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RNA在双酚A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在双酚A(BPA)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分析并筛选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的piRNA。使用不同浓度BP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12、24和48 h染毒,结合CCK-8实验确定20%抑制浓度(IC 20),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PA染毒前后piRNA表达水平的改变。随后利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受BPA调控且与前列腺癌相关的靶基因,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piRNA与靶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iRNA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探究piRNA及其拮抗剂对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结果:160 μmol/L BPA处理PC-3细胞piR-sno48表达水平升高幅度较大( P<0.05)。转染piR-sno48拮抗剂可导致内源性piR-sno48表达下降及其靶基因 GSTP1表达水平升高( P<0.05),但是BPA染毒的细胞中GSTP1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iR-sno48与 GSTP1的3′-UTR形成反向互补序列继而靶向抑制 GSTP1表达。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BPA刺激促进了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P<0.01),而piR-sno48拮抗剂可显著抑制这种促进作用( P<0.01)。 结论:BPA可能通过上调piR-sno48表达和靶向抑制 GSTP1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通过干扰内源性piR-sno48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 HSD3B1和 HSD3B2;其中, 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 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 +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酚类化合物暴露与血脂关联的定群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酚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增塑剂、抗菌剂和防腐剂,对人体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既往关于酚类化合物暴露与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基于单次尿样检测,忽略了潜在的滞后效应,研究结论也并不一致.[目的]探讨不同滞后天数的酚类化合物短期暴露对成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固定群组研究设计,于 2017-2018年招募 143名武汉成人(男性 43名,女性100名),分别在夏、秋、冬3季进行重复调查.每季连续收集4 d晨尿,第1天进行问卷调查,第4天进行体格检查和空腹血样采集.共纳入126人(340人次,1251份尿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尿样中 6种酚类化合物[双酚A(BPA)、双酚S(BPS)、三氯生(TCS)、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P)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P)]的浓度.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s)、多源信息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个体三季不同滞后天数中,尿酚类化合物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与HDL-C的比值(TG/HDL-C)之间的关联,并依据不同个体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经协变量和多重校正后,LMEs表明,在体检当天(Lag 0 d),与BPA低浓度组(<LOD)相比,高浓度组(≥LOD)TG/HDL-C升高 16.48%(95%CI:4.41%,29.94%)(PFDR<0.05),且上述关联在男性(P交互=0.028)和有吸烟史的人群(P交互=0.040)中更显著.此外,在滞后第 2天(Lag 2 d),与TCS低浓度组(<LOD)相比,高浓度组(≥LOD)的TG升高 13.22%(95%CI:3.73%,23.56%)(PFDR<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尿TCS与TG升高的关联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更显著(P交互=0.037).未发现其他滞后天数的尿酚类化合物与血脂存在关联.[结论]成人BPA和TCS短期暴露对血脂存在不利影响,且上述关联在男性、有吸烟史和年龄<50岁的人群中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通过水提法制备多花黄精水提物,利用UPLC-Q-TOF/MS、苯酚硫酸法等方法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化学成分,并通过CCK-8 法检测多花黄精水提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和Bax的表达情况,利用多花黄精水提物含药血清检测入血成分对细胞增殖抑制活性.(2)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阳性药环磷酰胺组(50 mg·kg-1)以及多花黄精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5.9、111.8、223.6 mg·kg-1),灌胃治疗 7 d.治疗期间,观察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脾、肺、肾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Bcl-2 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多花黄精水提物多糖含量达到(10.07±1.3)%,黄酮含量为(0.044±0.004)%,并且通过UPLC-Q-TOF/MS检测出39 种成分,包含黄酮类的黄芩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有机酸类的阿魏酸及多酚类的没食子酸等抗肿瘤成分.多花黄精水提物对Hela、A549、4T1、B16、MFC和HepG2 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01),其中对B16 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多花黄精水提物可诱导B16 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 期(P<0.001).流式双染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花黄精水提物明显促进B16 细胞凋亡,降低Bcl-2 的表达,且促进Bax的表达(P<0.01,P<0.001).多花黄精水提物入血成分对B16 细胞也具有抑制作用(P<0.001).此外,多花黄精水提物体内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多花黄精水提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坏死,降低Bcl-2 表达,提高Bax的表达.结论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丰富,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莲的生物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莲科莲属(Nelumbo)的多年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在中国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等地区大量种植.研究表明,莲不同部位含有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酚类、生物碱、多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从莲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减肥、护肝、护肾、促进睡眠、免疫调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抗病毒、缓解抑郁症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莲不同部位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其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挖掘莲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妊娠早期血清尿三氯生水平与妊娠28周血糖稳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尿三氯生(TCS)水平与妊娠28周时血糖稳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41例孕妇.