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势抵抗性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发病中的基因变化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临床研究表明,随着抗雄治疗的普遍应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生存期中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去势抵抗阶段。去势抵抗性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neuroendocrine PCa,CRPC-NE)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Ca,CRPC)的少见亚型及难治亚型,该病致死率高,治疗难度极大。科研人员为提高CRPC-NE的生存率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N-MYC、RB1/TP53、TMPRSS2-ERG等一系列基因的改变与CRPC-NE的演进息息相关,并认为SPDEF的显著超甲基化可促进CRPC-NE的进展。研究人员尝试依据现有的分子生物学变化制定治疗方案,研发出了Alisertib等新型靶向药物,并尝试通过CD46等免疫靶点及IFN-β1a等细胞因子对CRPC-NE进行精准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转化的关键基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展成为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前列腺癌的转录本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明确癌症类型相关性最高的基因集。对该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明确该群基因和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相关性。再利用STRING数据库计算该基因集内基因的相关性,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构建基因网络,并计算出处于网络核心的前10个基因。然后在GSE105416数据集中验证这10个基因的表达。最后选择关键基因UBE2C和NUF2做GSEA分析。结果:鉴定了10个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转化中的关键基因,分别是BUB1、CDCA8、CENPF、HJURP、KIF23、KIF2C、NUF2、PTTG1、TPX2和UBE2C。结论:本研究对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转化提供了新视角,鉴定出关键基因可作用于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AR信号通路来影响其神经内分泌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BRCA2)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基因检测的24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组织学形态,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249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73例(29.3%)检出DNA损伤修复基因(DNA damage repair gene,DRG)致病突变,涉及18个DRG的胚系或体系致病突变。其中BRCA2致病突变率最高(22/249,8.8%),另检出51例其他DRG致病突变,其余176例无DRG致病突变。22例BRCA2致病突变患者年龄48~91岁,中位年龄67岁,包括14例胚系突变(14/249,5.6%)和8例体系突变(8/249,3.2%)。17例(77.3%)有远处转移,其中16例为骨转移,1例为多部位转移;13例(59.1%)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组织学形态以经典的腺泡腺癌为主,其中16例(72.7%)伴有导管内癌成分,6例(27.3%)局灶伴神经内分泌表型,11例(50.0%)查见神经或血管侵犯,8例(36.4%)查见前列腺外累及。19例(86.4%)患者Gleason评分≥8分。相比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和无DRG致病突变的病例,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在BRCA2胚系致病突变的病例中更常见( P=0.002)。本组病例223例获得随访资料,总随访时间为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2.3个月。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 P=0.040);BRCA2胚系致病突变患者与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无DRG致病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6)。 结论:BRCA2致病突变常见于Gleason高分级、临床高分期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BRCA2胚系致病突变病例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常伴有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本组病例中,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但BRCA2致病突变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雄药物诱导性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接受新型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剂(ARPI)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患者往往在治疗应答中表现出耐药性,肿瘤获得雄激素受体(AR)-独立亚型,使癌细胞不再依赖于AR通路继续生长。CRPC患者在接受ARPI治疗后,部分患者不仅未达到临床获益,反而出现疾病进展,即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NEPC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临床上鲜见有效且可靠的药物来治疗NEPC。文章旨在总结NEPC的机制和分子靶点,为NEPC患者的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符合mCRPC诊断标准的患者,且同时有转移灶标本的病例共38例,对其临床特征及病理标本行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6例mCRPC患者转移灶表现为治疗相关性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t-NEPC)。普通型前列腺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组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神经内分泌细胞(分为局灶或弥漫亚组),该组整体发病率为18.4%(7/38)。结论:15.8%(6/38)的mCRPC病例具有t-NEPC特征,且与生存期缩短相关。t-NEPC代表了前列腺腺癌雄激素治疗诱导的一种转分化状态,应与普通型前列腺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严格区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治疗相关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临床分期偏晚,Gleason级别较高,临床上多表现为进展期前列腺癌,已失去手术机会[1].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但是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12~18个月后进展为更具侵袭性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2].新一代强效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信号通路抑制剂,如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和阿帕他胺(apalutamide)等,可有效缓解CRPC的进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会在较短时间内就发生耐药.目前研究普遍认为,CRPC患者发生的由腺癌向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转化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细胞因子对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癌症,起初通过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可以有效治疗,但在治疗进程中,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药物耐受,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其中,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NEPC)最难处理.随着去势治疗后癌细胞雄激素水平的降低,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的细胞分化增加,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癌细胞生长.