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连锁低磷血症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X-连锁低磷血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低磷血症,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与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EX基因),呈显性遗传。PHEX基因的缺陷使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上调,继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膜结合钠-磷协同转运体NaPi-Ⅱa和NaPi-Ⅱc发生降解以及1α-羟化酶表达被抑制、24-羟化酶活性被增强,最终导致临床表现为肾磷酸盐丢失、维生素D代谢及骨矿化异常的佝偻病/骨软化症。诊断该病有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的综合判断,确诊该病后应尽早且终身予以磷酸盐合剂及骨化三醇替代治疗,必要时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改善身高,新药抗FGF23单克隆抗体Burosumab的出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V-1广谱中和抗体分离鉴定和中和表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HIV/AIDS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尚无法彻底根除HIV感染,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仍然至关重要。不断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在抗HIV-1感染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突出,也为新疫苗的设计带来曙光。本文对近年来bnAb的分离鉴定的技术及中和表位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1/PD-L1及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因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介导了感染性疾病、自身免性疾病的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近年来,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肿瘤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PD1/PD-L1的结构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及PD1/PD-L1抗体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治疗药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雾化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治疗药物,包括IL-6单克隆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1/2抑制剂、细胞治疗药物等,可能对COVID-19有效,值得大家关注。本文将就这些药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珠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妥昔单抗药物个体化治疗的药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利妥昔单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D20而发挥药理效应。利妥昔单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理机制复杂,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呈非线性且变异度很大,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来提高其用药合理性。目前,利妥昔单抗已具备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基本条件,如血药浓度检测技术、肿瘤生物标志物和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结合疾病诊断、人群特殊性、给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构建利妥昔单抗PK/PD模型,对其疗效、毒性和耐药进行预测。药师参与利妥昔单抗的个体化治疗,开展TDM,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达木单抗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慢性炎症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潜在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通常采用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常规疗法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葡萄膜炎治疗中应用广泛。在多项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阿达木单抗已被证实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有效,而且其对多种全身疾病相关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也安全有效。阿达木单抗在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患者人群中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阿达木单抗的长期用药安全性较稳定,至今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与其他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相比,阿达木单抗疗效明确且耐受性更好。本文就阿达木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治疗在儿童及青少年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与青少年软组织肉瘤分类复杂且相对少见,高危及复发/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预后较差,而传统的手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已遇到瓶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放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以控制肿瘤进展,具体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过继细胞治疗等,有望成为软组织肉瘤治疗的新路线。本文基于历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就免疫治疗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传统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尤其是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近年来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r/rPTCL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包括不同类型的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被证实有效,新药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有望改善这类疾病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式,MM仍是一种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均会经历复发难治阶段,新药如免疫调节剂(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泊马度胺作为第3代IMiD,尽管其化学结构与其他IMiD(如来那度胺)类似,但具有独特的抗癌、抗血管形成和免疫调节特性 [2]。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M(RRMM)。泊马度胺可与多药联合发挥抗肿瘤作用,而目前国内尚无仅针对VPd方案(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的大样本临床报道,本研究回顾性纳入58例应用VPd方案诱导治疗的RRMM患者,对其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