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50例择期行肺楔形切或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围术期不留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路尿症状量表(IPSS)评分、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VATS手术术中不留置导尿管有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 无尿管留置 Single port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ssisted surgery No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在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阻断肺动脉完成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临床资料,左肺动脉被肿瘤或淋巴结累及,采用鲁米尔阻断左肺动脉干近端,哈巴狗钳阻断左肺动脉中间干,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行支气管成形术,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1例同期行左下肺S6a亚段切除。所有患者行肺动脉成形,18例直接连续缝合,2例肺动脉缺损过大,小切口辅助下行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例小切口辅助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手术历时(213.3±40.5)min,肺动脉阻断(16.5±4.6)min。术中出血(152.9±99.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5.3±2.8)天,术后住院(9.1±3.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技术控制肺动脉可靠,占有空间小,有助于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耐药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122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00例,女性22例,年龄[ M(IQR)]29.5(28.0)岁(范围:13~70岁)。根据手术入路和是否耐药,将患者分为三组,单孔耐药组(2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开胸耐药组(28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单孔敏感组(7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三组间手术和预后指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Bonferroni法。 结果:单孔耐药组、开胸耐药组和单孔敏感组的术中出血量[200(475)ml比300(200)ml比225(300)ml, H=2.74, P=0.254]和治疗效果( χ2=4.76, P=0.575)无明显差异。单孔耐药组比开胸耐药组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肺复张时间[302.5(187.5)min比200.0(60.0)min, U=171.0, P=0.007;4.5(3.0)个月比3.0(2.2)个月, U=146.5, P=0.032],更短的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9.5(7.8)d比13.0(10.0)d, U=410.0, P=0.044;12.0(7.8)d比14.5(4.8)d, U=462.2, P=0.0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4/22)比71.4%(20/28), χ2=0.34, P=0.558]。单孔耐药组比单孔敏感组有更长的术后引流时间[9.5(7.8)d比7.0(4.0)d, U=543.5, P=0.031]、术后住院时间[12.0(7.8)d比9.0(4.0)d, U=533.0, P=0.031]和术后肺复张时间[4.5(3.0)个月比3.0(2.0)个月, U=961.5, P=0.001],两组手术时间[302.5(187.5)min比242.5(188.8)min, U=670.5, P=0.278]和并发症发生率[63.6%(14/22)比40.3%(29/72), χ2=3.70, P=0.054]无差异。 结论:对于耐药结核性脓胸,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获得与药物敏感结核性脓胸相当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镜手术切除317例孤立性肺结节临床情况及良恶性诊断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孤立性肺结节(SPN)的疗效以及影响其良恶性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经VATS切除并经由病理确诊良恶性的317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分析患者手术疗效以及相应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17例患者中,行单孔VATS 124例(39.1%),多孔VATS 193例(60.9%),肺叶切除术195例(61.5%),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6例(5.1%),肺楔形切除术106例(33.4%)。全组手术时间50 ~ 210(146.5 ± 34.7)min,术中失血量10 ~ 180(69.3 ± 31.5)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 ~ 7(3.7 ± 1.4) d,术后住院时间3 ~ 21(6.4 ± 1.8) d。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317),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结节中良性结节98例(30.9%),恶性结节219例(69.1%),TNM分期为Ⅰ~Ⅲ A期;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是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独立相关因素( P<0.05)。 结论:VATS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于良恶性SPN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节最大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是影响良恶性SPN诊断的独立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3D)单孔胸腔镜下行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3D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3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3D单孔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63例患者(常规胸腔镜组)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似。与常规胸腔镜组相比,3D单孔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174.19±73.69)min对(212.46±50.02)min, P=0.004]、出血量显著减少[(73.13±42.70)ml对(130.48±133.72)ml, P=0.020]、清扫淋巴结组数显著增加[(7.63±1.59)组对(6.76±1.70)组, P=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16.81±6.03)枚对(16.19±5.67)枚, P=0.623]和清扫阳性淋巴结数[(1.31±1.58)枚对(1.21±1.96)枚, P=0.80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与常规胸腔镜组相比,3D单孔胸腔镜组中转开胸比例明显低(0对36.5%, P=0.000),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缩短[(4.88±1.15)天对(6.81±3.8)天, 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0%对47.6%, P=0.046)。