影响该机制的因素有RB1、TP53 基因表达缺失,表观遗传因子变化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等.在肿瘤微环境内,又以白介素-6、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影响最大,本文作者通过阐述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寻找延缓NEPC进展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通量测序的CXCL12、IL-6和IDO基因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趋化因子CXc配体L12(CXCL12)、白细胞介素6(IL-6)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利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株C4-2 细胞的基因表达谱,采用R3.6.1 软件对 2 组的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根据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富集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最终选定CXCL12、IL-6 和IDO三个差异基因;将LNCaP和C4-2 细胞分为control组(常规处理)、si-NC组(将si-NC转染入细胞内)、si-IL-6 组(将si-IL-6 转染入细胞内)和si-CXCL12 组(将si-CXCL12 转染乳细胞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NCaP和C4-2 细胞株中CXCL12、IL-6 和IDO各自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i-IL-6、si-CXCL12 敲低IL-6、CXCL12 在LNCaP、C4-2 细胞中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IDO、CXCL12 和IL-6 基因表达,WB检测相关蛋白表达,MTT法检测LNCaP或C4-2 细胞增殖、流式凋亡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恢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细胞株LNCaP和细胞株C4-2 之间共有3 505 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695个、下调的基因1 810 个;RT-PCR法和WB检测显示,与C4-2 细胞比较,LNCaP细胞中IL-6 和IDO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CXCL12 mRNA及蛋白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si-IL-6 转染入LNCaP和C4-2 细胞后,与si-NC组比较,LNCaP细胞的si-IL-6 组中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i-NC组比较,si-IL-6 组中IL-6 和 IDO蛋白和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si-ICXCL12 转染入LNCaP或C4-2 细胞后,与正常C4-2 细胞比较,si-CXCL12 组中C4-2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i-NC组比较,si-CXCL12 组中 CXCL12 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XCL12、IL-6 和IDO在不同前列腺癌中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治疗方案差异性较大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192例初治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9 ~ 93岁,中位年龄71岁.初诊时PSA为4.1 ~2 556.0 ng/ml,中位值为90.6 ng/ml;180例伴有骨转移,12例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其中61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3周方案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组);131例接受单纯内分泌治疗(单纯内分泌治疗组).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内分泌治疗组中位年龄分别为67岁(39 ~80岁)和75岁(50 ~ 93岁)(P<0.001);两组基线中位PSA水平分别为91.6 ng/ml(35.5 ~ 157.5 ng/ml)和89.1 ng/ml(59.6 ~191.0 ng/ml) (P=0.324).病理Gleason评分联合化疗组6分3例(4.9%),7分23例(37.7%),≥8分35例(57.4%);单纯内分泌治疗组6分17例(13.0%),7分51例(38.9%),≥8分63例(4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2).原发灶分期为T3期和T4期患者的比例,联合化疗组分别为50.7%(37/61)和34.4% (21/61),单纯内分泌治疗组分别为60.3%(79/131)和21.4%(28/1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分别有80.3%(49/61)和67.9%(89/131)的患者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5).联合化疗组ECOG评分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组(平均值:0.15分与0.58分,P<0.001).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PSA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9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 ~33.4个月,中位时间23.3个月.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内分泌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4.4个月(7.5 ~31.3个月)与17.5个月(3.0 ~30.7个月)(P <0.001),两组分别有1例和16例死于疾病进展.治疗期间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内分泌治疗组PSA降至0.2 ng/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5%(18/61)和13.7%(18/131).在治疗耐受性方面,联合化疗组27.9%(17/61)的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4.6%(15/61)的患者存在皮肤黏膜损害,13.1% (8/61)的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9.8%(6/61)的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毒性.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内分泌治疗组内分泌治疗相关男性乳房发育的发生率分别为14.8% (9/61)和16.3%(21/131),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为1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去势抵抗的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安全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ALB2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2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BRCA2)定位协作(partner and localizer of BRCA2,PALB2)基因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CRPC组织标本,其中前列腺腺癌36例,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 10例,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2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L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CR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ALB2蛋白在CRP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 (37/46),明显低于BPH患者的95.0% (19/20) (P=0.024);年龄、原发肿瘤局部情况、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高低对PALB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Gleason评分和病理类型影响PALB2的表达阳性率(P值均<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PALB2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 (γ=-0.376),与病理类型也有相关性(γ=-0.418).结论:PALB2在CRP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RPC的增殖与分化程度,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