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声QQ技术评价清肝化痰方治疗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应用超声QQ技术的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血管弹性定量计数(QAS)方法,评价清肝化痰方对高血压前期(PHT)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双侧颈总动脉弹性参数的影响.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PHT受试者15例,予以清肝化痰方进行为期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诊室血压以及超声QQ技术测定的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扩张性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弹性指数以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颈总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双侧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受试者的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肝化痰方能通过改善血管弹性起到调节、平稳血压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龙虎回环"电针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肝郁气滞型FB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双侧行间、太冲、太渊、列缺施加电针治疗.1 个疗程为期 7d,2 组均连续治疗 4 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 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TCMSS)、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血清中的 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Ach)水平,并比较治疗结束3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TCMSS、SAS评分和血清中的 5-HT、Ac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 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肝郁气滞型FB患者采用电针刺激肺肝二经穴位联合莫沙比利口服的方法,可以较大程度缓解患者腹胀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且远期疗效维持更为稳定,本方案操作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气肿性肾盂肾炎4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累及肾实质和肾周的急性产气性感染性疾病,以肾实质、肾集合系统及肾周间隙积气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肾实质弥漫性坏死,是临床少见的产气性感染[1,2].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4,多为单侧发病,以左侧多见,双侧发病率约为5%-7%,死亡率高达50%[3],临床上易被误诊及漏诊.本文报道4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诊治经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以糖尿病酮症起病的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内膜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脑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合并烟雾病的病例,推测二者可能存在一定联系[1].本文分析1例以糖尿病酮症(diabetic ketosis,DK)起病的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以泌尿道感染首发的内脏肌病1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1 病例资料男,9 岁,因"肉眼血尿 1d"入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入院前 1d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深茶色,为全程血尿,无血丝、血块,伴有尿频、尿痛,伴下腹部疼痛.无发热、咳嗽、浮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腹部CT示膀胱壁及输尿管壁增厚,伴双侧肾盂少量积水,符合不全肠梗阻表现.经导尿及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儿尿色无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经缝牵引成骨术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TSDO)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收治的使用TSDO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唇腭裂患儿临床资料。利用软件Mimics 20.0对其头颅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形态学改变,测量并分析颧突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颧骨高度、颧骨宽度1、颧骨宽度2、颧骨厚度、颧骨体积、坏颧骨周缝(颧上颌缝宽度、颧颞缝宽度、颧额缝宽度)、颧弓长度、颧弓各标志点(颞颧根点、颧点、颧骨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所有数据分为唇腭裂侧及非唇腭裂侧。采用GraphPad Prism 9.4.1软件统计分析术后较术前的变化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7例患儿,男23例,女4例,年龄(11.19±2.35)岁(5~15岁),双侧唇腭裂患儿10例,单侧唇腭裂患儿17例(左侧9例,右侧8例),患儿牵引周期为(40.26±11.43) d。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患儿面中部凹陷情况得到矫正,颧骨向前下及横向生长,颧上颌缝、颧颞缝及颧额缝位置前移,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颧骨测量结果显示,TSDO术后颧突点在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7.82±3.9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4.26(5.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突点在垂直方向和横向上,相比术前分别出现少量下移和少量外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TSDO术后颧骨高度、宽度、体积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下段的颧骨宽度2变化明显,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33(5.1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3.42±2.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骨厚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SDO术后的环颧骨周缝均较术前增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颧弓长度术后较术前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78±2.7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2.03±1.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颞颧根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明显向前、下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横向上,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TSDO术后颧骨呈三维方向生长,其高度、宽度、体积均显著增加,颧骨位置向前下及外侧移动;环颧骨周缝组织在牵引力作用下增宽;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长度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第582例 胸痛—主动脉瘤周围占位—胸椎破坏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患者男,79岁,以双侧肋缘下持续疼痛起病、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提示胸主动脉瘤伴周围软组织密度占位。初步诊断为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壁间血肿可能,但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症状未改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主动脉瘤周围占位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炎症指标升高,患者进一步被诊断为血管炎可能;但加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治疗后,患者主动脉瘤周围占位却逐渐扩大、包绕胸椎。胸椎骨质破坏的发现带来新的线索,经过胸椎穿刺活检标本的病原学高通量测序,最终确诊患者为慢性Q热感染(累及主动脉瘤和胸椎)。多西环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有效控制炎症,但未能逆转慢性Q热血管感染这一凶险疾病的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肝癌伴下腔静脉全程癌栓综合治疗完全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患者 男性,38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21年4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进行性加重。1周前外院腹部超声检查、腹部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伴下腔静脉癌栓,左侧腹内斜肌转移。既往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冶游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见低回声占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2)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近段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考虑癌栓形成;(3)腹水(图1)。PET-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代谢明显升高,考虑原发性肝癌;(2)下腔静脉全程充盈缺损伴代谢升高,考虑癌栓形成;(3)左侧腹内斜肌(L3层面)见结节状异常高代谢,考虑转移。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1.12×10 4 U/ml;AST为376.5 U/L,ALT为106.3 U/L;甲胎蛋白为87.43 μg/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b期;(2)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