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缝牵引成骨术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TSDO)后患儿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收治的使用TSDO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唇腭裂患儿临床资料。利用软件Mimics 20.0对其头颅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颧骨、环颧骨周缝及颧弓的形态学改变,测量并分析颧突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颧骨高度、颧骨宽度1、颧骨宽度2、颧骨厚度、颧骨体积、坏颧骨周缝(颧上颌缝宽度、颧颞缝宽度、颧额缝宽度)、颧弓长度、颧弓各标志点(颞颧根点、颧点、颧骨点)至三维参考平面距离,所有数据分为唇腭裂侧及非唇腭裂侧。采用GraphPad Prism 9.4.1软件统计分析术后较术前的变化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通过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7例患儿,男23例,女4例,年龄(11.19±2.35)岁(5~15岁),双侧唇腭裂患儿10例,单侧唇腭裂患儿17例(左侧9例,右侧8例),患儿牵引周期为(40.26±11.43) d。TSDO术后牵引周期结束时患儿面中部凹陷情况得到矫正,颧骨向前下及横向生长,颧上颌缝、颧颞缝及颧额缝位置前移,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颧骨测量结果显示,TSDO术后颧突点在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7.82±3.9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比术前前移4.26(5.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突点在垂直方向和横向上,相比术前分别出现少量下移和少量外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TSDO术后颧骨高度、宽度、体积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下段的颧骨宽度2变化明显,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33(5.1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3.42±2.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颧骨厚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SDO术后的环颧骨周缝均较术前增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颧弓长度术后较术前在唇腭裂侧增加了(4.78±2.7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非唇腭裂侧增加了(2.03±1.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颞颧根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较术前明显向前、下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横向上,颧点及颧骨点位置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TSDO术后颧骨呈三维方向生长,其高度、宽度、体积均显著增加,颧骨位置向前下及外侧移动;环颧骨周缝组织在牵引力作用下增宽;颧弓向前下方生长、长度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由 TCOF1基因变异所致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一个家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探讨1个Treacher-Collins综合征(TC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个TCS家系的临床资料,运用WES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WES检测显示先证者携带 TCOF1基因c.3337C>T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显示其母亲和弟弟携带同样的杂合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评定为致病性(PVS1+PM2_Supporting+PP4)。 结论:TCOF1:c.3337C>T可考虑为该TCS家系患病成员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唇腭裂上颌骨牵张成骨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牵张成骨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后,已逐渐成为治疗唇腭裂的重要选择。据研究报道,截骨线的设计、牵张器的类型、上颌骨前移量、手术年龄等因素或将影响牵张成骨术的预后。本文主要针对唇腭裂上颌骨牵张成骨的最新进展,从治疗方法、患者类型和辅助治疗三方面,对可能影响唇腭裂上颌骨牵张成骨疗效和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制订恰当的治疗策略,改善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ouzon综合征相关眼科病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Crouzo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颅畸形(舟状头或三角头畸形),面部畸形(鹦鹉嘴样鼻、下颌前突),双眼突眼及斜视。Crouzon 综合征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突变所致。颅底甚至部分颅骨穹窿的骨缝过早的闭合为Crouzon综合征发病的始动因素。本文从Crouzon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眼科相关病变的发生、行颅面外科手术后可能的眼科并发症表现及发生机制、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加眼科医师对该病的了解。早期颅眶外科手术有利于防止视神经萎缩和暴露性角膜炎引起的视力损害。对就诊于眼科的患者早期应行验光和眼球运动检查,防止屈光不正和斜视导致的弱视发生,及时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4-5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ipartition截骨治疗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可模拟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导致的颅颌面骨畸形且出生后可存活的模型小鼠.方法·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通过将OsxCre与Rosa26dnRARα/dnRARα基因型的小鼠多代杂交,构建成骨细胞视黄酸受体α显性负突变体(dominant-negative retinoid acid receptor α mutation,dnRARα)条件性过表达小鼠OsxCre;Rosa26dn/dn,实现成骨细胞视黄酸信号条件性失活以模拟VAD状态.