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继发性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成为备受现代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有较高的OP发生率,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等.但目前对这些疾病引起骨质疏松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同时部分抗OP药物多表现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骨代谢变化与骨损害特点及诊治进展四方面对临床消化系统常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进行综述,以期为继发性骨质疏松防治及推进多学科协作模式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宫腔镜手术是黏膜下肌瘤微创保守性的一线治疗方案,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推广普及、作为一种普遍开展的常见病手术类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于2023年10月22日颁布了《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管理规范》(T/CMCHA 002-2023)团体标准。旨在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的技术、管理、实施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该标准对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的医疗机构、团队人员、设备和环境提出了标准化要求。同时,该标准还规范了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的临床技术标准,包括手术技术、培训制度、结果评价和质量控制管理等。本文对该团体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与建议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及应用标准、规范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意义 基于国际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为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中国知网检索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国际健康科技产业影响力较高的机构进一步分析.结果/结论 共筛选纳入7个国家8个相关健康科技产业或团队的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基于其带来的便利与优势,为探索完善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架材料在牙骨质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骨质是建立牙周组织与牙体组织联系的重要枢纽,维持牙根部位稳定.牙骨质再生是牙周组织功能性再生的前提,是组织工程牙再生的重要研究内容.牙周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严重的牙周病可能影响患者全身的健康状况.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由于缺乏理想的组织工程再生支架材料和方法,牙骨质再生一直是牙周组织再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牙骨质组织工程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当下再生材料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支架材料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功效.通过文献汇总,对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念,围绕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成分与药性和药效的关系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四个角度,并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方法,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归纳出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等成分可作为蒲公英主要的质量标志物的候选成分,为完善蒲公英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为蒲公英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TH17/Treg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 例成人sHLH患者,入院次日统计其临床特征资料,并检测TH17/Treg细胞(TH17、Treg、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水平.给予HLH-2004 治疗方案并随访 6 个月,根据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57 例)和病死组(25 例),比较两组入院次日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一步分析TH17/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以及对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评估价值.结果 82 例成人sHLH患者均存在血β2 微球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升高,90%以上患者存在持续性不规则高热、浆膜腔积液、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特征.入院次日、治疗 1 个月、治疗 2 个月、治疗 3 个月时生存组TH17、TH17/Treg水平均低于病死组,而Treg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CD3+、CD8+T细胞水平低于病死组,而CD4+、CD16+CD56+淋巴细胞水平高于病死组(P<0.05).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病死的AUCROC为 0.853(95%CI:0.758~0.922),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成人s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存在明显TH17/Treg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联合预测成人sHL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源R-spondin 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人源R-spondin 2(roof plate-specific spondin 2,RSPO2)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融合蛋白RSPO2-Fu-Fc,用3C蛋白酶切除Fc结构域后,检测RSPO2-Fu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源RSPO2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筛选获得可在溶液中稳定存在的RSPO2截短蛋白RSPO2-Fu.将编码RSPO2-Fu蛋白的基因亚克隆至pCMV-Fc载体后,将质粒pCMV-RSPO2-Fu-Fc瞬时转染入HEK293F细胞中表达72 h,通过Protein A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RSPO2-Fu-Fc,用3C蛋白酶切去Fc结构域,分子筛进一步提纯获得RSPO2-Fu蛋白.最后,通过M50 Super 8 × TOPFlash检测RSPO2-Fu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SPO2全长有24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8 300,等电点为9.42,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RSPO2-Fu截短蛋白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重组表达质粒pCMV-RSPO2-Fu-Fc经菌落PCR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获得了纯度达95%的RSPO2-Fu蛋白;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SPO2-Fu的EC5.值为1.5× 10-12 mol/L.结论 对RSPO2蛋白适当截短后,可获得稳定表达的RSPO2-Fu蛋白,其对Wnt信号通路有明显激活作用,为Wnt信号通路中RSPO2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区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为低干扰区、中干扰区和高干扰区,分析不同干扰区环境因子、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因子中电导率(EC)、总氮(TN)和硝态氮(NO3--N)均值呈现出高干扰区>中干扰区>低干扰区的趋势.②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群落稳定性指数(ICV)和凝聚力指数(|负凝聚力|/正凝聚力)均在中干扰区最高.③氨氮(NH3-N)和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分别与d(r=0.67,P<0.05)和物种丰度S(r=0.52,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④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EC、NH3-N和NO3--N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环境因子;S和d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EC、NH3-N和d有利于群落趋于稳定;高浓度的NO3--N和较低的S虽然不利于群落稳定,但会促进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明代医家万全论治痢疾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通过研究明代著名儿科及养生学家万全《保命歌括》《万氏女科》《育婴家秘》等著作中有关痢疾的论治以及医案,认为万全辨治痢疾,融会了《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的精髓,提出痢疾的病因为火邪与湿邪,并根据正邪相争的情况将痢疾分为3类:实热证、虚寒证、虚实夹杂证,还以此为依据提出需结合水、火、气、血的运行情况辨治用药的原则.文章对此进行深刻剖析,以期为痢疾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