施强化康复单元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于入院后1 d、干预2 w借助自我效能评估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等,对两组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运动功能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一般自我效能、应对问题、完成自我管理、达成效果等评分情况,呈逐步提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好转趋势较为可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下肢、上肢等功能水平,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强化康复单元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充分激发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与重视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期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以康复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康复管理模式在急性期卒中单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受试对象,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待病情稳定后自主选择院内康复科开展各项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多学科团队会诊,安排康复专科护士实施早期全面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营养风险情况变化,分析干预后1个月内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MBI评分及营养充足率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营养风险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d及1个月后,2组MBI评分及营养充足率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及营养风险率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内,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症、脑源性痉挛、吞咽功能障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康复护士为主导的ASU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肌力、肌张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的规范性护理;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肌张力、肱三头肌肌力水平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和Lovett分级法评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末及第3周末测定两组患者肌力和肌张力水平,比较两组肌张力.结果:治疗3周后,干预组肌力增长幅度和肌张力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卒中患者早期上肢肌张力及肌力的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出院后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用于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少,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风太极综合护理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风太极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中风太极护理组,通过入院时和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mRS)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共收集常规护理组患者36例(50.0%)和常规护理+中风太极护理组患者36例(50.0%).两组间起病年龄、性别、入院mR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mRS评分较入院时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常规护理组△mRS为(0.280±0.513)分,常规护理组+中风太极护理组△mRS为(0.670±0.717)分,两组△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10).结论 中风太极综合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是卒中单元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卒中单元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卒中单元模式实施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的变化,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阳南石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7例患者脱落(观察组3例,对照组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TC、TG、内脂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NIHSS、FMA评分、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以及健康知识知晓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模式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情况,降低其内脂素水平和提高脂联素水平,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 恢复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FM评分、AS评分、BI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延续护理APP使用活跃度的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脑卒中延续护理APP的适用人群特征及软件使用偏好,力求研发真正解决出院脑卒中病人实际需求的APP,使脑卒中病人受益.[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收治的1 817例脑卒中病人,其中471例(25.9%)出院病人自愿安装脑卒中延续护理APP,记录安装APP病人一般资料及脑卒中相关病情、病史,追踪病人自安装APP后至2017年7月1日的使用状态及使用偏好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76例(37.4%)病人持续使用APP且表现活跃,活跃用户使用偏好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模块(91.3%)、自我监测模块(77.1%)和护患咨询模块(60.1%).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脑卒中病人年龄低、学历高、装机人年龄低,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与病人使用脑卒中延续护理APP活跃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延续护理APP是延续护理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其有效性取决于APP的内容是否符合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实际问题,其展现形式是否符合脑血管病人的人群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主要由于外界的各种因素对患者造成脑部缺氧,从而引发局限性脑组织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的障碍性疾病.该病症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风险,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影响.偏瘫作为脑卒中肢体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症状的预防需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改善[1]. 有研究认为中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缓解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该护理模式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方式,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