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基因rs7758229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3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35~79岁,年龄(49.1±5.7)岁;男61例,女39例;胰头颈癌66例,胰体尾癌34例,TNM分期参考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分期系统,其中Ⅰ期19例、Ⅱ期56例、Ⅲ期25例,于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测序法检测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观察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Hardy Weinberg平衡被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型分布偏离情况,使用 χ2检验分析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OS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OS的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3种基因型(GG型、GT型、TT型)在胰腺癌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GG型28例(28.0%);GT型51例(51.0%);TT型21例(21.0%)。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09、10.826, P<0.05)。失访6例(GG型2例,GT型3例,TT型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死亡73例。Kaplan-Meier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示,比较rs7758229 GG型患者,rs7758229 TT型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Log-rank: χ2=11.25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TT型比GG型, P<0.05,比值比( OR):2.357,95%可信区间( CI):1.524~6.317]、TNM分期( P<0.05, OR:1.194,95% CI:0.031~3.491)、年龄( P<0.05, OR:1.354,95% CI:1.067~4.357)、肿瘤分化程度( P<0.05, OR:1.687,95% CI:1.108~4.217)、切缘情况( P<0.05, OR:1.947,95% CI:1.354~5.218)是影响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生存率相关,TT型患者的OS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胆囊切除术后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胆囊切除术后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相关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数据分别来自公开发表的生物数据库,并对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的所有汇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选择与胆囊切除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以MR-Egger回归法、中位数加权法(MW)、逆概率加权回归法(IVW)行TSMR分析,以P值评价胆囊切除术后和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共筛选到32个与胆囊切除术相关的SNP。结果显示,胆囊切除术与盲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22.222,95%CI:6.280e-02,7.864e+03;P=0.300),与升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3.176,95%CI:1.939e-03,5.204e+03;P=0.760),与横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093,95%CI:6.683e-06,1.297e+03;P=0.626),与降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093,95%CI:6.683e-06,1.297e+03;P=0.626),与乙状结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2.737,95%CI:4.24e-02,176.696;P=0.636),与直肠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0.306,95%CI:7.153e-03,13.099;P=0.537),与肛管癌之间无因果关系(OR=13.14,95%CI:6.683e-07,2.600e+06,P=0.764)。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上述关联的稳定性。结论:基于TSMR分析发现,无遗传证据支持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即胆囊切除并不导致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615、rs13181、rs238406、rs6498486、rs17655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中国西北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最终纳入848例样本,包括348例病例和500例对照,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各位点的基因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位点的基因型与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结果 ERCC1基因 rs11615、ERCC2基因 rs238406、ERCC4基因rs6498486和ERCC5基因rs17655位点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未见相关性(P均 >0.05).ERCC2基因rs13181位点CC基因型和至少携带一个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比较,会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风险,其调整后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63(1.13,2.34)、1.64(1.14,2.34).结论 ERCC1基因rs11615位点、ERCC2基因rs238406位点、ERCC4基因rs6498486位点与ERCC5基因rs17655位点与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不存在相关关系,ERCC2基因rs13181位点多态性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链非编码RNA HULC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HULC(lncRNA HULC)遗传变异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人群肝癌易感性关联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分层交互分析方法来分析 HULC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1328867A>G、rs2038540C>G、rs7763881A>C、rs7770772G>C、rs9379236G>C)与肝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GC+G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者的1.278倍(OR=1.278,95%CI=1.013-1.612);携带rs7763881CC基因型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AA+AC)基因型者的0.693倍(OR=0.693,95%CI=0.501-0.959);rs9379236 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GG+GC)基因型者的0.73倍(OR=0.73,95%CI=0.535-0.984).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在大于60岁及以上者、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吸烟者及重度吸烟者中,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GC+GG)增加了肝癌的发病风险;而在年龄为45~59岁者、男性、非吸烟饮酒者、重度吸烟者和没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中,rs7763881CC基因型降低了肝癌发病风险;在年龄为45~59岁者、男性、非吸烟者、没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中,rs9379236CC基因型是肝癌的保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2038540C>G位点变异与吸烟指数在增加肝癌发病风险上存在相乘交互效应.结论 LncRNA HULC的遗传变异与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是肝癌的危险因素;而rs7763881A>C、rs9379236G>C基因型是肝癌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乐猪ApoA5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猪apoA 5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可乐猪肌肉组织基因组中扩增出了apoA 5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特异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对apoA 5基因进行单核甘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该基因与可乐猪12项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可乐猪apoA5基因第三外显子上共检测到3个SNPs-突变位点:A226G、G535C、和C1514T,其中A226G和G535C突变发生在编码区内,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沉默突变.c1514T突变发生在3'-UTR,x2检验表明,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A226位点为低度多态,其余两个突变位点均为中度多态.