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泌体在卵母细胞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泌体是源自细胞膜系统的囊泡,起源于内体多囊泡体,释放到组织液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载体,含有蛋白质、脂质、源自其供体细胞质的编码或非编码RNA。卵泡是卵母细胞发育的重要微环境,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物质通过细胞外囊泡进行卵母细胞与卵泡周围卵丘和颗粒细胞之间的物质传递,从而调节卵母细胞的基因表达。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外泌体由多种细胞释放,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疾病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及治疗干预的潜在目标。本文阐述了外泌体中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及环状RNA等成分在卵母细胞发育状态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卵巢、子宫相关生殖系统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变化。针对外泌体的检测可以深入了解卵母细胞发育状态,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5,X/46,X,psu idic(Y)新生儿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11月9日就诊于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足月出生,体质量为3 260 g,身长50 cm,无特殊面容,出生后发现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阴茎向下弯曲,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根部,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图1)。B超检查在膀胱后方探及2.5 cm × 0.4 cm类子宫回声,内见线状高回声,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隐睾。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示45,X[76]/46,X,psu idic(Y)[24]?(图2A、2B)。后加做C显带证实部分细胞系为46,X,psu idic(Y)(q12)(图2C)。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提示X染色体拷贝数为1,Y拷贝数为0.5(图3),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出生后48 d性激素检查结果(括号内为参考范围):黄体生成素9.47 IU/L(参考值:男0.62 ~ 4.08 IU/L,女< 0.05 IU/L),卵泡刺激素15.37 IU/L(参考值:男0.41 ~ 3.02 IU/L,女1.23 ~ 17.4 IU/L),雌二醇77.07 pmol/L(男< 47 pmol/L,女< 79 pmol/L),睾酮4.51 nmol/L(参考值:男0.69 ~ 7.6nmol/L,女< 0.4 nmol/L)。抗苗勒管激素152.5 pmol/L(参考值:男425 ~ 1 810 pmol/L,女< 49 pmol/L)。患儿父母均为34岁,外观无异常,否认近亲结婚,既往曾生育1女,表型正常。此次妊娠孕24周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34周时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好。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Q/ZXYY-ZY-YWB-LL202252),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采用IVF或ICSI治疗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299例)和ICS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ICSI组和IVF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比例较IVF组高[79.5%(186/234)比39.8%(119/299), P<0.001]。按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层分析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2PN卵裂率[91.2%(1339/1468)]高于IVF组[87.8%(1646/1844), P=0.062],两组患者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39.8%(74/186)]及活产率[33.3%(62/186)]均略高于IVF组[37.8%(45/119),31.1%(37/1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继发性不孕患者中,两组间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VF组[20.8%(10/48)比49.4%(89/180), P<0.001],活产率也显著低于IVF组[18.8%(9/48)比40.0%(72/180), P=0.006]。logistics回归显示,校正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及获卵数等可能影响活产的指标后,原发性不孕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有相似的活产率( OR=1.178,95% CI=0.686~2.202),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CSI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VF组( OR=0.408,95% CI=0.180~0.924)。 结论: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ICSI并不能显著改善受精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尤其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中,IVF患者妊娠结局显著优于ICSI患者,此类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时应首选常规IVF授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35岁首次行IVF-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82例,其中PCOS患者(PCOS组)999例,单纯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非PCOS组)198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PCOS患者再根据BMI分为超重PCOS组(24.0 kg/m 2≤BMI<28.0 kg/m 2)和正常体质量PCOS组(18.5 kg/m 2≤BMI<24.0 kg/m 2)。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发育指标,分析BMI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同时研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母体BMI的相关性。 