取OsxCre 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骨细胞中视黄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α,R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取OsxCre;Rosa26dn/dn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颅顶骨细胞经诱导形成的成骨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同时分别应用表达Cre、eGFP的腺病毒(Ad-eGFP与Ad-Cre)感染Rosa26dn/dn小鼠股骨BMSC与颅顶骨细胞,成骨诱导后运用相同方法评价显性负突变蛋白表达水平与视黄酸信号通路抑制程度.取6周龄小鼠颅骨,运用Micro-CT及三维重建技术验证OsxCre;Rosa26dn/dn模型小鼠颅颌面骨畸形表型.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sxCre;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同窝对照小鼠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OsxCre Rosa26dn/dn小鼠成骨细胞的视黄酸反应元件(retinoid acid response element,RARE)活性相较同窝对照小鼠下调(P<0.05).同时,Ad-Cre感染后Rosa26dn/dn小鼠股骨及颅顶骨成骨细胞相较Ad-eGFP感染后表现出RARα蛋白水平上调,成骨细胞的RARE活性下调(P<0.05).Micro-CT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6周龄OsxCre Rosa26dn/dn小鼠颅骨呈现长度缩短、骨发育不全等VAD样颅颌面骨畸形.结论·成功构建了成骨细胞条件性视黄酸信号失活小鼠模拟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为未来VAD所致颅颌面骨畸形出生后致病机制与潜在靶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与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克鲁宗综合征伴脑脊液鼻漏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syndrome,Cs)是一种因颅缝早闭导致先天性颅面畸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10号染色体(q25-q26)上编码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突变有关,由法国神经病学家Octave Crouzon于1912年首次报道[1].文献报道新生儿发病率为1/2.5万[2],人群发病率约为16/100万[3].按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5型:上颌型、颜面型、颅型、颅面型及假性CS[4].临床上,CS是具有先天性脑脊液漏倾向的一类特殊颅面骨发育不良的人群,因颅面成骨不全、颅顶骨缝闭合过早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颅面发育异常而形成具有特征性表现的先天性综合畸形,这类患者行颅面部手术矫正治疗会增加医源性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的风险.本文报告2例CS患者并发脑脊液鼻漏和脑膜脑膨出后经鼻内镜手术修补的经验,结合文献,探讨CS的发病特点及经鼻手术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rouzon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1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7年1月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即有双眼突出,眼距较宽;智力发育正常.全身检查:头颅畸形、前额突出、鼻梁凹陷呈鹦鹉嘴状鼻(图1A);其他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家族中其父亲与患儿有相同特殊面容(图1B);否认家族中有其他类似病例.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手光/?1.00×45→0.16;左眼视力0.3,?1.75/?1.50×90→0.9.右眼眼压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7 mmHg.双眼眼位正;眼球突出度均为23 mm,眶距105 mm.轻度眼球震颤.双眼眼前节检查正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略淡;视网膜血管走形、黄斑中心凹反光正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视盘颞侧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薄(图2A,2B).双眼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色觉检查均未见异常.耳声阻抗检查,左耳B形曲线,中耳积液;右耳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Crouzon综合征合并黑棘皮病患儿FGFR3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女,7岁,前额突出、突眼伴全身皮肤色素沉着7年.生后1周发现双肘内侧色素沉着,1年后全身皮肤渐出现多处色素沉着.自幼泪管堵塞,多次疏通效果不明显.患儿父母正常,非近亲婚配,无相同疾病家族史.体检:头颅呈方形,前额突出,上颌发育不全,下颌前凸;眼球突出,双眼间距较宽;鼻梁塌陷,上下牙咬合不良,牙列不整,参差不齐.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黑褐色,颈部及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皮肤粗糙,皮棘稍隆起,呈现天鹅绒样外观.诊断:Crouzon综合征合并黑棘皮病.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患儿及其父母、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突变.结果显示,患儿FGFR3基因有1处杂合错义点突变(C.1172 C>A),患者直系亲属及100例健康人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FGFR3基因的错义突变可能是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致病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craniometaphyseal dysplasia,CMD)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主要累及患者颅面骨及全身长骨.笔者基于国内外对该疾病病因的探索、诊断和治疗的实践,回顾对CMD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价,综合评述了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相关病因和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以及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