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气-血-神"理论探析按压合谷穴论治献血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的头晕、心悸、恶心,甚至晕厥等症状,或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疼痛、过敏等局部表现.中医学按其症状将其归属于"厥证""血证""虚劳"等范畴.合谷穴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可和血以养神、益气以守神、神全以安气血,继而论治献血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症状的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1例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症状的女性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对患儿进行分子学检测,并对微缺失区域进行家系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患儿的全外显子测序未发现与热性惊厥相关的致病性变异;CNV-seq检测结果显示患儿16号染色体短臂1.5 Mb的杂合性缺失(chr16: 14 982 579-16 524 069×1),该区域包含16个蛋白编码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及父亲在 ABCC6、MYH11及 NDE1基因上存在杂合缺失,提示该缺失来源于父亲。 结论: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临床多样性较强,除已报道与癫痫、智力障碍、多发畸形、自闭症等症状有关外,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热性惊厥。本例患儿检测到16p13.11微缺失,提示该区域或区域内的部分基因可能与热性惊厥有关,该区域拷贝数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六经病欲解时”辨证思路在脐针疗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揭示了人体疾病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时”为纲领,提出一个昼夜循环共十二时辰,六经各有“当旺之时”。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治疗中常用的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密切相关,临床多用于治疗发作或症状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疾病,若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运用该疗法,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可获佳效。太阳病欲解时可用麻黄三针,少阳病欲解时用青龙三针,阳明病欲解时用白虎三针,太阴病欲解时用真武三针,厥阴病欲解时用厥阴三针,少阴病欲解时用少阴三针。附鼻鼽、郁证、潮热汗出、干燥综合征、失眠等6个病案并加以分析,介绍“六经病欲解时”临床辨证思路指导下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恩施州民族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235例,根据随访6个月患儿是否继发癫痫发作分为发作组(62例)和未发作组(173例)。所有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风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发作组患者年龄低于未发作组[(14.45 ± 1.54)个月比(21.47 ± 2.18)个月],有癫痫家族史比例高于未发作组[56.45%(35/62)比35.84%(62/173)],围生期(异常)比例高于未发作组[59.68%(37/62)比15.61%(27/173)],惊厥发作类型(全面性)比例高于未发作组[70.97%(44/62)比36.99%(64/173)],脑电图情况(异常)比例高于未发作组[74.19%(46/62)比20.81%(36/173)],惊厥次数高于未发作组[(5.45 ± 2.32)次比(2.04 ± 1.02)次],惊厥持续时间高于未发作组[(18.89 ± 4.29)min比(12.62 ± 2.34)m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于未发作组[(25.65 ± 5.32)ng/L比(18.21 ± 2.2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年龄、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TNF-α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6、0.913、0.899、0.890;最佳截断值分别是3岁、4次、15 min、21 ng/L;年龄(≤3岁)、癫痫家族史(有)、惊厥发作类型(全面性)、围生期(异常)、惊厥次数(≥4次)、惊厥持续时间(≥15 min)是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44(0.567~0.932);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0.11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在预测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高风险方面可以提供显著额外的临床净收益。 结论:基于年龄、癫痫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围生期、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构建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癫痫发作的防治提供重要策略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9A基因变异所致轻型癫痫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癫痫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1日因有生育需求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1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史,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选候选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反转录-PCR及Sanger测序确定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者为35岁女性,发病时无发热,意识丧失且颞叶出现异常放电,以抽搐、昏厥为主。WES检测显示其 SCN9A基因存在c.2841+5G>A杂合变异,Sanger测序验证该位点。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变异导致 SCN9A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之间插入了154个碱基,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影响SCN9A蛋白的正常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 结论:SCN9A基因c.2841+5G>A变异可能是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SCN9A基因的变异谱,同时为患者的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OVID-19疫情期间晕厥儿童及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的实施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2019年末,始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及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COVID-19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少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儿科陆续推出相关领域在防控COVID-19疫情方面的专家共识或诊疗建议。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儿童及青少年晕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是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国内专家讨论论证,本文提出HUTT检查的预检筛查、防护措施及环境消毒等流程,以确保疫情期间HUTT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1A基因变异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3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个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例GEFS+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1为3岁2月龄男性,表现为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父亲、2个姑姑、奶奶、姨奶、舅爷及外曾祖母均在1 ~ 2岁时有发热抽搐,6岁之后未再发作。先证者2为1岁4月龄男性,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其母亲、舅舅及外祖母在5 ~ 6岁前均有发热、抽搐。先证者3为3岁11月龄男性,表现为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父亲、爷爷幼年均有发热、抽搐,7 ~ 8岁后未再发作。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1的 SCN1A基因存在父源c.1613T>C杂合变异,先证者2的 SCN1A基因存在母源c.2804A>G杂合变异,先证者3的 SCN1A基因存在父源c.1271T>C杂合变异,上述变异均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PP4)。 结论:SCN1A基因c.1613T>C、c.2804A>G及c.1271T>C变异考虑为3个GEF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