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方》药物"非廉"考释及"飞廉"文化内涵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运用音韵、训诂、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证等方法,论证出土文献《养生方》药物"非廉"即《神农本草经》中的植物药"飞廉",而非动物药"蜚蠊"。"飞廉"一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语源上与"风"有关,语义有"轻、快"的内在含义,被用为相关图腾形象、传说人物、历史人物、药物、建筑等名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史陈列馆巡礼:纪念建院65周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史陈列馆于2015年建院60周年之际开放。馆内收藏院史相关文件29 504页,图片26 836张,实物1 050件,涵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历程。2020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5周年,以馆藏87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为例,简要回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重要人物、科研、医疗、教育、产业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悬吊牵引"术的集大成者——William Thomas Gordon Pugh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核病一度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及破坏力曾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直到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人类才逐渐战胜结核病;小儿麻痹症曾是社会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直到疫苗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才使得该疾病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在当时人类并无能力解决这两类疾病,但是一位伟大人物的出现却减少了患病儿童的残障率并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他就是William Thomas Gordon Pugh教授[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课题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将中华优秀文化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思想方式,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观点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中华优秀文化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代社会存在诸多不良风气和消极情绪,容易使年轻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而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爱、诚信、正义等高尚品质的追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后,中华优秀文化精神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骨科先驱Nicolas Andry教授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本次介绍的历史人物是Nicolas Andry教授,骨科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个人.他是"Or-thopaedia"一词的创始人,甚至现在许多著名骨科机构和知名杂志的标志性Logo都与他密切相关.但是围绕着他,却存在很多传奇和争议,人们对于他对骨科领域的贡献也"颇有微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启示:顺势而为,借势而上,造势而生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解剖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与医学上取得的许多成就都直接关联.作为医学的基石,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至关重要.现以时间、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划分成启蒙、萌芽、缓进、迟滞、重启、形成和发展共7个时期,并通过认真梳理这一历史沿革,得到学科发展需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上,造势而生"的重要启示,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这门学科、探索学科演进的规律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龙江医派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特色浅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龙江医派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即坚持中西医结合,倡导大医学观.高仲山先生在面临中医废止之际,提出中华大医学观的思想,为中医谋求发展.由于建国后中医药政策几经变换,龙江地区早期中医医家学习西医的代表人物有马骥、张琪先生,他们坚持执中参西、固本创新.随后西医医家学习中医,代表人物有黄殿栋、张亭栋先生,坚持执西参中、开创革新.龙江医家的优秀成果证明,正确的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中医与西医相交汇的道路,需要掌握两种学科体系,采集长处以融会贯通,为龙江医派后辈子弟指明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源流与学术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色.[方法]以文献研究、人文古迹及遗址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历史人物,总结归纳学术思想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至8000年前,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派中医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七十余部,代表人物有桐君、范蠡、魏伯阳、陈藏器、陈师文、卢复、张志聪、吴仪洛、赵学敏等.学术思想特色为注重创新、经世致用、尊经重典、药用鲜清.[结论]浙江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古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习,所以历代浙江地区本草名人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并逐惭形成具有创新致用尊经药鲜等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时珍道医养生思想述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道家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医药养生文化对祖国医药学的影响至为深远,因此自古就有“医道通乎仙道”的说法.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不但收入《道藏》,而且首先注释、整理者如王冰、陶弘景等,也都是著名的道家人物.李时珍生活在道教兴盛的明代,自然受到时代的影响,留下时代的烙印,其可贵之处是不盲从,而是理性地对待历史的文明.李时珍以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客观、科学地对待道教医药养生文化,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编撰整理而成的《本草纲目》为传统医药养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支皮瓣的历史、演变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1989年Koshima首次报道穿支皮瓣以来,穿支皮瓣转移已经成为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历史,首次尝试将穿支皮瓣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年至2000年):概念提出和发展,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执着于穿支皮瓣研究,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第二阶段(2000年至2010年):全面普及,穿支皮瓣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推广应用、回顾反思,穿支皮瓣技术在更多的医学专业得到推广使用,学者们对穿支皮瓣的应用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详细介绍了与穿支皮瓣有关的根特共识的内容;对历史上关于穿支皮瓣的定义、分类、有关术语和已有的穿支皮瓣命名方法进行了回顾.对一些重要的穿支皮瓣进行了扼要介绍.对世界范围内促进穿支皮瓣传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30年来穿支皮瓣发展、演变和完善的历史,思考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