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甲综合医院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的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压力性损伤知识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家三甲综合医院的6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治疗知识的需求度最高,对于定义和基础知识的需求度最低;491(81.3%)名护士曾接受过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教育培训;451名(91.6%)护士的培训地点为所在工作单位;347名(57.5%)护士认为培训应以每年一次为周期;310名(51.3%)护士偏向选择中午培训;410名(67.9%)护士认为临床实践训练是最佳学习方式;培训时长是参加培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治疗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需求,医院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及方案,以提高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A教学模式用于腹腔镜基础操作技能教学培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在5A教学模式下,腹腔镜外科医师基础操作技能教学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7—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接受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70位学员教学记录信息,参与腹腔镜培训的学员均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包括本中心初级医师12人、本中心中级医师9人、进修医师1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8人及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9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分配到传统教学组和5A教学组(每组各35人)。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固定顺序和学时依次进行"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缝合打结"等4个模块的培训,每个模块各8 h的学习时间。5A教学组则从基础能力分析、目标制定、操作示范和学员练习、提高程度评估以及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提高这5个维度出发,在进行每个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动态评估学员能力,并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统计分析两组学员在腹腔镜基础操作模块的操作时间和考核通过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培训前,两组学员在完成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4个模块所需时间基本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别按规定学时培训后,5A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员在完成4个模块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且5A教学组完成每个项目所花的时间比传统教学组更少[精准夹豆:(63.2±10.1)s比(83.6±18.7)s,梅花桩夹豆:(56.2±7.3)s比(101.4±31.7)s,套圈定位:(84.2±13.7)s比(127.3±28.5)s,缝合打结:(263.2±41.8)s比(428.8±95.2)s],通过率更高[精准夹豆:97.1%(34/35)比80.0%(28/35),梅花桩夹豆:91.4%(32/35)比71.4%(25/35),套圈定位:100.0%(35/35)比82.9%(29/35),缝合打结:77.1%(27/35)比60.0%(2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初级学员(本中心初级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与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和中级学员(本中心中级医师和进修医师)中,培训后5A教学组完成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这3个模块时间均短于传统教学组[初级学员:梅花桩夹豆(76.4±12.4)s比(139.8±41.6)s,套圈定位(92.2±20.5)s比(131.3±28.4)s,缝合打结(293.8±66.7)s比(444.3±103.3)s;中级学员:梅花桩夹豆(51.4±5.9)s比(94.7±8.6)s,套圈定位(63.9±13.5)s比(87.5±18.6)s,缝合打结(210.1±35.6)s比(367.5±54.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5A教学模式适用于腹腔镜外科基础教学,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线上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线上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接受线上儿科学教学的佳木斯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分班为单位,2班60名学生为试验组,1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后考试成绩,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采用 t检验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量表评分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试验组学生儿科学"生长发育""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章节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82.59±7.18)分]以及新生儿复苏术和儿童体格检查的相关理论考核成绩[(85.64±7.2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29±6.58)分和(80.57±6.2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试验组学生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230.11±23.13)分比(206.36±20.27)分],学习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3.51±0.55)分比(3.26±0.3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线上儿科学教学时应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模式生物果蝇在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强毒性物质,长期饮用砷含量超标水可损伤神经系统,继而影响认知功能和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截至目前,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因此,选择适合的模式生物,对于研究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果蝇因实验成本低、生命周期短、遗传学操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多的人类直系同源物基因等优势,成为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机制的热门模式生物。本文就模式生物果蝇的生物学优势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果蝇在砷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ResNet50-OC模型的彩色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方法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基于深度学习的ResNet50-OC模型彩色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纳入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集的彩色眼底照片PD数据集及EyePACS数据集,临床医师根据眼底图像的成像质量将其大致分为质量较好、曝光不足、曝光过度、边缘模糊和镜头反光5类。在训练集中,每个类别包含1 000张图像,其中800张选自EyePACS数据集,200张选自PD数据集;在测试集中,每个类别包含500张图像,其中400张选自EyePACS数据集,100张选自PD数据集。训练集总计5 000张图像,测试集总计2 500张图像。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数据扩增。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初始化网络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当前深度学习主流分类网络VGG、Inception-resnet-v2、ResNet和DenseNet,选取准确率和Micro F1值最优的网络ResNet50作为分类模型的主网络。在ResNet50训练过程中引入One-Cycle策略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得到最优模型ResNet50-OC并将其应用于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评估ResNet50与ResNet50-OC对眼底照片进行多分类的准确率和Micro F1值。