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反复妊娠丢失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对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免疫科的RPL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RPL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活产组和流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活产组348例,流产组312例。随孕周增加,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peak uterine artery systolic/end-diastolic velocity,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血流阻力指数(blood flow resistance index,RI)在两组中均呈下降趋势;与流产组相比,活产组子宫动脉S/D、PI和RI分别多下降3.462 1(95% CI=-6.483 5~0.440 8, P=0.025 2)、0.474 2(95% CI=-1.000 5~0.052 1, P=0.078 1)和0.054 6(95% CI=-0.111 5~0.002 4, P=0.060 9),孕早期活产组子宫动脉S/D、PI和RI下降速率较流产组高0.064 5(95% CI=0.013 6~0.115 9, P=0.014 5)、0.009 4(95% CI=0.000 5~0.018 4, P=0.039 4)和0.001 1(95% CI=0.000 1~0.002 0, P=0.032 2)。 结论:活产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下降速率较流产组更快,早孕期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对RPL患者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 +3(12周 +3~32周 +3)发现,1例于孕9周 +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 +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 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反复妊娠丢失的男性因素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生育问题,其病因较为复杂,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男性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组织了生殖男科领域的专家,从染色体异常、精液参数、精子非整倍性以及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和精子的表观遗传等方面的评估和临床管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推荐针对RPL夫妇中的男性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合理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建议进行精子DNA碎片率检测,并依据病因进行适当的干预;建议可以考虑进行精子的单倍体检测等进一步探索RPL中男性因素等。本共识可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的专业医务人员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马凡综合征反复并发妊娠期主动脉夹层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以结缔组织缺陷为基本特征的遗传性疾病,人群中发病率低。生育年龄的马凡综合征妇女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孕前往往存在漏诊现象。马凡综合征妇女,一旦妊娠,妊娠期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明显增加。主动脉夹层是妊娠期一种罕见的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孕妇死亡率及胎儿丢失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多学科合作诊治,术后严密的监测与管理,是妊娠期主动脉夹层孕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功救治的马凡综合征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各发生1次主动脉夹层,分别进行了Bentall术及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在第2次外科手术中同时行剖宫产术,母儿均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母亲反复妊娠丢失与子代健康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既往反复妊娠丢失不仅损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也增加子代发生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和血液等系统疾病的风险,威胁子代的远期健康。可能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免疫、氧化应激、子宫低灌注和胎盘因素等。本文就母亲既往反复妊娠丢失与子代各系统健康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对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患者胚胎整倍体率及累积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对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uRPL)患者胚胎整倍体率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2021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第1次行PGT-A治疗的不明原因uRPL的女性患者共799例,根据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分为3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次(445例)、3次(251例)和≥4次(103例),并按照年龄(≤37岁、>37岁)进行分层分析,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别比较3组的胚胎整倍体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累积活产率和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活产率、临床妊娠丢失率和胚胎整倍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为(34.7±5.1)岁。≤37岁患者[分别为48.9%(539/1 103)、50.6%(354/700)和52.1%(152/292), P=0.567]和>37岁患者[分别为26.2%(103/393)、28.8%(55/191)和20.5%(16/78), P=0.377]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3和≥4次组间胚胎整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岁患者中,与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和3次组相比,≥4次组累积活产率较低[分别为52.6%(153/291)、52.8%(93/176)和34.3%(25/73), P=0.014],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较高[分别为15.8%(31/196)、15.3%(18/118)和46.9%(23/49), P<0.001]。校正年龄、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窦卵泡数后,在≤37岁的患者中,既往流产次数≥4次是累积活产率( OR=0.461,95% CI:0.263~0.807, P=0.007)和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 OR=4.382,95% CI:2.165~8.873, P<0.001)的相关因素;在>37岁的患者中,既往流产次数与累积活产率、临床妊娠丢失率和胚胎整倍体率无相关性。 结论:在uRPL人群中,≥4次自然流产会降低≤37岁患者的累积活产率,增加累积临床妊娠丢失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对方式在反复妊娠丢失患者家庭功能和焦虑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反复妊娠丢失患者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和焦虑抑郁的关系,并验证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反复妊娠丢失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4份,其中<35岁158例,≥35岁56例。214例反复妊娠丢失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2.86 ± 7.64)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7.60 ± 10.29)分,家庭功能得分为(125.40 ± 18.94)分,积极应对水平得分为(34.22 ± 7.39)分,消极应对水平得分为(28.66 ± 7.94)分;患者家庭功能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 r=0.368、0.507,均 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 r=0.488, 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 r=-0.262, P<0.05),消极应对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 r=0.372、0.505,均 P<0.05),积极应对与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 r=-0.295、-0.405,均 P<0.05)。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抑郁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79、0.157,占总效应15.0%和29.9%;消极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21,占总效应33.0%。 结论:反复妊娠丢失患者家庭功能影响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间起中介作用。提高患者家庭功能,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反复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发生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2年1月-2021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IVF-ET的反复妊娠丢失患者作为病例组,因男性不育而行IVF-ET治疗的妇女为对照组.在最后一次流产后至少12周的首次月经周期前5 d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PL的潜在高危因素.采用线性趋势检验确定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水平与流产次数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PL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L组的T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22),两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泌乳素水平及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PL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稳态评估模型升高(P<0.001),两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L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35岁[比值比(odds ratio,OR)=1.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6~3.43]、WHR>0.8(OR=2.30,95%CI:1.26~4.19)、FINS>10 mU/L(OR=4.50,95%CI:1.30~15.56)会增加RPL的风险(P<0.05).TT水平的升高会降低RPL的发病风险(OR=0.59,95%CI:0.38~0.93,P=0.023).线性趋势检验发现,TT与自然流产次数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trend=0.003).结论 在接受IVF-ET的患者中,高龄、TT水平的降低、WHR升高及FINS水平升高是RPL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反复妊娠丢失中同种免疫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反复妊娠丢失(RPL)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2%~5%,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殖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种免疫功能紊乱通过影响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耐受、子宫内膜蜕膜化、滋养层细胞的凋亡、胎盘血管生成参与了 RPL的发生.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异常在内的固有免疫异常,和包括CD4+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CD19+调节性B细胞和细胞因子数量及活性异常在内的适应性免疫异常,共同构成了同种免疫性RPL的免疫紊乱模式,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目前RPL的同种免疫源性的病因机制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同型半胱氨酸、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反复妊娠丢失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反复妊娠丢失(RPL)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2例RPL患者作为RPL组和同期82例规律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按照妊娠结局将RPL患者分为活产组(85例)和流产组(77例).检测血清Hcy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声检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包括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PL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RP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RPL组血清Hcy水平,S/D、PI、RI以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RPL组血清Hcy,S/D、PI、RI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流产组血清Hcy水平,S/D、PI、RI以及HOMA-IR均高于活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OMA-IR、高Hcy、高S/D、高RI、染色体异常是RPL患者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Hcy、S/D、RI预测RPL患者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高于单独预测.结论:RPL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S/D、RI、PI和血清Hcy水平均增高,高S/D、RI和Hcy与RPL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流产风险增加有关.联合S/D、RI和Hcy可提高RPL流产风险评估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