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近端胃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胃癌等疾病的手术方法,破坏了贲门及周边的生理结构,可能导致术后残胃反酸、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GERD.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抗反流术式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海市静安区某社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感染特点,为基层H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经 14C呼气试验明确诊断Hp感染者360例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消化道症状、症状类型、疾病危害知晓、外出聚餐情况、家庭成员Hp感染情况等问题,收集有效问卷335例,有效应答率93.06%(335/360),分析335例感染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症状和构成特点、对感染危害的知晓情况、外出聚餐和Hp感染家庭聚集性情况等。 结果:335例Hp感染者中,有症状者282例,无症状者53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的Hp感染者家庭成员感染率分别为55.67%(157/282)和56.60%(3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16 ,P>0.05);282例有症状感染者中,症状总频次646次,其中嗳气为最常出现症状(27.09%,175/646),之后依次为腹胀(22.45%,145/646)、反酸(17.03%,110/646)、腹痛(14.86%,96/646)、口气(14.55%,94/646)等,单一症状组、2项症状组及≥3项症状组3组Hp感染者口气、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频次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297, P>0.05);经常外出聚餐和不经常外出聚餐者家庭成员Hp感染率分别为82.40%(103/125)和40.00%(8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122 ,P<0.01);不同文化程度Hp感染者对Hp危害的知晓率依次为:小学及以下9.43%(5/53),初中51.55%(50/97),高中62.50%(65/104),大专及以上87.65%(7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2.447 ,P<0.01);男性与女性Hp感染者各年龄段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 =1.155, P>0.05)。 结论:经常外出聚餐的Hp感染者家庭成员Hp感染率更高,应加强社区Hp感染者健康管理,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对Hp感染危害知晓率,以降低Hp感染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96、6.85, P<0.01);入睡时间[(1.15±0.56)分比(2.11±0.75)分, t=7.18]、睡眠时间[(0.92±0.63)分比(1.52±1.12)分, t=3.27]、睡眠质量[(1.02±0.66)分比(1.96±0.80)分, t=6.35]、睡眠效率[(0.86±0.62)分比(1.68±0.85)分, t=5.46]、睡眠障碍[(0.92±0.36)分比(1.48±0.55)分, t=5.96]、日间功能障碍[(0.96±0.42)分比(1.97±0.87)分, t=7.32]、催眠药物[(0.98±0.45)分比(1.81±0.62)分, t=7.58]评分及总分[(6.85±1.47)分比(12.73±2.95)分, t=12.49]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在Siewer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近端胃切除术的45例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组(双通道组,15例)和食管残胃吻合术组(单通道组,30例)。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简要步骤:行空肠-食管残端端侧吻合(第一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行残胃大弯侧与空肠侧侧吻合(第二吻合口),关闭残胃断端;行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第三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 结果:相比单通道组,双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短,胃管引流液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单通道组比较,双通道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餐后胀痛感)的概率较低,单次进食量增加,营养学指标较高(体质量增加量、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是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术式,具有减轻术后消化系统症状,增加患者单次进食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性,72岁,因"上腹疼痛伴嗳气反酸半年"于2022年9月在南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敔山湾院区入院治疗。之前于当地医院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考虑十二指肠降段恶性肿瘤。入院后进一步行腹部增强CT等检查,考虑十二指肠降段腺癌可能性大,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目前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6月-2021年5月本院9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中医灌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组在中医灌肠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3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主要证候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促胃液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采用智能双导胃肠电图仪检测胃电生理参数(波形反应面积、波形频率、平均幅值),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中医灌肠组为81.3%(26/32)、对照组为68.8%(22/3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8.72 ,P=0.013)。联合组治疗后脘腹胀满、疲乏无力、嗳气反酸、口干口苦评分低于中医灌肠组与对照组( F值分别为16.39、13.21、11.28、10.23, P值均<0.001)。治疗后,联合组GAS[(140.62±15.19)ng/L 比(128.79±14.34)ng/L、(115.98±12.40)ng/L, F=21.09]、MTL[(268.66±28.21)ng/L比(245.89±25.24)ng/L、(230.78±22.43)ng/L, F=30.29]、SS[(70.58±8.17)ng/L 比(65.50±7.76)ng/L、(59.73±7.05)ng/L, F=33.19]水平高于中医灌肠组和对照组( P<0.01);波形反应面积[(172.62±17.14)μV/s 比(158.56±15.32)μV/s、(145.48±14.13)μV/s, F=20.24]、波形频率[(3.86±0.61)cpm比(3.29±0.50)cpm、(3.01±0.63)cpm, F=13.17]、平均幅值[(86.51±8.98)μV比(75.70±7.93)μV、(68.65±7.46)nμV, F=28.11]高于中医灌肠组和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6/32)、中医灌肠组为15.6%(5/32)、对照组为12.5%(4/3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47, P=0.789)。 