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调坐姿作业疲劳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从事长时间单调坐姿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探讨由于长时间采用坐姿工作而带来的职业疲劳问题。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某制造业坐姿工作人员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4h的模拟坐姿装配作业,采用《疲劳自觉症状量表》(Borg's RPE)获取调查对象的主观疲劳评价、单调感数据,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调查对象的肌电信号变化,采用无线传感动作捕捉及力学评估系统获取研究对象的运动学参数和身体姿态相关指标,评估作业者的疲劳状态。结果:从事单调的作业任务时,作业人员的单调感与主观疲劳感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6~0.988( P<0.05)。工作开始初期,颈部的主观疲劳感更明显( P=0.046)。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背部疲劳感明显高于颈部( P=0.029)。调查对象工作4 h后,背部竖脊肌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出现明显下降( P=0.025)。身体姿态数据显示,肩颈部指标在工作约2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颈部=0.032, P肩部=0.021)。腰臀部指标在工作约4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左臀=0.031, P右臀=0.028)。颈部的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腰臀部的屈曲角度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持续增加。 结论:单调坐姿作业对作业者的疲劳影响主要体现在腰背部,作业的单调感加剧了作业者的主观疲劳感受,应考虑给予作业者相应的劳动保护,合理设置作业内容,建议每间隔2 h,作业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或短暂的休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采气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野外采气作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资料。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比较不同社会支持评分组间的职业应激相关因素水平。结果: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24.00(19.00,28.00),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班制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社会支持评分与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工作单调性等均呈正相关( P<0.05),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等均呈负相关( P<0.05)。社会支持评分高组作业人员的付出、工作单调性、睡眠障碍和每日紧张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 P<0.01),社会支持评分低组的回报、自我效能、正性情感和工作满意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 P<0.01)。 结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缓解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职业应激,保护其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紧张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应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缓解职业紧张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于2017年2~ 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25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孤残儿童护理员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tor, OSI)调查职业应激反应及职业应激因素,共发放问卷257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1.83%。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应激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为(43.99±6.8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36.09±4.59)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7.31±2.44)分;在工作满意感方面,工作单调性、逻辑性与负荷变化为贡献因素( P<0.05),任务策略、任务控制为负面因素( 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提升机会、参与决策、自尊感、技术利用度、环境控制、时间管理、任务策略与同事支持为正相关( P<0.05),抱负与角色冲突为负相关( P<0.05);在抑郁方面,工作投入、参与决策、提升机会与行为特征为保护因素( P<0.05)。 结论: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应激状况不容忽视,职业应激反应较严重,应针对性减少职业应激因素,增强个体紧张应对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潜艇艇员对长远航中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潜艇长远航过程中,潜艇艇员对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及分类。方法:采用自编《潜艇长远航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调查问卷》对潜艇部队参加过长远航的546名潜艇艇员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远航过程中各因素对艇员生活工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岗位和休息舱室的温度、湿度,个人卫生维护难,对父母健康的担心,饮食问题,空间狭窄,岗位操作和学习压力,晕船,家庭经济压力,个人发展受限,色彩与照明的影响,与领导和战友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两类因子,分别是理化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高噪声和高污染、晕船和视觉不舒适感、高温高湿及自身卫生问题和生物节律紊乱构成了长远航期间影响艇员生活和工作的理化环境因素;健康担忧及生活压力、生活枯燥无聊和人际关系与工作压力构成了心理社会因素。结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和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是对艇员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的因素。总体来说,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心理社会因素,但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应针对性地从潜艇的优化设计、心理功能维护等方面改善艇员工作和生活环境,降低各种因素对艇员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等,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特征、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应激反应及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情况。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的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秩相关,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不同岗位、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吸烟与饮酒情况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班制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评分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正性情感、尊重、自尊感、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和自我效能评分均呈负相关( r s=-0.361、-0.311、-0.238、-0.261、-0.248、-0.212、-0.139、-0.188、-0.152、-0.226, P<0.01),与社会支持、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呈正相关( rs=0.312、0.279、0.547、0.493、0.429、0.599, P<0.01)。