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胸部CT影像,采用多种深度学习网络构建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二分类模型,并评估这些模型在两种疾病间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确诊为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胸部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数据被分为肺结核组(197例)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组(212例).将数据集的80%分配至训练集,20%分配至测试集.采用深度学习网络(ResNeXt、ResNet、Transformer、SENet、ShuffleNet、Swin-transformer 和 DenseNet 算法)构建二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在测试集中,将最优人工智能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呼吸科(结核亚专业)医生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ResNeXt模型、ResNet 模型、Transformer 模型、SENet 模型、ShuffleNet 模型、Swin-transformer 模型、DenseNet 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 0.894、0.839、0.864、0.816、0.841、0.831、0.829;在测试集中的 AUC 值分别为 0.826、0.816、0.817、0.811、0.784、0.771、0.735.在测试集中,最优模型ResNeXt的诊断性能(AUC值为0.826)高于中年资医生(AUC值为0.679)和低年资医生(AUC值为0.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35和2.242,P值均<0.05).结论:基于胸部CT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是一种快捷简便的无创诊断工具,在鉴别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方面展现出了理想的诊断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健康人眼底血管图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以期发现眼底动、静脉的正常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等生理因素与眼底血管特征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健康人眼底图像,并采集受试者的血压及化验检查指标.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动、静脉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结果:共拍摄体检者眼底图像4 487例,筛选出健康且眼底图像清晰者326例,其中男200例,女126例.左、右眼以及眼底动、静脉的形态、颜色及纹理特征上存在差异,血管宽度(width)动脉均值为1.146、静脉为1.430,动静脉比约为4:5.不同年龄段(21-30、31-40、41-50岁)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与21-30岁及31-40岁的比,41-50岁的动、静脉idm、f12特征值以及静脉asm值增大,动、静脉con、ent、den特征值以及静脉sen值降低.与21-30岁比,31-40岁的动脉f12值增大、静脉con值降低(均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与男性比,女性眼底动、静脉的sav、sva值、动脉的curved以及静脉的b mean、bsd、var、sen、ent值均增大,静脉的area值减小(均P<0.05).不同程度BMI的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无差异(均P>0.05).不同程度血压健康人的眼底动脉area、width,静脉 con、idm、dva、den 值具有差异(均 P<0.05).结论:健康人左、右眼及眼底动、静脉间特征均有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血压等生理因素具有相关性,具有潜在的微循环标志物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肾周CT特征结合血清肌酐水平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特征,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36例ICU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ICU的时间,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1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训练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将训练组患者分为脓毒症不伴AKI组(139例)和脓毒症伴AKI组(112例)。收集与AKI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分析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指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 <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指标,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结果:脓毒症伴AKI组和脓毒症不伴AKI组脓毒症感染部位、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碳酸氢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影像指标中,脓毒症伴AKI组的左肾周筋膜增厚发生率及左肾周脂肪密度相对百分比均更高、左肾后脂肪厚度更厚(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升高[比值比(OR)= 40.495,95%置信区间(CI)(18.805,87.200),P < 0.001]、左侧肾周筋膜增厚[OR = 3.437,95%CI(1.597,7.398),P = 0.002]均是脓毒症患者伴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50,0.929),P < 0.001],验证组的AUC为0.877[95%CI(0.788,0.938),P < 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 24 h内腹部CT平扫特征——左肾周筋膜增厚是脓毒症伴AKI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基线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提示脓毒症伴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依据肾损伤情况将113例MM患者分为损伤组(n=36)和未损伤组(n=77),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肾损伤类型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Cys-C、α1-MG及UM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ys-C、α,-MG及U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未损伤组患者Cys-C、α1-MG及UMA水平均明显低于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衰竭型MM患者Cys-C、α1-MG及UMA水平均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C、α1-MG及UMA联合检测诊断MM合并肾损伤的AUC为0.804(95%CI:0.733~0.876),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909,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 MM合并肾损伤患者Cys-C、α1-MG及UMA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M合并肾损伤的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栓弹力图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凝血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区)脑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按照改良Fazeka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0级、1级、2级、3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TEG指标的组间差异.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高白质信号的相关性,并分别对一般临床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进行逐步双向有序回归分析,筛选不同模型特征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改良Fazekas等级≥2级)的价值.