另外,3D单孔胸腔镜组开展复杂疑难的袖状切除手术更多,包括肺动脉成形(25.0%对6.3%, P=0.024)、隆凸成形(12.5%对1.6%, P=0.043)等。 结论:3D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舌段癌袖式切除同期行右肺上叶癌切除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性疾病之一,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双侧同时检出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目前对于同期行袖式联合肺叶切除的病例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舌段癌袖式切除同期行右肺上叶癌切除术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33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47.5±16.2)岁(范围:19~68岁)。所有病例均有胸膜粘连,其中30例全胸膜腔粘连闭锁,21例有胸腔淋巴结钙化。17例合并曲霉菌感染,4例为耐药结核病。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腋中线处,长度4~5 cm。术中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松解胸膜粘连,根据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解剖和处理病肺。行上叶切除术1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术11例,下叶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术3例,中叶+下叶切除术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基底段楔形切除2例。总结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评估和治疗、并发症处理及治疗效果等。结果:6例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开胸手术,其中3例因肺门致密炎性粘连及钙化淋巴结嵌顿,术中损伤肺动脉导致出血而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例因胸腔炎症重,粘连松解后胸壁广泛渗血,中转开胸手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因纵隔移位、牵拉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胸手术。27例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8.7±76.8)min(范围:60~420 min),术中出血量(400.4±315.9)ml(范围:50~1 200 ml),术后引流时间(12.7±8.3)d(范围:3~42 d),术后住院时间(15.2±7.9)d(范围:6~43 d)。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12例;胸腔活动性出血2例,1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支气管胸膜瘘1例持续胸腔引流控制感染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植入支气管单向活瓣后治愈。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运用合适的手术流程和技巧,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手术结果、早期恢复和远期预后总体较好,可降低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三维重建肺血管支气管辅助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肺叶血管、支气管影像解剖辅助单孔胸腔镜(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由同一治疗组开展的59例经肋间U-VATS肺叶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34~81(62.8±9.5)岁。依据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5例)和D组(14例)。术前应用OsiriX软件将患者薄层CT数据进行支气管、肺血管三维成像(3D-CTBA),观察拟切除肺叶的动脉、静脉与支气管的分支数量、走行情况,并模拟肺叶切除。根据术前模拟的切除计划,行U-VATS肺叶切除与肺门、纵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依据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绘制学习曲线,并应用累积求和法(CUSUM)分析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的最低手术操作例数。结果:3D-CTBA显示,本组59例中,12例(20.3%)有肺动、静脉分支与支气管走行变异。1例支气管动脉损伤、出血,无中转开胸或死亡病例。各组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更改术式的比例、并发症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B、C、D 4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7±17.7)min、(103.7±11.1)min、(87.7±5.9)min、(88.9±6.3)min,住院时间分别为(4.5±3.0)d、(3.8±2.2)d、(2.5±1.0)d、(2.5±0.8)d;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5.807、3.530, P值均<0.05),其中C、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B组( P值均<0.05),而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指标绘制学习曲线,散点图拟合模型方程: =127.7+0.8 X-0.1 X2+1.4e -3X3, R2=0.705; =84.6 - 2.5log X, R2=0.019。CUSUM拟合模型方程: =37.2+2.3 X-0.2 X2+2.8e -3X3, R2=0.701; =19.3-2.8 X+9.5e -2X2-9.1e -4X3, R2=0.090。学习曲线评价结果提示,经过约30例的临床实践后,出血量趋于稳定,手术时间达到低点且趋于稳定。 结论:3D-CTBA辅助U-VATS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利用3D-CTBA精准的术前切除模拟,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管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帮助培训医师缩短学习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肺表面磁锚定装置的动物实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验证自行研发设计的腔镜磁锚定装置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的可行性。方法:以6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全身麻醉后实施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以磁锚定装置来替代肺钳,完成肺叶的牵拉暴露。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者对磁锚定牵拉装置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的评价。结果:6只Beagle犬在磁锚定装置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了肺楔形切除,术中借助磁锚定装置可完全替代肺钳的暴露功能,有效消除了术中单孔胸腔镜操作时器械之间的"筷子效应"。磁锚定装置能够为手术提供足够的牵拉力,术野暴露清晰。术中未出现组织损伤、锚定抓钳滑脱等现象。手术时间(22.67±3.25)min(18~26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动物存活良好。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安全有效,可消除操作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具备临床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前定位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段或肺亚段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