最小二乘分析显示,apoA5基因第三外显子226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0.05),535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肉色显著高于CC和GC型个体(p<0.05),1514多态位点与可乐猪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关系(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CE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抑制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抑制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年龄50~63岁,体重54~69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采用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并根据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分为6组(n=30):DD基因型组(DD组)、ID基因型组(ID组)、Ⅱ基因型组(II组)、右美托咪定+DD基因型组(DEX+DD组)、右美托咪定+ID基因型组(DEX+ID组)和右美托咪定+Ⅱ基因型组(DEX+II组).DEX+DD组、DEX+ID组和DEX+Ⅱ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直至术毕.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即刻(T1)、给予右美托咪定30 min(T2)、气管拔管后即刻(T3)、气管拔管后1.5、5和15 min(T4-6)时,记录SP、D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记录气管拔管后15 min内心肌缺血和气管拔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DD组、ID组和Ⅱ组T3-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升高(P<0.05),Dex+DD组、Dex+ID组和Dex+Ⅱ组T2-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D组比较,Dex+DD组T3-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降低,心肌缺血和气管拔管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与ID组比较,Dex+ID组T3-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降低,心肌缺血和气管拔管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与II组比较,Dex+Ⅱ组T3-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和气管拔管反应发生率降低,DD组和ID组T3-6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升高,心肌缺血和气管拔管反应发生率升高(P<0.05);Dex+DD组、Dex+ID组和Dex+I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心肌缺血和气管拔管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不会影响右美托咪定抑制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单核甘酸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未用药精神分裂症(AN-SCZ)患者大脑厚度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纳入25例AN-SCZ患者(AN-SCZ组)与51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 T MR头部扫描与血液采集,以获取高分辨率T1WI图像及详细的基因数据.同时,应用FreeSurfer软件提取每例受试者68个脑区具体的皮层厚度值,利用一般线性模型探索其与HLA上SNPs的关系.并将年龄、性别及病程作为协变量.最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N-SCZ组与健康对照组在上述脑区的皮层厚度值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N-SCZ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与这些脑区的皮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AN-SCZ组中7个位于HLA的SNPs,包括rs1635、rs1736913、rs2021722、rs204999、rs2523722、rs3131296、rs9272105与大脑皮层厚度间存在相关性(P<0.05).同时,在与HLA有相关性的脑区中,AN-SCZ组9个脑区的皮层厚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左侧内嗅皮层、左侧额叶三角部、左侧内眶额叶喙部、右侧枕叶、右侧内眶额叶、右侧距状沟周围皮层、右侧左侧内眶额叶喙部、右侧额极及右侧扣带回尾部.此外,左侧内嗅皮层与AN-SCZ的激活性症状呈负相关(r=-0.601,P=0.03).结论 AN-SCZ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HLA的SNPs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OL4A2基因rs9521733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COL4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521733与新疆地区汉族腔隙性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汉族406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425名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受试者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运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COL4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521733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L4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52173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后发现,在年龄≥60岁组COL4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521733基因型CC明显增加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调整OR=1.950,95% CI 1.222~3.112,P=0.005).结论 COL4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521733可能与年龄≥60岁腔隙性脑梗死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表面活性蛋白A2单体型分布及其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2(SP-A2)单体型在中国局部地区人群的分布及其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群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RDS早产儿50例(RDS组)及性别相同、胎龄接近的非RDS早产儿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同时以80例足月分娩的健康足月儿为人群研究对象.采用TaqMan(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SP-A2基因的4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1059046、rs17886395、rs1965707、rs1965708)进行基因分型,然后进行单体型分析,并在RD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足月儿组之间进行单体型频率的比较.结果 足月儿主要表达的单体型为1A0、1A5、1A1.早产儿RDS组和对照组中也是以1A0、1A5、1A1为主要表达的单体型,但2组中1A0频率均较足月儿低.在RDS组和对照组间,各单体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在不同的胎龄分组中(胎龄≥32周或<32周),各单体型频率在RDS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儿中1A0频率(0.542)与<32周对照组(0.3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结论 在中国南方局部汉族人群中SP-A2的单体型分布有一定特异性.未发现各单体型与早产儿RDS发病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42例BPD早产儿(BPD组)和65例非BPD早产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SP-B-18A/C、SP-B 1580C/T、SP-B8714G/C位点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分析3个位点多态性与BPD的关系.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SP-B-18A/C基因型频率CC、AC、AA分别为35.7%、52.4%、11.9%和32.3%、47.7%、20.0%;SP-B 8714G/C:CC、GC、GG分别为26.2%、54.8%、19.0%和27.7%、58.5%、13.8%;1580C/T基因型CC、CT、TT分别为66.7%、26.2%、7.1%和40.0%、47.7%、12.3%.BPD组和对照组SP-B-18A/C等位基因:C位基因、A等位基因分别为61.9%、38.1%和56.2%、43.8%;SP-B 8714G/C:G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分别为53.6%、46.8%和56.9%、43.1%;SP-B 1580C/T:C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分别为79.8%、20.2%和63.8%、36.2%.SP-B-18A/C、SP-B1580C/T、SP-B 8714G/C 3个位点均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BPD患儿SP-B 1580C/T位点基因型以CC明显增多(x2=7.26,P<0.05),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增高(x2=6.17,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BPD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23倍(OR=2.23,95%CI:1.18~4.24).SP-B-18A/C、SP-B 8714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P-B 1580C/T多态性与BPD有关,SP-B 1580C/T可能是BPD的易感基因,携带SP-B 1580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BPD的风险增加.SP-B-18A/C、SP-B 8714G/C与BPD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