结果 4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最大幅度(MA)、夹角(Angle)和凝血综合指数(CI)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卒中史,以及TEG指标MA、Angle和CI是改良Fazekas等级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一般临床资料联合TEG指标模型诊断脑白质高信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高于一般临床资料模型.结论 TEG指标MA、Angle和CI与反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的改良Fazekas等级相关.这对快速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1P、Wnt5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鞘氨醇-1-磷酸(S1P)、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的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ARD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ARDS组(56例)、中度ARDS组(66例)和重度ARDS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S1P、Wnt5a水平。并根据治疗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1P、Wnt5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S1P、Wnt5a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ARDS组、中度ARDS组和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Wnt5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3.888、63.613,P均< 0.001)。与轻度ARDS组比较,中度ARDS组与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与中度ARDS组比较,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1P水平低于生存组,血清Wnt5a水平高于生存组(t = 7.380、6.485,P均< 0.001)。死亡组年龄、脓毒性休克占比、住ICU时间≥ 10 d占比、机械通气时间≥ 3 d占比、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占比、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脓毒性休克、血清Wnt5a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S1P与氧合指数则是保护因素(P均<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P及Wnt5a单独检测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 [95%置信区间(CI)(0.734,0.861),P < 0.001]、0.758 [95%CI(0.684,0.822),P < 0.001],血清S1P联合Wnt5a检测预测死亡的AUC为0.866 [95%CI(0.804,0.914),P < 0.001],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死亡的AUC大于血清S1P和Wnt5a单独检测预测(Z = 2.405、3.309,P均< 0.001)。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加重与血清S1P水平下降及Wnt5a水平升高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2例为对象,预后不良39例为观察组,预后良好3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两组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指标与呼吸频率、气体交换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结果:观察组HBP 371.00(331.00,411.00)ng/ml、DD 782.13(276.08,1 288.17)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HBP 157.23(115.91,198.55)ng/ml、DD 300.27(160.44,440.10)μg/L(P<0.05)。观察组HBP水平与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 N%)、D-Dimer呈正相关(r=0.021,P=0.862;r=0.287,P=0.016;r=0.300 ,P=0.012;r=0.254,P=0.033),HBP水平与PCT、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079,P=0.515;r=-0.329,P=0.007)。HBP预测COP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优于PCT的AUC 0.63、IL-6的AUC 0.56、DD的AUC0.63、WBC的AUC 0.71、N%的AUC 0.68。结论:血液中HBP可作为预测COPD预后不良风险的参考指标,对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收治的310例老年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IBS-D发生相关的因素,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共线性诊断,最终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将各独立危险因素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CC)评价模型准确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0,95%CI:1.540~3.213)、使用抗生素种类(OR=4.598,95%CI:2.967~7.499)、齿痕舌(OR=8.398,95%CI:4.015~18.417)、白蛋白水平(OR=3.895,95%CI:1.946~7.904)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IBS-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预测IBS-D发生的准确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明确了 IBS-D的危险因素且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度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基于列线图建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85例)和非低体温组(10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图并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体质指数(BMI)偏高、麻醉时间>2.5 h、手术时间>2 h、输液总量>1 600 ml和入室体温低均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85(0.839,0.931),区分度良好,该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0.638,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77.9%.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可根据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8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和128例健康育龄女性,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高脂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TSH水平与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FT3、FT4水平与TC、TG、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与H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128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中,74例发生高脂血症,发生率为57.81%.ROC曲线显示,TSH、FT3、FT4联合检测预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高脂血症的AUC为0.933,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69、0.867、0.836,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有关,TSH水平升高及FT3、FT4水平降低会增加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积极对症干预,以纠正血脂异常,预防高脂血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