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哨点医院电子病历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的流感样病例试点监测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病历资料的医生报告与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的准确性。方法:2019年4—10月在宜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呼吸内科门诊及急诊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编码属于J00-J22范围且病历症状信息完整的病例,共3 542例,以流感监测专业人员根据ILI病例定义的判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诊断一致率,分析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医生报告两种方式对ILI病例监测的准确性。结果:病例年龄 M( P25, P75)为30(24,38)岁;其中符合定义标准ILI病例为1 179例(33.29%),医生报告ILI 为1 306例(36.87%),计算机自动识别ILI为 1 150例(32.47%);男性为1 391例(39.27%)。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医生报告与金标准判断的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7和0.6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和0.84。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99.70%)均高于医生报告方式(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7%和85.78%)( P值均<0.001)。 结论:基于电子病历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式开展ILI病例监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台州地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0~6岁腹泻患儿670例,对患儿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症状对比,同时根据病毒阳性情况,选取39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0例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9.70%(132例),其中GⅡ基因型110例,GⅠ基因型22例;不同性别和年龄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7年1—2月和10—12月阳性率呈现高峰;诺如病毒感染患儿腹泻≥5次/d、水样便、呕吐及发热的比例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3.147、12.563、49.847、28.58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菜板生熟未分( OR=1.958,95% CI:1.243~3.086)和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 OR=2.438,95% CI:1.247~4.765)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菜板生熟未分、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依托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子项目,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选择哨点医院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进行了主动监测,最终纳入191 441例病例。监测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了HRSV核酸筛查,并采用 χ 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病例的HRSV检出率差异。 结果: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191 441例病例中,年龄 M( Q1, Q3)为9(2,40)岁,<5岁组83 773例(43.8%);男性113 660例,男女比例为1.5∶1.0;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高达105 508例(55.2%);北方地区70 565例(36.9%)。HRSV阳性病例13 858例,总阳性率为7.2%。北方HRSV检出的阳性率为5.7%(4 004/70 565),低于南方人群HRSV检出的阳性率(8.2%,9 854/120 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7.4, P<0.001)。HRSV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其中<6月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3.9%。阳性率最高的月份为12月,秋冬季是主要流行季节。北方、南方HRSV分型均以A型感染为主,A/B型混合感染比例低。 结论:2010—2020年HRSV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全年均可检出,并呈现出秋冬季为主要流行高峰;HRSV毒株分型以A型感染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能力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其检测、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在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医学检验科应做好资源储备,根据临床诊疗和疫情防控需求合理开展检验项目,应充分考虑到特定发热情势下的特殊检验需求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按照临床需求、合理布局、平战结合、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原则,通过与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及相关领域专家沟通,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建议等方式,从组织管理、检验项目、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信息系统、岗位设置、人力资源配置、质量控制与监测、物资储备及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入手,就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能力建设达成共识,以提升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哨点监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托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从全市35家不同类型的哨点医院招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临床标本并系统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采集的临床标本,进行包括肺炎衣原体在内的30种(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将筛检出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肺炎患者2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愈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19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例、肺炎患者107例。81.5%(97/119)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年龄介于5~44岁之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2.4%(110/119)、发热88.8%(95/107)、咳痰76.5%(91/119)。39.3%(46/117)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39.7%(46/116)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6.9%(41/111)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24.5%(12/49)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MB同工酶升高。影像学方面:90.6%(87/105)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肺实质改变,病变部位常见于右肺下叶34.3%(36/105)和左肺下叶27.6%(29/105)。转归方面:73.8%(79/107)的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病程天数 M( P25, P75)为18.0(13.5,22.0)d,住院治疗天数 M( P25, P75)为10.0(7.0,13.0)d,1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无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监护或机械通气治疗,无患者死亡。 结论:北京市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总体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咳痰,大多数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需住院治疗,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RS)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信息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采用IBM 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 678份样本中共检出8种病毒,总阳性率为29.20%(1 074/3 678)。排在前三位的病毒分别为流感病毒(7.18%)、呼吸道合胞病毒(7.15%)、鼻病毒(5.82%),2种病毒及以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57%。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30.667, P<0.001),<1岁组和1~4岁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其余年龄组均以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60岁组各种病毒检出率均较低。住院病例阳性率低于门诊病例阳性率,不同年龄组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6.43, P<0.001)。FRS病毒阳性病例全年均有检出,11月份病毒检出率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在11月至次年1月较高,流感病毒检出率在1月至4月较高,腺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在夏季较高,各种病毒全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4.842, P=0.010)。 结论:应加强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持续性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昆明地区2018-2020年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2018-2020年昆明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特征进行分析,为后续监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2020年云南省4家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88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检测,对结果阳性的粪便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毒素阳性和菌株分离阳性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艰难梭菌阳性与其他病原共感染的情况。结果:388份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内参 tpi基因阳性标本47份,总阳性率为12.11%。其中,非产毒艰难梭菌4份(8.51%),产毒艰难梭菌43份(91.49%)。47份阳性标本分离得到18株艰难梭菌,阳性标本的分离率为38.30%。其中 tcdA、 tcdB、 tcdC、 tcdR和 tcdE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14株。18株艰难梭菌的二元毒素均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的MLST结果共形成10种序列型(ST),其中ST37型5株(27.78%);ST129、ST3、ST54和ST2型各2株;ST35、ST532、ST48、ST27和ST39型各1株。粪便毒素基因阳性( tcdB+)结果与患者年龄、就诊前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株分离阳性仅与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部分腹泻患者存在艰难梭菌与其他腹泻病毒共感染的情况。 结论:昆明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的感染多为产毒株,MLST结果具有高度的离散特征,应加强开展艰难梭菌的监测和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8—2019年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8—2019年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分析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BV)系毒株血凝素(HA)基因特征和变异情况。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省28所国家级哨点医院采集发热3 d内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同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ILI的监测数据。对ILI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并选取不同地区的14株BV毒株进行HA基因测序,利用DNASTAR 7.0和Mega-X软件分析HA基因序列特征并构建进化树。 结果:2018—2019年,河北省28所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病例总数为4 689 103例,ILI例数为 99 266例(2.12%);共检测ILI样本18 73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 752份(14.69%),检出高峰在2019年第3周(44.92%),流行前期以甲型H1N1为主,流行后期以BV为主。H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14株BV病毒均属于162-164位氨基酸缺失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7.16%~100%,与疫苗株B/Colorado/06/2017相比氨基酸同源性为97.16%~98.95%,涉及1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结论:2018—2019年河北省流感冬、春季流行,BV流行毒株有多个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引起暴发疫情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202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面的差别,为两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2年北京市哨点监测医院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基本信息及其样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者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手足口病监测病例3 668例,疱疹性咽峡炎监测病例3 220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监测病例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2岁和4.4岁,两者在性别和人群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小于0.05);样本采集的时间分布基本吻合;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2.22%和39.88%,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VA6,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发热的比例高于手足口病( χ2=137.869, P<0.01);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更短( χ2=-8.422, P<0.01)。 结论: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在发病年龄、性别、人群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优势病原体也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并加强病原学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疗机构门急诊发热监测及其哨点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