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CitH3、RANTE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调节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并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另选取同期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未合并腹腔感染的SAP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及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CitH3、RANTES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itH3、RANTES对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itH3、RANTES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生存组有69例患者,死亡组有27例患者.死亡组患者血清CitH3、RANTES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CitH3、RANTES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461、0.4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itH3、RANTES水平升高为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 0.959,大于 CitH3、RANTES 单独预测的AUC(Z联合-CitH3=2.009,P=0.045;Z联合-RANTES=2.213,P=0.027).结论 在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血清CitH3、RANTES水平均升高,且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道标志物协助评价不同程度休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利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肠道生物标志物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来协助评价不同程度休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否能够获益。方法:①由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重症监护室目标患者133例,观察期为入院7 d,肠道生物标志物监测3次,分别为:入院后24 h(D1)、入院第3天(D3)、入院第7天(D7)。②纳入患者根据入院48 h内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分为:安全剂量组[接受去甲肾上腺素<0.3 μg/(kg·min)],危险剂量组[接受去甲肾上腺素≥0.3 μg/(kg·min)]。③安全剂量组标按照指南推荐意见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危险剂量组随机予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延迟肠内营养(DEN)。④观察三组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比较危险剂量EEN/DEN不同时间点肠道生物标志物的差异。⑤记录危险剂量EEN/DEN组28 d内生存时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⑥纳入总体进行28 d死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比较安全剂量EEN组/危险剂量EEN组基线资料,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AGI分级、喂养中断、7 d内喂养总时间、28 d生存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危险剂量EEN组/危险剂量DEN组基线资料,仅喂养中断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安全剂量EEN组与危险剂量DEN组变化趋势相同:I-FABP从D3至D7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 P<0.05);瓜氨酸从D1至D3降低,但从D3至D7开始回升( P<0.05);危险剂量EEN组,I-FABP在监测期内无明显变化( P>0.05);瓜氨酸在D1至D3有明显下降( P<0.05);危险剂量EEN/DEN比较仅D7-I-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比较危险剂量EEN/DEN生存曲线,DEN可以提高危险剂量下危重患者早期生存率(Breslow检验 P = 0.0447)。④年龄( OR=1.069, 95% CI: 1.002~1.140, P=0.044)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MI( OR=0.772, 95% CI: 0.604~0.987, P=0.039)、无喂养中断( OR=0.044,95% CI: 0.004~0.455, P=0.009)、7 d内喂养总时间( OR=0.959,95% CI: 0.923~0.997, P=0.036)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安全剂量下EEN和危险剂量下DEN能有效地逆转肠细胞的的坏死,促进肠细胞功能的恢复。危险剂量EEN不能明确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其不仅增加了喂养中断发生率,从肠道生物标志物的角度也不利于肠细胞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的价值及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2例纳入研究,根据有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33例)及非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59例),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D-乳酸(D-L)、内毒素(endotoxin)、二胺氧化酶(DAO)、瓜氨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以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非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对照组血清PCT、D-L、endotoxin、DAO、I-FABP水平呈降低趋势,血清瓜氨酸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瓜氨酸与血清PCT、D-L、endotoxin水平呈负相关( r=-0.740、-0.629、-0.310,均 P<0.05);血清DAO与血清PCT、D-L、endotoxin水平呈正相关( r=0.482、0.779、0.338,均 P<0.05);血清I-FABP与血清PCT、D-L、endotoxin水平呈正相关( r=0.613、0.421、0.341,均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CT、D-L、endotoxin、DAO、瓜氨酸、I-FABP预测SAP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89、0.732、0.801、0.812、0.857,以上血清学指标联合预测SAP患者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AUC为0.909,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均 P<0.05)。 结论:SAP患者发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能与血清PCT、D-L、endotoxin、DAO、I-FABP水平升高、瓜氨酸水平降低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水平预测肠道黏膜损伤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AD4在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在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100 μg/ml)共孵育一定时间,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D4表达;进一步采用PAD4抑制剂Cl-amidine(10 μmol/L)预处理中性粒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蛋白质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DNA相对含量。