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在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阻断肺动脉完成单孔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临床资料,左肺动脉被肿瘤或淋巴结累及,采用鲁米尔阻断左肺动脉干近端,哈巴狗钳阻断左肺动脉中间干,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行支气管成形术,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1例同期行左下肺S6a亚段切除。所有患者行肺动脉成形,18例直接连续缝合,2例肺动脉缺损过大,小切口辅助下行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例小切口辅助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手术历时(213.3±40.5)min,肺动脉阻断(16.5±4.6)min。术中出血(152.9±99.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5.3±2.8)天,术后住院(9.1±3.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鲁米尔联合哈巴狗钳肺动脉阻断技术控制肺动脉可靠,占有空间小,有助于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左肺上叶切除及肺动脉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孔机器人乳房胸肌前重建手术的技术要点与重要改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单孔机器人乳房胸肌前重建手术的技术要点及重要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5年1—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乳腺外科进行单孔机器人乳房胸肌前重建手术的1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技术要点及重要改进。结果:10例患者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手术,术后随访(3±1)个月,未出现皮瓣及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未出现假体丢失,患者无严重的围手术期及晚期并发症,且对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在单孔机器人乳房胸肌前重建手术中,通过后间隙吸脂、皮瓣弯刀游离及单孔Trocar连接机器人机械臂等技术改良,手术中均可以清晰地显露乳房环乳韧带,从而在膜解剖层次中完成乳房重建。结论:通过后间隙吸脂、皮瓣弯刀游离及单孔Trocar连接机器人机械臂等技术改良完成的单孔机器人乳房胸肌前重建手术,易于施行,有望获得精准的腺体切除和良好的重建乳房外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筷子技术”单孔和多孔腹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比较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U-LESS)与多孔腹腔镜手术(MLS)子宫内膜癌(EC)患者围手术期结果,并评估“筷子技术”TU-LESS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EC患者535例,将接受“筷子技术”TU-LESS治疗的患者划分为TU-LESS组,接受MLS治疗的患者划分为MLS组。经1∶2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到TU-LESS组患者39例,MLS组76例。纳入患者年龄为(50.8±7.8)岁,TU-LESS组和MLS组年龄、体质指数、生育史、腹盆腔手术史、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版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U-LESS组比MLS组手术时间更长[(175.2±57.1)比(152.9±56.4)min, P=0.048)]、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更低[1(1,2)比2(2,3)分, P<0.001]、术后切口满意度评分更高[(5.7±0.5)比(5.2±0.7)分, 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技术,“筷子技术”TU-LESS具有术后疼痛轻、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高等优点,疗效与MLS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行CT检查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3D打印模型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ICG组(试验组)30例,膨胀萎陷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0.25 mg/kg),采用荧光胸腔镜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而对照组则使用改良膨胀-萎陷法显露出拟切除的目标肺段。搜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肺段段间平面显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手术。试验组的段间平面的清晰显现时间[9(8,10) s]低于对照组[1 830(1 380,1 920) s, 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16.33±33.41) min]低于对照组[(146.90±39.53) min, 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2,2) d]低于对照组[2.5(2,3) d, P<0.05];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5(4,6) d]低于对照组[6(5,7) d, 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模型联合ICG荧光技术可直观、精准、快速辨别肺部解剖结构及肺段段间平面,为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孔加一孔技术在达芬奇机器人儿童泌尿外科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单孔加一孔技术在儿童常见泌尿系统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外科行单孔加一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5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15例;中位年龄36(6,108)个月。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27例,术前肾盂前后径(31.83±6.59)mm;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协会(SFU)分级Ⅲ级8侧,Ⅳ级19侧;双侧分肾功能差值中位值13.50%(7.18%,31.06%)。膀胱输尿管反流17例,术前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提示膀胱输尿管反流Ⅲ级8侧,Ⅳ级14侧,Ⅴ级4侧;双侧分肾功能差值中位值18.58%(6.04%,28.30%)。梗阻性巨输尿管10例,术前肾盂前后径(22.17±7.64)mm,输尿管最大直径(19.51±3.71)mm,术前双侧分肾功能差值中位值18.02%(5.23%,49.42%)。重复肾输尿管5例,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提示均为单侧重复肾,重复上肾盂、肾盏伴输尿管重度扩张积水,肾皮质菲薄;其中2例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儿行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均行输尿管再植术;重复肾输尿管患儿行重复肾切除术。所有患儿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布孔方式均采用绕脐部取一长2~3 cm的手术切口,放入单孔四通道装置,在直视下根据手术部位在左或右腹置入另一个8 mm操作通道。比较手术前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中转开放或腹腔镜手术。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患儿手术时间(141.52±22.93)min,术后肾盂前后径(12.54±4.05)mm,双侧分肾功能差值为5.60%(2.14%,14.4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1);术后SFU分级Ⅰ级13侧,Ⅱ级13侧,Ⅲ级1侧,较术前改善。