结果:ResNet50对彩色眼底照片质量多分类准确率和Micro F1值明显高于VGG、Inception-resnet-v2、ResNet34和DenseNet。ResNet50-OC模型训练15轮对眼底图像质量多分类准确率为98.77%,高于ResNet50训练50轮的98.76%;ResNet50-OC模型训练15轮对眼底图像质量多分类的Micro F1值为98.78%,与ResNet50训练50轮的Micro F1值相同。结论:ResNet50-OC模型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彩色眼底照片质量进行多分类,One-Cycle策略可减少训练次数,提高分类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虚拟现实注意力训练对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干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注意力训练对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64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VR训练组( n=23)、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训练组( n=21)和空白对照组( n=20)。认知训练干预前,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成套测验[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MATRICS)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B版检测3组的信息处理速度(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IPS)、注意/警觉性(attention/alertness, ATT)、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7个领域的认知功能;检测完成后,VR训练组和CCRT训练组分别进行VR注意力训练和CCRT注意力训练,训练周期为4周,每周5 d,每天训练时长为30 min,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与注意力训练相关的处理。训练结束后,再次采用MCCB A版检测3组的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3组的认知功能变化差异。 结果:(1)干预前,3组认知功能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经过4周干预后,在IPS、ATT和视觉学习上,VR训练组[(56.74±9.68)、(56.48±10.22)、(57.83±4.16)分]、CCRT训练组[(48.90±9.77)、(49.48±9.51)、(55.95±5.52)分]和空白对照组[(50.35±7.93)、(47.55±7.80)、 (47.95±9.90)分]的组别×时点存在交互作用( F=14.06、12.88、9.39, 均 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VR训练组的IPS和ATT得分高于CCRT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均 P<0.05),VR训练组和CCRT训练组的视觉学习得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均 P<0.01)。(3)VR训练组的IPS、ATT、视觉学习和总体认知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3、-6.00、-5.13、-6.26,均 P<0.01)。 结论:基于VR注意力训练对患者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其效果可能优于CCRT注意力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一项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中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该研究为系统综述。以“全科医生”“全科医师”“家庭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胜任力模型”“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等作为中文检索词,以“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doctor”“competency”“core capability”“assessment”“evaluation”等作为英文检索词,并附加自由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严格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Ekman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Excel表格提取资料信息,包括文献的基本信息、指标体系的基本信息和指标内容。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284篇,最终纳入33项研究。33项研究共应用了15种研究方法,应用3种及以上方法的有28项(84.8%)。验证信效度良好的研究14项(42.4%),计算了指标权重的研究17项(51.5%)。应用的理论基础涉及12种,有20项(60.6%)研究借鉴了国外成熟的胜任力模型,14项(42.4%)结合了全科医师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要求,11项(33.3%)进行了政策文件解读。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到初始指标1 537个,剔除重复指标后得到1 268个指标,合并归纳后得到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31个。一级指标中“患者照护能力”出现的频率最高[36.4%(462/1 268)],该维度下出现频率最高的二级指标是“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其次是“以社区为导向的照顾能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随访”;体现全科医疗特点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能力”和“以人为中心的照顾理念”。“职业精神与道德素养”[(16.3%(207/1 268)]、“临床带教和学习能力”[14.3%(181/1 268)]、“基于系统的实践能力”[(11.1%(141/1 268)]出现频率分别列在一级指标中的第2、3、4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11.0%(139/1 268)]出现频率列在一级指标的第5位,其二级指标“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体现了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照顾理念和连续性的全科医学基本原则。“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10.9%(138/1 268)]出现频率列在一级指标的第6位。结论:中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较多,但有待深入,研究采用的方法较多、理论基础丰富、具有中国特色。该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体现了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与目的:血管腔内治疗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介入科室中应用,股总动脉(CFA)是最常见的血管入路.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处理是腔内治疗中必须注重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证实,血管闭合装置(VCD)缝合股动脉安全性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探讨Perclose ProGlideTM缝合CFA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血管外科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血管介入手术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TM缝合CFA穿刺点3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病例中男204例,女126例,平均年龄(74.4±9.9)岁.本研究观察终点为穿刺部位发生Perclose ProGlideTM相关并发症(PRC)事件,发生穿刺点缝合失败、穿刺点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或血肿、穿刺点感染、手术侧肢体远端缺血和瘀斑中的任一事件即可认为发生PRC事件.将入组病例分为PRC组与非PRC组,分析PRC发生的相关因素;其次,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学习曲线与PRC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生PRC 69例,发生率为20.9%(69/330),包括穿刺点出血(n=2)、周围血肿(n=4)、皮下瘀斑(n=47)、缝合失败(n=15)和假性动脉瘤(n=1),无穿刺点感染、夹层及远端肢体动脉栓塞发生.68例PRC患者通过保守加压治疗后缓解,1例假性动脉瘤进行再干预.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与PCR的发生有关(P=0.019).相关性分析发现,PRC发生率与学习曲线具有中等相关性(r2= 0.743,P=0.000 2).结论:Perclose ProGlideTM用于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PRC.一定的学习周期对于减少PR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