结论:针刺足三里联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胃肠激素水平、胃电生理参数,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镜联合手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探索:1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双镜联合的15例cT1b期胃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中位数59(47~76)岁;中位体质指数20.9(18.3~26.2)kg/m 2,病变位于胃小弯侧胃窦7例,胃角8例。所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及超声内镜评估,均在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区域淋巴结清扫。观察指标为手术及病理情况、术后情况和随访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ESD手术操作时间中位数45(30~82)min,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时间(45.1±8.6)min。淋巴结清扫时的术中失血量中位数30(10~80)ml。13例患者术后水平切缘阴性;其中SM1期4例,均无淋巴结转移;SM2期9例,其中分别有1例因区域淋巴结阳性、2例因ESD标本脉管阳性(淋巴结阴性)追加标准远端胃大部D 2根治术,切除标本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另外2例垂直切缘阳性,均同期行标准远端胃大部D 2根治术,其中1例发现淋巴结阳性(第3组,1枚)。双镜治疗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4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可疑淋巴漏1例,保守处理后治愈;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病例。中位随访14(6~2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有3例患者术后3~6个月营养评分为B级,均为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2例双镜手术患者自述术后反酸、嗳气较术前次数增加。 结论:双镜联合技术治疗早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包括早期胃癌在内的胃上部1/3胃癌发病率在我国、韩国和日本呈上升趋势。早期胃癌行功能保留手术应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命质量。近端胃切除术能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部分胃组织,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命质量。但是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括约肌和His角丧失,病人出现反酸、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影响术后生命质量。为提高手术疗效,临床医师选择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法抗反流。目前消化道重建方法种类较多、争议较大。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探讨各种重建方法的优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龙游分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5),试验组( n=45);对照组采用叶酸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与病理评分、炎症指标水平、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反酸(0.57±0.19)分,胃脘痛(0.84±1.36)分]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酸(1.46±0.39)分,胃脘痛(1.52±1.41)分]( t=4.86、6.52,均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3±0.11)μg/L、白细胞介素6(IL-6)(8.15±1.42)ng/L、C反应蛋白(CRP)(6.55±0.98)m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1.73±0.14)μg/L、IL-6(12.24±1.48)ng/L、CRP(10.23±1.03)mg/L]( t=4.52、7.66、6.95,均 P < 0.05);试验组胃镜及病理评分[肠上皮化生(0.78±0.35)分,异形增生(0.30±0.10)分]均低于对照组[肠上皮化生(1.31±0.38)分,异形增生(0.68±0.12)分]( t=4.13、3.85,均 P <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χ 2=4.40, P < 0.05)。 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叶酸片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年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动力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症状、食管动力、胃镜下表现和食管裂孔功能方面的特点。结果:25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老年组61例、中青年组189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在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24/37比78/111;(4.9±4.2)年比(4.5±3.8)年;均 P>0.05];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及非典型症状(胸痛、咳嗽、咽部异物感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35/26比146/43; P<0.01),老年组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而中青年组以典型症状为主。老年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65±28)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74±28)mmHg] 、无效食管动力(IEM)比率和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8.7%(48/61)比65.1%(123/189);16.3(6.0,36.3)分比6.4(2.5,18.0)分,均 P<0.05]。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4例患者完成胃镜检查,老年组反流性食管炎C级和D级以及C级和D级合并食管裂孔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04%(8/49)比0.65%(1/155);14.29%(7/49)比0(0/155),均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UES静息压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r=-0.145, P<0.05);LES长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r= 0.129, P<0.05)。 结论:老年GERD患者与中青年相比,非典型症状表现更为突出,随着增龄,UES的静息压降低,无效食管比率增加,食管酸暴露程度增加,老年人群抗反流能力明显降低,可能需要长期抑酸药物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