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手术时间单侧为(125.00±11.75)min,双侧为(153.22±14.39)min;术后VCUG反流级别Ⅰ级2侧,Ⅱ级、Ⅲ级各1侧,余未见反流;术后双侧分肾功能差值13.34%(1.85%,20.54%),较术前下降( P=0.011)。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80.89±18.09)min;术后肾盂前后径(10.31±3.86)mm,输尿管最大直径(6.62±2.44)mm,均较术前改善( P<0.01);术后双侧分肾功能差值12.04%(4.85%,47.53%),较术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08)。重复肾切除患儿手术时间(140.00±12.75)min,术前症状均未再出现,随访期间患侧残肾皮质功能基本正常。本研究中仅3例梗阻性巨输尿管术后1个月内出现发热性泌尿系感染,余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达芬奇机器人单孔加一孔技术可用于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治疗,患者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肾积水各项指标较术前好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术后伤口美容效果较好,后续尚需更多的研究观察其长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儿童重复肾治疗中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儿童重复肾手术中的应用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于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行单孔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0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2天至83个月。完全性重复肾畸形8例,不完全性(Y型输尿管)重复肾畸形2例。临床表现为发热5例,反复泌尿系感染7例,尿道口溢尿2例,腹痛3例。患儿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或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8例行二乙基三胺五乙酸核素肾动态显像(diethyl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DTPA)。2例肾功能≤10%,1例为发育不良肾,1例为复发性上组肾积水;3例行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5例,半肾切除术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肾盂成形术1例。术后1、3、6个月复查彩超、尿常规及尿培养,观察有无输尿管扩张或狭窄、输尿管反流及泌尿系感染。随访6~42个月。结果:手术均在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手术时间(134.4±24.8)min,住院时间(7.0±2.7)d;半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62.5±53.0)min,住院时间(7.5±0.7d);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手术时间(114.5±21.9)min,住院时间(5.5±0.7)d;肾盂成形术手术时间141 min,住院时间6 d。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患儿中,1例出现吻合口漏,经抗感染、充分引流后症状好转出院,复查无输尿管狭窄;1例出现尿路感染伴发热,经足量应用抗生素后症状消失;1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儿术后2年行B超引导下输尿管造影,提示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2级,无泌尿系感染,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单孔机器人手术安全、可行,但对医师、助手、麻醉师及器械护士的团队配合及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麻醉后患儿应采取合适体位,以方便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手术瘢痕隐藏于肚脐,腹部外观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35例患者(SILS+1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采用常规5孔法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传统组(CLS组)。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与CLS组相比,SILS+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5.1±0.6)cm比(8.5±4.1)cm, t=4.124, P=0.012],首次下地中位时间(中位数:27.6 h比49.3 h, Z=4.386, P=0.026)及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2.8 h比63.2 h, Z=13.086, P=0.012)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1d:(2.0±1.1)分比(3.6±0.9)分;术后2 d:(1.4±0.2)分比(2.9±1.4)分,术后3 d:(1.1±0.1)分比(2.3±0.3)分, F=49.128, P=0.003],术后住院时间[(9.1±2.7)d比(11.2±2.2)d, t=3.267, 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第2天复查,发现SILS+1组的总蛋白水平高于CLS组[(59.7±18.2)g/L比(43.0±12.3)g/L, t=2.214, P=0.003]、白蛋白水平高于CLS组[(33.6±7.3)g/L比(23.7±5.4)g/L, t=5.845, P<0.001],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LS组[(16.3±3.1)g/L比(63.3±4.5)g/L, t=4.961,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单孔加一"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潜在推广价值,在具有与传统腹腔镜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该技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数目,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创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新质态。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体现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创新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儿童专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等的技术进步,代表了新质生产力在泌尿外科领域的重要应用。人工智能、触觉反馈技术和感官增强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度。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有望成为未来泌尿外科手术的金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当然,尚有部分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胃癌手术新进展及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已成为胃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其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不断提升,近期临床结局不断改善,肿瘤远期预后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媲美。机器人胃切除术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术中输血率、术中失误、患者康复和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可能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手术机器人独特的技术优势,其在减孔及单孔机器人手术、远程机器人手术领域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被视为未来外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作为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