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优质胚胎率[67.41%(1906/2826)]、囊胚形成率[56.39%(578/1025)]、优质囊胚形成率[29.75%(305/1025)]及可利用胚胎率[62.14%(1756/2826)]均高于超重PCOS组[62.65%(1753/2798), P<0.001;47.30%(457/966), P<0.001;16.35%(158/966), P<0.001;59.04%(1652/2798), P=0.018]。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总受精率[82.38%(1711/2077)]、双原核受精率[68.03%(1413/2077)]、囊胚形成率[68.90%(554/804)]、优质囊胚形成率[62.56%(503/804)]及可利用胚胎率[57.16%(802/1403)]均较超重PCOS组高[80.21%(2954/3683), P=0.044;64.76%(2385/3683), P=0.012;63.95%(871/1362), P<0.001;30.32%(413/1362), P<0.001;53.03%(1250/2357), P=0.014],种植率[66.67%(72/108)]、临床妊娠率[66.97%(73/109)]及流产率[9.59%(7/73)]均较超重PCOS组低[80.57%(141/175), P=0.008;80.46%(140/174), P=0.011;20.71%(29/140), 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a OR=1.92,95% CI=1.049~3.515, P=0.034)及流产率(a OR=3.09,95% CI=1.209~7.915, P=0.019)分别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1.92及3.09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3、D5移植的PCOS患者及D3移植的非PCOS患者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 r=0.144, P=0.013; r=0.212, P=0.004; r=0.137, P<0.001)。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的概率(a OR=5.33,95% CI=1.525~18.597, P=0.009)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5.33倍。 结论:高BMI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胚胎质量及流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超重或肥胖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COS患者在行IVF助孕治疗前减重将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卵子和胚胎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氧化应激水平与卵子及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治疗的67例PCOS患者(PCOS组)和66例单纯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取卵日血清及直径大于18 mm卵泡的卵泡液。比色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卵子质量、胚胎培养结局和移植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SOD水平[(22.11±3.70)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70±3.32)U/mL, P<0.001];PCOS组的卵泡液TAC水平[(0.62±0.05)mmol/L]、MDA水平[(16.64±3.85)nmol/mL]和血清MDA水平[(18.20±4.68)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0.53±0.04)mmol/L, P<0.001;(13.74±2.28)nmol/mL, P<0.001;(15.37±5.34)nmol/mL, P=0.008];PCOS组优质胚胎率[34.1%(341/1 000)]、着床率[49.5%(54/109)]、临床妊娠率[60.9%(39/64)]和活产率[50.0%(32/64)]均低于对照组[41.7%(306/733), P=0.013;58.7%(54/92), P=0.023;70.3%(45/64), P=0.006;59.4%(38/64), 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卵泡液TAC水平与优质胚胎率呈显著负相关( β=-1.83, P=0.012);各氧化应激指标与临床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TAC水平升高,过高的卵泡液TAC水平可能是胚胎质量低下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6,X,der(X)t(X;Y)(p22.31;q11.23)伴反复不良妊娠史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26岁。结婚2年,2021年10月19日因"异常妊娠2次"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既往2次妊娠分别于孕20周和18周发生胎死宫内。患者15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间隔23 d。体格检查:身高145 cm,体质量46 kg,乳房发育正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内膜厚约1.0 cm,右卵巢3.5 cm × 1.3 cm × 2.1 cm,左卵巢:3.4 cm × 2.9 cm × 2.6 cm,两侧均有8 ~ 9个0.3 ~ 0.5 cm的卵泡。卵泡期内分泌检查:泌乳素0.64 nmol/L(参考值范围0.08 ~ 1.00 nmol/L);孕酮2.0 nmol/L(参考值范围0.50 ~ 4.4 nmol/L);雌二醇1773 pmol/L(参考值范围124.8 ~ 1468.0 pmol/L);卵泡生成素7.56 U/L(参考值范围2.8 ~ 14.4 U/L);促黄体生成素14.68 U/L(参考值范围1.1 ~ 11.6 U/L);睾酮0.95 nmol/L(参考值范围0.14 ~ 3.46 nmol/L)。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初步判定为46,X,der(X)t(X;?)(p22.3::?)?(图1A),der(X)染色体短臂末端连接来源不明的片段,形态类似Y染色体长臂。为证实未知片段的来源,对其中期染色体进行C显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显带提示染色体短臂存在大片段的异染区,疑似来自Y染色体长臂(图1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患者的der(X)染色体短臂未见RP11-366M24(Xp22.31)信号(图1C),而可见RP11-214M24(Yq11.23)信号(图1D)。综合上述结果,判断患者的核型为46,X,der(X)t(X;?)