与睡眠质量评分高组比较,睡眠质量评分中、低组的付出、工作单调性、每日紧张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负性情感评分均较低,尊重、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自我效能、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抑郁症状多发、每日紧张感高、高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高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OR=3.417、2.659、2.913、1.543)。 结论: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孤残儿童护理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2至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抽样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职孤残儿童护理员23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职业应激指数量表》(OSI量表)和《职业枯竭问卷》(MBI)调查孤残儿童护理员的职业应激和职业枯竭状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率为67.37%(159/236);职业枯竭发生率与行为特征、家庭支持呈负向关联( P<0.05);在职业枯竭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发生率与任务控制、工作单调性呈正向关联( P<0.05),与角色模糊和工作满意感呈负向关联( P<0.05);人格解体发生率与工作单调性、同事支持呈负向关联( P<0.05)。 结论: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较为严重,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对职业枯竭的发生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在医学研究生中的适用性评价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在医学研究生中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条目特征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北京市6所综合三甲医院的1 02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内部一致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量表的维度结构,使用等级模型的项目反应理论对量表10个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参数估计。 结果:量表的整体克朗巴赫系数为0.92。平行分析主成分法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支持GSES的单维性结构。10个条目的区分度为1.82~3.65,难度为-3.51~1.66,且呈单调递增。该量表在医学研究生中的最大测验信息量为19.16。结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测量精度,在医学研究生调查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具体条目的难度偏低,可进一步优化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科医师儿科专业继续教育的混合方法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全科医师既往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探讨全科医师对未来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意愿、需求及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方法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定深圳市龙华区社康全科医师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对访谈内容录音、转录,使用NVivo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主题提炼。在定性访谈结果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个人深度访谈10名全科医师后信息达到饱和。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反复阅读、归纳和分析,共提炼4个主题:①既往儿科培训机会及满意度;②参加儿科培训的意愿;③培训内容、形式、时长需求;④鼓励参加培训的措施。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问卷共收回223份,有效问卷219份。150人(68.5%)表示既往没有儿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或仅有少量培训机会,既往培训存在培训不成体系(39人/66.1%)、课程覆盖面窄(30人/50.8%)、内容脱离临床实践(29人/49.2%)、授课方式单调(27人/45.8%)等问题。210人(95.9%)愿意参加儿科培训。161人(73.5%)希望培训的形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科医师在儿童专业培训方面需求较高的是:呼吸(188人/85.8%)、消化(160人/73.1%)、感染(145人/66.2%)、皮肤(136人/62.1%)。结论:全科医师既往儿科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培训机会少、培训不成体系等问题。未来需根据全科医师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和鼓励措施,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儿科专业培训,提升儿童诊疗能力,促进儿童分级诊疗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职业应激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 r=0.598)、付出( r=0.186)、每日紧张感( r=0.478)、负性情感( r=0.565)、社会支持( r=0.446)和工作单调性( r=0.484)呈正相关( P<0.01),与回报( r=-0.386)、工作稳定性( r=-0.294)、提升机会( r=-0.258)、正性情感( r=-0.310)、自我效能( r=-0.312)、控制策略( r=-0.268)、支持策略( r=-0.209)和工作满意感( r=-0.398)呈负相关(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OR=3.423,95% CI:2.644~4.397; OR=2.847,95% CI:2.200~3.683; OR=1.646,95% CI:1.215~2.116; OR=1.496,95% CI:1.164~1.923; OR=1.578,95% CI:1.227~2.303; OR=1.903,95% CI:1.480~2.440; 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 OR=0.752,95% CI:0.591~0.958; OR=0.590,95% CI:0.465~0.749; OR=0.718,95% CI:0.516~0.999; P<0.05)。 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工作单调性和社会支持与每日紧张感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工作单调性和社会支持与每日紧张感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纳入某天然气田1 466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工作单调性、社会支持和每日紧张感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工作单调性、社会支持水平与每日紧张感的关联。结果:1 466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4.47±8.0)岁,工龄为(20.46±5.77)年,来自产销部、处理厂、分公司、维保部和应急中心分别有258名(17.6%)、173名(11.8%)、799名(54.5%)、120名(8.2%)、116名(7.9%);工作单调性高、低水平者分别有374名(25.5%)、1 092名(74.5%);社会支持高、中、低水平者分别有398名(27.1%)、648名(44.2%)、420名(28.6%);每日紧张感高、低水平者分别有464名(31.7%)、1 002名(6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工作单调性低水平者相比,高水平者每日紧张感的发生风险较高( OR=4.83, P<0.001);与社会支持高水平者相比,中、低水平者每日紧张感的发生风险较高( OR=1.25、2.24, P均<0.05)。 结论:工作单调性、社会支持与每日紧张感均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