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数字化和硅橡胶印模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和硅橡胶印模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4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49.3±13.3)岁;植入113枚种植体,根据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70枚)和硅橡胶印模组(43枚),上部修复体均为螺丝固位的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完成后随访观察3~36个月,分析种植体存留率、上部修复体、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价两种印模技术用于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4例患者中数字化印模和硅橡胶印模占比分别为62%(40/64)和38%(24/64),113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113/113);种植单冠邻接丧失率为22.7%(41/181),食物嵌塞发生率为8.0%(9/113),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13),均为基台螺丝松动;患者均可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植体周炎发生率为0.9%(1/113),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4.4%(5/113);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0.24±0.11)mm;患者各项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为9~10分;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两种印模技术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高,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技术在牙列重度磨耗功能美学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列重度磨耗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功能,其病因复杂,鉴别诊断困难,治疗方案涉及多个学科,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功能重建。笔者提出并建立了牙列重度磨耗的八步法序列治疗。近年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的功能美学重建,本文阐述数字化技术在牙列重度磨耗的八步法序列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义齿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帕金森病患者有运动迟缓、静息性震颤、语言障碍、口干等症状,可影响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认知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也可增加取模和肌功能整塑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应用非药物性舒适化治疗理念,改善患者的配合程度。利用患者居家使用的肌功能训练器械辅助进行肌功能整塑,训练后患者可配合取终印模。修复后上下颌义齿固位、稳定、美观良好。患者咀嚼功能、发音、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个性化托盘在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取模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个性化托盘在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PNAM)取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唇腭裂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托盘的制备方法分为传统托盘组和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通过3D打印个性化托盘取印模,与调改传统托盘所取印模进行对比,包括:(1)印模缺陷(直径>1 mm的气泡及托盘暴露)数目;(2)印模质量,分为优(1分)、良(2分)、合格(3分)、不合格(4分);(3)印模完整性和清晰度,由3名高年资正畸医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其中传统托盘组7例,男3例,女4例,出生后3~28 d;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后4~26 d。所有患儿在进行唇裂修复术前结束治疗,其中传统托盘组平均治疗时间131 d, 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为137 d。(1)印模缺陷数目:传统托盘组印模存在较多的气泡及托盘暴露,缺陷数目为6(5,7)个,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印模缺陷数目[2(1,2)个]明显减少( P<0.05)。(2)印模质量:传统托盘组印模质量以合格为主,评分为3(2,3)分,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印模质量以良为主,评分为2(2,2)分( P<0.01)。(3)印模完整性:3D打印托盘组印模完整性整体评价VAS评分明显好于传统托盘组( P<0.05);分项评价表明除前庭沟外,3D打印托盘组其他部位完整性均明显好于传统托盘组( P<0.05或 P<0.01)。印模清晰度:3D打印托盘组印模清晰度整体评价VA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托盘组( P<0.01);分项评价项目中除上唇系带外,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3D打印个性化托盘所取印模质量更好、完整性和清晰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的循证基础、设计方案及临床关键问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项大样本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牙列缺失采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比常规全口义齿能提高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并可提供更高的咀嚼效率;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解剖条件、牙槽骨吸收程度、颌间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种植体数目、分布及上部附着体。在覆盖义齿的临床操作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覆盖义齿,在适当的时机戴入上部附着体,并合理选择适用的印模技术、颌位关系记录、试牙排牙及戴牙方法,才能保证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本文对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意义、治疗设计、临床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与义齿戴入后的复查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全牙弓扫描策略对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和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方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结果: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 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 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 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 P<0.05)。 结论: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2和24.6~150.1 μm。结论: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加,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扫描方式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扫描正确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扫描方式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扫描正确度的影响,探索提高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区域扫描正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上颌标准树脂牙列模型1个,于右上第一磨牙上制备全冠预备体,作为标准参照模型,以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获得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分别采用主动三角测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A(CEREC Omnicam)和共聚焦显微成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B(3Shape TRIOS)扫描全冠预备体,按照扫描方式分为3组:平移式扫描组、 面波浪式扫描组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每组均重复扫描6次,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分别提取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整体以及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图像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三维偏差分析,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扫描正确度的评价指标,RMSE值越小,扫描正确度越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对于平移式扫描组,口内扫描仪B终止线整体RMSE值[(35±6)μm]显著小于口内扫描仪A[(44±7)μm]( 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A, 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和远中RMSE值[分别为(33±5)和(50±12)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 P<0.05);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远中、颊侧、舌侧RMSE值[分别为(37±3)、(50±6)、(28±6)和(29±8)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分别为(45±9)、(63±7)、(38±3)和(40±3)μm]( 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B, 面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4个区域RMSE值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波浪式扫描方式可提高主动三角测量原理扫描设备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的扫描正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摄影测量与传统印模技术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印模精度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比摄影测量与传统印模技术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印模的精度。方法:选择1例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的74岁男性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上颌石膏模型,其上含螺丝固位基台替代体8个。通过开窗夹板式印模复制该石膏模型,将复制模型作为参考模型。由同1名主治医师用两种方法制取参考模型种植体基台水平印模,摄影测量组:在基台替代体上安装摄影测量专用基台扫描体,使用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口外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获取“.stl”数据(扫描重复10次);传统印模组:应用开窗个别托盘制取参考模型的夹板式印模,灌注石膏模型(10个)。在传统印模组石膏模型和参考模型上安装模型扫描专用基台扫描体,应用高精度模型扫描仪进行扫描,获取印模组和参考模型“.stl”数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exocad)中,根据扫描体三维坐标,将两组模型和参考模型的扫描体替换为基台替代体。将数据输入三维分析软件(Geomagic Control X),摄影测量组和传统印模组数据分别与参考模型数据配准(正确度评估)以及组内两两配准(精密度评估),评估精度。结果:摄影测量组正确度和精密度[分别为(17.33±0.34)和(2.50±0.79)μm]均显著优于传统印模组[(24.30±4.16)和(26.12±4.54)μm]( t=-5.29和-34.35, P<0.001)。 结论: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基台水平印模时,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优于传统印模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步一步做好美学修复印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精确的印模是保证修复体质量和美学修复成功的关键。制取口腔美学修复印模时常用的技术有:排龈技术,包括单线法和双线法;实体印模技术,包括单一印模法、双重一步印模法和双重两步印模法;数字印模技术,包括口内扫描和口外扫描,本文对此进行逐一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