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经切口安置普通18~26 F引流管;观察组避开切口,在7~8肋间腋后线安置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管为16~22 F。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情况,术后并发症,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3 d、5 d疼痛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5.00%(2/40)]少于对照组[30.00%(12/40)](χ 2=8.65, 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3.54±1.14)d]和术后住院时间[(5.11±1.6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6±1.38)d和(6.72±1.72)d( t=4.31、4.28,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45±1.08)分、(2.35±0.64)分、(0.82±0.1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1.21)分、(3.51±0.87)分、(1.54±0.28)分( t=5.10、6.79、13.45,均 P < 0.05)。 结论: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3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38例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 M(IQR)]30(25)岁(范围:18~78岁)。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清理胸壁结核后经由肋间窦道扩大成单孔切口,以单孔脓胸纤维板剥脱的方法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胸膜腔内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胸壁结核处置入SB管负压引流,不采用肌瓣填充及加压包扎。无漏气时先拔除胸腔引流管,2~7 d后复查CT无明显残腔则拔除SB管后继续抗结核治疗。门诊及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 结果:手术时间2.0(1.5)h(范围:1~5 h),术中出血量100(175)ml(范围:100~1 200 ml),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延长漏气,发生率为81.6%(31/38)。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12)d(范围:2~31 d),术后SB管引流时间21(14)d(范围:4~40 d)。随访时间为25(11)个月(范围:13~4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更正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石河子 83200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50例择期行肺楔形切或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围术期不留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路尿症状量表(IPSS)评分、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VATS手术术中不留置导尿管有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 无尿管留置 Single port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ssisted surgery No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行CT检查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3D打印模型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ICG组(试验组)30例,膨胀萎陷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0.25 mg/kg),采用荧光胸腔镜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而对照组则使用改良膨胀-萎陷法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搜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肺段段间平面显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手术。试验组的段间平面的清晰显现时间[9(8,10) s]低于对照组[1 830(1 380,1 920) s, 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16.33±33.41) min]低于对照组[(146.90±39.53) min, 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2,2) d]低于对照组[2.5(2,3) d, P<0.05];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5(4,6) d]低于对照组[6(5,7) d, 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模型联合ICG荧光技术可直观、精准、快速辨别肺部解剖结构及肺段段间平面,为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一种肺结节切除的无创定位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3D打印仿真肺结节无创定位模型用于肺结节切除手术中指引肺小结节定位切除,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切除效率。方法:入选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采用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进行胸腔镜手术中肺结节定位,并行肺结节切除手术的66例患者,男13例,女53例,年龄25~79(52.7±11.4)岁。其中单发结节患者24例(36.4%),同时性多发结节42例(63.6%)。使用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影像数据进行数字重建,并3D打印制备个体化的1∶1等大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用于手术中指引肺结节实时定位。分析手术相关参数、结节定位情况、结节切除情况,以及病理结果等资料。术前计划切除的结节按主要病灶结节和额外结节两种类别分别评估该模型指引定位的准确性和切除效率。结果:根据术前评估,66例患者计划切除的主要病灶结节71个,中位最大径0.9 cm(0.6~1.3 cm);计划切除的额外结节77个,中位最大径0.5 cm(0.4~0.7 cm)。所有患者均行全胸腔镜手术,单孔52例(78.8%),三孔14例(21.2%);单发结节患者中行肺段切除18例、楔形切除6例;多发结节患者中行肺段切除5例、楔形切除14例,混合术式23例(其中肺叶切除+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楔形切除14例)。全组中位手术时间93 min(45~240 min),平均每个结节切除中位时间51.4 min(6.7~147.0 min)。主要病灶结节全部成功切除并在手术台上由外科医生在切除标本中全部剖出,额外结节全部成功切除并在切除标本中剖出85.7%(66/77);模型指引的两种结节定位准确率均为100%。所有主要病灶结节均为恶性,剖出的额外结节恶性比例为21.2%(14/66)。