研究的主要结局是在中位妊娠28周通过1 h非禁食、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LT)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在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收集尿液样本以测量尿比重(Sg),并通过在线固相萃取结合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酚类混合物(双酚A、二苯甲酮-3和TC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根据GLT测试结果,199例GLT正常,其余42例异常.与GLT正常女性相比,GLT异常女性的BMI较高,总运动时间较低(P<0.05).在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观察到TCS与妊娠血糖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分别比较第2、第3和第4个四分位数与第1个四分位数的 TCS:adj.OR=0.41,95%CI:-0.19~1.05;adj.OR=0.43,95%CI:-0.17~1.02;adj.OR=0.45,95%CI:-0.14~1.05)和中期妊娠(adj.OR=0.76,95%CI:0.19~1.32;adj.OR=0.66,95%CI:0.94~1.22;adj.OR=0.56,95%CI:0.04~1.12).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KMR)的结果显示,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TCS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尿TCS浓度与妊娠晚期GDM筛查试验中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大肠杆菌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的胁迫耐受性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前景广阔的化石原料替代品,其生物炼制可生产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等多种产品,可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需要经过预处理、微生物发酵和产物纯化等多个步骤,其中,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多种化合物抑制微生物的细胞生长和发酵性能,是制约生物转化效率的瓶颈之一.大肠杆菌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常用的宿主,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合物的生产,研究其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物的耐受性,对于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结构,对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以及预处理后水解液中的主要抑制物种类进行了简单阐述;随后,总结了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几类主要抑制物呋喃类、羧酸类和酚类对大肠杆菌细胞的毒性,以及大肠杆菌对上述抑制物的胁迫响应机制和基于机制的菌株改造靶点;最后,综述了提高大肠杆菌对上述抑制物的胁迫耐受性的菌株改造策略,包括随机突变、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和组学辅助的理性设计等,为利用代谢工程构建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高效大肠杆菌菌株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氧化应激在环境酚类暴露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研究酚类暴露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关联,探讨氧化应激是否在酚类暴露和 eGFR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方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414 名参与者,收集其健康信息,采集其空腹晨尿并检测尿液中的 3 种酚类物质和 3 种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浓度.eGFR由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方程计算得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酚类暴露、氧化应激标志物和 eGFR的关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评估氧化应激标志物在酚类暴露与 eGFR 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为 59 岁,其中 32.85%为女性.尿液双酚 A(bisphenol A,BPA)、双酚 F(bisphenol F,BPF)、三氯生(tri-closan,TCS)、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4-羟基-2-壬烯-巯基乙酸(4-hydroxy-2-nonene-mer-captoacetic acid,HNE-MA)和 8-异前列腺素 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 0.92、0.12、0.64、5.87、14.25 和 5.42 ng/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 BPA浓度与 eGFR呈负向关联[β(95%CI)=-0.018(-0.030,-0.005),P=0.006],尿BPF、TCS与eGFR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尿BPA、BPF、TCS与氧化应激标志物 HNE-MA均呈显著正向关联(均P<0.05).HNE-MA在BPA与eGFR之间的关联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β(95%CI)=-0.003(-0.006,-0.001),P=0.045],其中介效应比例为 16.67%.结论 BPA暴露与肾功能指标 eGFR水平下降具有相关性.HNE-MA在BPA暴露与eGFR水平间的关联中具有中介效应,提示BPA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肾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创伤性脑损伤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肠脑轴是大脑和胃肠道系统之间主要的双向通讯途径.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病理损伤的调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肠脑轴的含义及其在颅脑损伤中的病理调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治疗手段,包括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使用益生菌、刺激迷走神经、摄入多酚类物质以及靶向免疫调节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采煤沉陷区不同造林树种恢复土壤酚酸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酚酸物质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和结构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研究酚酸物质在不同造林树种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揭示采煤沉陷区恢复造林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机制.本研究在双鸭山宝山采煤沉陷区的撂荒地基础上营造三针一阔(红松、落叶松、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测定这4种造林地土壤酚类物质、11种酚酸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态酚含量总体表现为人工林显著高于撂荒地,其中,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树人工林的复合态酚含量较高,落叶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撂荒地,红松人工林的水溶性酚含量显著高于撂荒地;在11种酚酸物质中,阿魏酸、松香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莽草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在人工林土壤中较高.土壤酚类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个别的酚酸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关系显著,其中,阿魏酸、松香酸和β-谷甾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真菌和真菌/细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杨树人工林的酚酸物质含量较高,说明营造杨树人工林对采煤沉陷区的土壤恢复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