(p22.3::?).ish der(X)t(X;Y)(p22.31;q11.23)(RP11-366M24-,RP11-214M24+)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卵巢组织切除术中获取未成熟卵在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女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卵巢皮质切除术中获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 in vitro maturation,IVM)冷冻卵母细胞保存生育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腹腔镜下卵巢皮质切除术的22例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研究组纳入腹腔镜术中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的患者( n=14);对照组纳入仅行皮质切除的患者( n=8)。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组根据取卵方式不同分为两个亚组,经阴道取卵亚组( n=10)及经腹腔镜取卵亚组( n=4),分析两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获卵数、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不同获卵方式的效率。全部22例患者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询问肿瘤治疗情况、月经情况,条件允许者返院复查盆腔超声、性激素水平测定,记录这些患者肿瘤治疗后的卵巢功能并予以适应证范围内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冻存皮质数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研究组的基础窦卵泡数(19.71±6.04)、手术时间[(68.07±17.35)min]、出血量[(9.0(5.0,10.5)mL]高于对照组[9.25±3.15, P<0.001;(44.25±16.97)min, P=0.005;3.5(2.0,5.0)mL,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4例取卵患者中,经阴道取卵亚组的获卵数[15.5 (11.0,21.0)个]及年龄[(27.00±2.94)岁]显著高于经腹腔镜取卵亚组[4.0 (0.8,10.3)个, P=0.028;(15.75±2.22)岁, P<0.001],两亚组间患者窦卵泡数、手术时间、冻存皮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7例患者出仓后均出现闭经,疾病缓解后予以HRT,身体发育及生活质量得以维持及改善。 结论:年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卵巢皮质切除术时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后冻存可增加生育力保存的机会;经阴道获取未成熟卵的效率更高;HSCT治疗后闭经率高,H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透明带3多肽-弗氏免疫佐剂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POI,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移植hAMSCs 1×10 6细胞/只,将动物分为正常组( n=10)、模型组( n=15)、hAMSCs组( n=15),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nome,FSH)、雌二醇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含量,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同源框A10(homeobox A10,HOXA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蛋白表达,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结果:hAMSCs移植6周,hAMSCs组动情周期异常率[40.00%(6/15)]低于模型组[86.67%(13/15), P=0.021]。与模型组血清FSH[(10.239±1.091)μg/L]、雌二醇[(103.325±4.952)ng/L]和AMH[(1.133±0.494)μg/L]水平相比,hAMSCs组FSH水平[(7.664±0.735)μg/L]明显降低( P<0.001),雌二醇[(126.883±23.370)ng/L]和AMH[(2.204±0.453)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5, P<0.001)。与模型组不同,hAMSCs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增高;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数增加,间质纤维化和闭锁卵泡少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和体积增加。HOXA10吸光度(absorbance, A)值hAMSCs组(5.90±1.94)高于模型组(2.79±1.27, P=0.029),TNF-α A值hAMSCs组(3.83±1.23)低于模型组(6.26±0.96, P=0.002);FSHR A值hAMSCs组(3.61±1.66)与模型组(2.74±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模型组低于正常组(4.13±0.54, P=0.006)。 结论:移植hAMSCs在恢复自身免疫性POI小鼠卵巢功能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及与性激素、乳腺发育和卵巢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表达及与性激素、乳腺发育及卵巢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另同期选取4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卵巢体积、乳腺发育年龄及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MKRN3表达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年龄、BMI和卵巢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病例组乳腺发育年龄低于对照组( P<0.01)。病例组血清E2和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1),而两组血清LH和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例组血清MKRN3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1)。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KRN3表达与患儿卵巢体积呈负相关( P<0.01),且与患儿乳腺发育年龄呈正相关( P<0.01),而与患儿年龄、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KRN3表达与患儿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 P<0.01),而与患儿血清FSH、PRL及LH水平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MKRN3表达显著下降,且与患儿卵巢体积、乳腺发育年龄及E2水平密切相关,提示MKRN3在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