下腔静脉狭窄法建立APS小鼠血栓模型,并通过腹腔注射Cl-amidine(50 mg/kg)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CitH3蛋白质表达,荧光染色法检测血浆中循环游离DNA(cf-DNA)浓度,取下腔静脉血栓称其重量,观察Cl-amidine能否抑制APS-IgG诱导的NETs和血栓形成。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能够显著下调细胞质中PAD4蛋白质表达水平[(3.67±0.32) vs (1.47±0.19), t=10.22, P<0.05],并使细胞核内PAD4蛋白质含量升高[(0.57±0.19) vs (2.97±0.31), t=11.49, P<0.05];Cl-amidine能显著抑制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诱导的中性粒细胞CitH3蛋白质表达[(2.46±0.47) vs (0.46±0.13), t=12.24, P<0.01],明显减少培养上清中MPO-DNA含量[(4.09±0.94) vs (2.80±0.57), t=4.23, P<0.05]。在体内试验中,Cl-amidine能显著抑制APS小鼠血浆中CitH3蛋白质表达[(3.97±0.56) vs (1.09±0.45), t=11.83, P<0.01],明显降低APS小鼠血浆中cf-DNA浓度[(2 685.0±735.8) vs (1 784.0±577.0), t=3.93, P<0.05];与对照组EAPS小鼠相比,经Cl-amidine预处理的APS小鼠血栓形成明显减小[(8.22±3.06) vs (4.89±1.90), t=2.27, P<0.05]。 结论:PAD4参与了抗β 2GP1/β 2GP1复合物诱导的NETs形成,其可能在APS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穴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取穴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取穴及用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的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选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1.0、SPSS Modeler 14.2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穴位和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穴位处方102首,涉及腧穴38个,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膻中、内关、心俞、足三里、至阳;穴对排名前5位依次是内关-三阴交、心俞-膈俞、膻中-膈俞、膻中-厥阴俞、膻中-膈俞和心俞。纳入中药处方102首,涉及中药88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川芎、冰片、丹参、乳香、檀香,药对排名前3位依次为川芎-肉桂、薤白-瓜蒌、乳香-没药。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单穴为膻中,常用配穴为内关、心俞,重视足太阳膀胱经穴的应用;用药以活血止痛药为主,体现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眼结膜MALT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52岁,因"右眼结膜肿物生长8个月"于2022年3月9日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结膜肿物自发现以来未见明显增大,伴有眼部异物感、烧灼感,无视力障碍。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和"右眼结膜炎",给予配镜及局部抗炎滴眼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既往史:骨关节病8个月,斑块状银屑病十余年,双眼重睑手术史15年,否认外伤史及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患者8个月前因双侧手、腕及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于外院就诊,行风湿四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沉降率24 mm/h(正常范围:0~20 mm/h),类风湿因子882 IU/mL(正常范围:0~15.9 IU/mL),其余检查结果均正常,诊断为骨关节病,给予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塞来昔布和祛风止痛胶囊治疗。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科检查示: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球眼位正,无突出,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右眼上睑轻度肿胀,上穹隆及球结膜可见弥漫性橙红色隆起,呈鱼肉样,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累及鼻侧球结膜,可见睑球黏连,颞侧上睑结膜充血明显,下睑结膜可见瘢痕(见图1A-B),余未见明显异常。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示:右眼鼻上部球结膜下肿物,内部呈均匀中等信号(见图2);眼眶MRI平扫+增强示:右眼结膜增厚,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信号,病变向颞侧生长,与邻近泪腺区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血常规、凝血项及感染性抗体检查均无异常;肺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肝胆脾胰腺彩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囊肿、肝内钙化斑,全身未见转移迹象。3月11日,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结膜肿物切除+羊膜移植"术,术中剪除右眼结膜及泪阜肿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第3 d,患者右眼结膜充血水肿,缝线在位,羊膜与结膜对合良好(见图1C),嘱其出院并定期复查,继续右眼局部治疗,采用左氧氟沙星、1%醋酸泼尼龙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右眼,4次/d。2周后复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拆除部分缝线(见图1D)。术后第5 d,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HE染色示:弥漫增生的单一小圆形淋巴细胞(见图3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i-67指数约5%~10%(+) (见图3B),CD20(+) (见图3C),CD79α(+),PAX-5(+),CD30(-),CD10(-),BCL-6(-),MUM1(+),BCL-2(+),CD3(-),CD21(破碎FDC网+),CD5(-),CyclinD1(-),SOX-11(-),CD23(-),LEF-1(-),CD43(-)。3月23日,患者至血液科就诊,入院后完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结果示右眼结膜术后改变,术区糖代谢未见确切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因该患者病理诊断明确,且未发现除右眼外的全身其他部位病变,未进行骨髓穿刺及化疗,出院后予1%醋酸泼尼龙滴眼液点右眼2次/d,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右眼4次/d,1%醋酸泼尼龙及左氧氟沙星使用2周后停用,并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初次住院的败血症足月儿为败血症组,按约1∶1的比例选取同期收治、与败血症组患儿胎龄相差<1周、家长同意参加研究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入院第1天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ETs标志物瓜氨酸组蛋白H3-DNA(citrulline histone H3-DNA,CitH3-DNA)、荧光酶标仪检测血浆游离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培养结果、CitH3-DNA和cfD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itH3-DNA和cfDNA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74例,其中败血症组39例,对照组35例。