结论:本中心设计的基于3D打印的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技术是一种无创、准确、便捷的肺小结节定位方法,特别在同时性多发肺结节的定位中更具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因素对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肺结节大小、结节位置、肺裂情况、手术入路、手术入口、术后病理、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对于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103例接受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的患者,按照结节大小、结节位置、肺裂发育情况、手术入路、手术入口、术后病理、手术方式等分类,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于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结果:应变量为手术时间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位置( P=0.024)、结节成分( P=0.029)、手术入口( P=0.002)、手术方式( P<0.001)、手术入路( P=0.052)显著影响手术时间,将单因素分析结果 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口及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影响显著( P<0.05)。应变量为住院总费用做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位置、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对于住院总费用影响显著( P<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肺段中含有S9/S10时,住院总费用显著增加( P=0.05)。应变量为术后带管时间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肺裂情况会显著影响术后带管时间( P=0.02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裂发育不全会显著增加术后肺漏气的可能( P=0.034)。 结论:手术入路会显著影响手术时间,即采用单孔胸腔镜比多孔手术时间短,切除肺段中不含有S9/S10比含S9/S10手术时间短且住院总花费更低。肺裂发育完全时会显著减少术后肺漏气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在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阻断肺动脉完成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临床资料,左肺动脉被肿瘤或淋巴结累及,采用鲁米尔阻断左肺动脉干近端,哈巴狗钳阻断左肺动脉中间干,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行支气管成形术,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1例同期行左下肺S6a亚段切除。所有患者行肺动脉成形,18例直接连续缝合,2例肺动脉缺损过大,小切口辅助下行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例小切口辅助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手术历时(213.3±40.5)min,肺动脉阻断(16.5±4.6)min。术中出血(152.9±99.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5.3±2.8)天,术后住院(9.1±3.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技术控制肺动脉可靠,占有空间小,有助于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耐药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122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00例,女性22例,年龄[ M(IQR)]29.5(28.0)岁(范围:13~70岁)。根据手术入路和是否耐药,将患者分为三组,单孔耐药组(2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开胸耐药组(28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单孔敏感组(7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三组间手术和预后指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Bonferroni法。 结果:单孔耐药组、开胸耐药组和单孔敏感组的术中出血量[200(475)ml比300(200)ml比225(300)ml, H=2.74, P=0.254]和治疗效果( χ2=4.76, P=0.575)无明显差异。单孔耐药组比开胸耐药组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肺复张时间[302.5(187.5)min比200.0(60.0)min, U=171.0, P=0.007;4.5(3.0)个月比3.0(2.2)个月, U=146.5, P=0.032],更短的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9.5(7.8)d比13.0(10.0)d, U=410.0, P=0.044;12.0(7.8)d比14.5(4.8)d, U=462.2, P=0.0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4/22)比71.4%(20/28), χ2=0.34, P=0.558]。单孔耐药组比单孔敏感组有更长的术后引流时间[9.5(7.8)d比7.0(4.0)d, U=543.5, P=0.031]、术后住院时间[12.0(7.8)d比9.0(4.0)d, U=533.0, P=0.031]和术后肺复张时间[4.5(3.0)个月比3.0(2.0)个月, U=961.5, P=0.001],两组手术时间[302.5(187.5)min比242.5(188.8)min, U=670.5, P=0.278]和并发症发生率[63.6%(14/22)比40.3%(29/72), χ2=3.70, P=0.054]无差异。 结论:对于耐药结核性脓胸,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获得与药物敏感结核性脓胸相当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体化预防策略"用于预防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体化预防策略"对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的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随访至2022年7月。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0)和对照组( n=32),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预防策略"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置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发生率,以及对术后美容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632.40±226.37)mL比(774.91±239.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术后2周乳头乳晕缺血情况: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9)。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乳房满意度[(83.93±11.64)分比(67.28±11.52)分]、胸壁满意度[(89.63±8.06)分比(83.03±9.49)分]以及社会心理状态[(89.43±12.42)分比(78.88±10.40)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体化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单孔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乳头乳晕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