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肿瘤局部灌注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对卡介苗芽孢杆菌(BCG)治疗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仍然是泌尿外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综述总结了膀胱药物灌注领域的最新进展,选择有效而合适的新型膀胱灌注治疗方式,对于BCG灌注无效且不适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治疗无效后的挽救性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术后辅助膀胱灌注卡介苗已成为现阶段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卡介苗治疗后病情复发或进展.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卡介苗治疗无效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无法或拒绝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需要采取其他的挽救性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经卡介苗治疗无效后挽救性治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相关药物的使用和研究情况.除传统的膀胱内化疗,出现了许多新型药物和治疗方式,例如:改良卡介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热灌注治疗、光动力治疗、病毒基因治疗、靶向治疗、检查点抑制剂等.在未来,卡介苗治疗无效患者或许有更多的选择用以保留膀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感染科收治的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肺结核病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1~13岁,病程12~35 d.5例免疫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起病均急骤,3例伴发热,2例伴反复咳喘.3例曾于外院误诊为肺炎、婴幼儿喘息;1例误诊为肺化脓症、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继发感染(?);1例误诊为肺炎、胸膜炎.5例均否认结核接触史,按时接种卡介苗,1例卡介苗瘢痕阴性.病变侵及肺及胸膜,其中肺结核病3例(其中1例继发左主支气管狭窄),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患儿均予抗痨治疗后出院(平均住院11d),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肺结核病具有症状、体征、影像学不典型,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病变不典型等特点,提示对咳喘迁延反复、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儿,应积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协助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个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病例资料患儿,男,4月,因“间断发热8天”之主诉于2017年2月17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最高40.3℃,热盛伴寒战、皮肤发花,病程中曾体温正常2d,无咳嗽,无呕吐,无嗜睡,无昏迷,无腹泻.病后当地口服药物无效.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父母非近亲结婚.生后半个月因右下肢疖肿于外科换药治疗一直未愈合.出生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之后,卡介苗处破溃迁延不愈.周身有丘疱疹经久不愈伴破溃.无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 35.6℃,P 122次/min,R 32次/min,Wt 7.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欠佳,呼吸平稳,无口周发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的丘疱疹,0.3~0.8 cm不等.周围无红晕,左臀可见一直径0.5 cm丘疱疹,疱液略浑浊,左下肢可见一疱疹破溃并结痂,周围皮肤红,无触痛,无痒感.左上臂三角肌区卡介苗接种部位脓疱已经破溃,未结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027 卡介苗治疗噻替哌或丝裂霉素C治疗无效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卡介苗治疗HBsAg携带者无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疫苗接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救生医疗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各种传染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每年至少挽救250万人的生命[1].疫苗的接种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大大降低了小儿麻痹症、麻疹等几种主要疾病的发病率[2].尽管疫苗接种被视为个人保护的工具,但在接种疫苗的数量和质量上,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免疫反应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疫苗对机体保护的效力和时间.疫苗的保护效率并非100%,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仍可在接种过该疫苗后发生感染.研究[3]发现,有大量接种疫苗的儿童由于疫苗无效而未受到保护,据估计有7700万儿童因接种卡介苗、1800万儿童因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疫苗、1000 万儿童因接种百日咳和肺炎球菌疫苗无效而感染.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测定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eometric mean antibody titers,GMTs)、血清转换率(seroconversion rates, SCRs)、血清保护率( seroprotection rates, SPRs)、功能性抗体、抗体亲和性、B细胞及T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应答等.这些指标的测定与结果分析与接种个体的内在因素密不可分,机体的年龄、性别、基因遗传与免疫性疾病影响着免疫应答效率与疫苗保护率.因此,了解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内在因素对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此外,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季节、家庭规模、压力与应急等)、生活习惯(睡眠、吸烟、酗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疫苗接种相关因素(疫苗剂型与剂量、辅料组成、接种时间与途径)等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将对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内在及外在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疫苗的个性化接种及更有效、安全的使用疫苗控制病毒的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