败血症组CitH3-DNA和cfDNA均高于对照组[CitH3-DNA(光密度值):0.85±0.05比0.48±0.03,cfDNA(mg/L):0.90±0.05比0.5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itH3-DNA和cfDNA无明显相关性( P>0.05)。CitH3-DNA与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RP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cfDNA与日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成正相关( P<0.05),与血小板成负相关( P<0.05)。在联合诊断败血症方面,CitH3-DNA+CRP、cfDNA+CRP及CitH3-DNA+cfDNA+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47和0.970,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92.3%、84.6%和94.9%,特异度分别为94.3%、97.1%和100%,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的预测价值。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清NETs呈高表达,尤其是CitH3-DNA,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与CR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变化与精氨酸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精氨酸代谢在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FluA)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luA滴鼻感染18月龄老年小鼠,于感染后第6天采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采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法分析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BALF中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对细胞因子与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FluA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1的剂量感染巨噬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精氨酸培养24 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 qRT-PCR)和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luA感染组老年小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 SP-D)、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IL-1α、IL-6、IL-10、S100钙结合蛋白(recombinant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S100)A9、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 MMP9)、补体因子D的水平显著升高,精氨酸代谢通路中精氨酸、天冬氨酸、瓜氨酸、谷氨酸、鸟氨酸、脯氨酸、肌酸和肌氨酸水平上调,且大部分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与精氨酸相关代谢物呈显著正相关。FluA感染后加入精氨酸可以使巨噬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的水平升高。结论:精氨酸可以降低FluA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提示其可能成为FluA感染引起的肺部重症炎症的潜在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和血清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RA真实世界的大规模研究旨在比较中国RA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于全国10家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ACR分类标准或2010年ACR/ELUAR 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清学状态,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并比较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①共纳入患者2 461例,其中RF(+)抗CCP抗体(+)患者1 813例(73.67%),RF(+)抗CCP抗体(-)患者129例(5.24%),RF(-)抗CCP抗体(-)患者245例(9.96%),RF(-)抗CCP抗体(+)患者274例(11.13%)。②无论抗CCP抗体是否阳性,RF(+)患者发病早[RF(-)抗CCP抗体(-)(51±14)岁,RF(-)抗CCP抗体(+)(50±15)岁,RF(+)抗CCP抗体(+)(48±14)岁,RF(+)抗CCP抗体(-)(48±13)岁, F=3.003, P=0.029],病程长[RF(-)抗CCP抗体(-)50(20,126)个月,RF(-)抗CCP抗体(+)60(24,150)个月,RF(+)抗CCP抗体(+)89(35,179)个月,RF(+)抗CCP抗体(-)83(25,160)个月, H=22.001, P<0.01],关节肿胀数(SJC)[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2(0,5),RF(+)抗CCP抗体(+)2(0,7),RF(+)抗CCP抗体(-)2(0,6), H=8.939, P=0.03]、关节触痛数多[RF(-)抗CCP抗体(-)3(0,8),RF(-)抗CCP抗体(+)2(0,6),RF(+)抗CCP抗体(+)3(1,9),RF(+)抗CCP抗体(-)2(0,8), H=11.341, P=0.01],晨僵时间长[RF(-)抗CCP抗体(-)30(0,60)min,RF(-)抗CCP抗体(+)20(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RF(+)抗CCP抗体(-)30(10,60)min, H=13.32, P<0.01];同时RF+患者的ESR[RF(-)抗CCP抗体(-)17(9,38)mm/1 h,RF(-)抗CCP抗体(+)20(10,35)mm/1 h,RF(+)抗CCP抗体(+)26(14,45)mm/1 h,RF(+)抗CCP抗体(-)28(14,50)mm/1 h, H=37.084, P<0.01]及CRP[RF(-)抗CCP抗体(-)2.3(0.8,15.9)mg/L,RF(-)抗CCP抗体(+)2.7(0.7,12.1)mg/L,RF(+)抗CCP抗体(+)5.2(1.3,17.2)mg/L,RF(+)抗CCP抗体(-)5.2(0.9,16.2)mg/L, H=22.141, P<0.01]明显高于RF(-)患者组,且拥有更高的疾病活动度[RF(-)抗CCP抗体(-)(4.0±1.8),RF(-)抗CCP抗体(+)(3.8±1.6),RF(+)抗CCP抗体(+)(4.3±1.8)岁,RF(+)抗CCP抗体(-)(4.1±1.7)岁, F=7.269, P<0.01]。③将RF(+)抗CCP抗体(+)患者分成4个亚组,结果发现RF高滴度(RF-H)抗CCP抗体低滴度(抗CCP抗体-L)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更高(DAS28-ESR)[RF-H/抗CCP抗体-H 4.3(2.9,5.6),RF-L/抗CCP抗体-L4.5(3.0,5.7),RF-H/抗CCP抗体-L 4.9(3.0,6.2),RF-L/抗CCP抗体-H 2.8(1.8,3.9), H=20.374, P<0.01]。④随访3个月后,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4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用药3个月时RF及抗CCP抗体状态未影响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改善情况。 结论: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与RF存在密切关系,RF(+)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RF(-)患者,RF高滴度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RF低滴度患者;用药3个月后,抗体状态并未影响疾病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