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特有的高代谢和过度炎症反应状态显现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肠内营养(EN)是SAP患者首要的营养治疗方法,许多证据支持其早期应用以改善临床结局,但在EN启动时机、喂养部位和配方选择等方面,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文中回顾了SAP EN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认为,EN是SAP患者首选和重要的营养治疗方法;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及时启动EN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收益,而不应局限在24 h或48 h。经胃喂养或口服是目前SAP患者EN途径的趋势,出现胃排空障碍等情况后,可选择鼻空肠喂养。SAP早期EN可选择整蛋白(不含膳食纤维)的标准制剂,是否添加益生菌或免疫营养素(谷氨酰胺、ω-3脂肪酸)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饮食方案在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两种饮食方案在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一病区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肠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肠内营养方案,常规组采用常规饮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静脉补钾局部疼痛、低血压、低血糖、低血糖反应、补液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 P<0.05),其术后出现腹痛、静脉补钾局部疼痛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且其腹痛、静脉补钾局部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术后出现低血压、低血糖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且其舒张压、收缩压及末梢血糖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饥饿、头晕、心慌、心烦、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其补液剂量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患者术后采取口服肠内营养方案,能够有效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能够降低术后发生腹痛、静脉补钾局部疼痛、低血压及低血糖等并发症的概率,且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补液剂量及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外科营养指南更新探讨围术期营养支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疾病和手术创伤应激会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导致炎症、蛋白质分解、氮丢失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肌肉减少症、恶液质、肌肉脂肪浸润等均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营养支持的首要步骤是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相关指南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等,评定工具有主观全面评定和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等。由于与临床结局的密切关系,瘦肉体的变化在营养评定中日益受到重视。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建议术前施行10~14 d的营养支持,方式首选肠内营养,尤其是口服肠内营养;术后营养支持亦首选肠内营养,如肠内营养不达标或不能进行肠内营养时,则应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围术期药理营养素的应用仍有不同意见,相关指南共识推荐在大手术后、外科重症肠外营养酌情应用。笔者将结合ESPEN更新的外科指南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推荐意见,深入阐述围术期营养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支持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营养代谢状况及支持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其长期营养管理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查询北京协和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连续筛选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符合CVI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共33例,男、女分别为16例、17例,年龄范围2~52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营养状况、营养干预情况。连续性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均值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纳入患者中位起病年龄为22(10.0,36.5)岁,中位病程9.0(2.0,16.0)年。病例均有累及不同系统的反复感染(33/33),部分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8/33)、淋巴增殖性疾病与恶性肿瘤(9/33)。85.19%(23/27)的成人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分,33.33%(2/6)的青少年儿童患者年龄别体重指数Z值<-2。66.67%(22/33)的患者在病程中有体重下降,87.88%(29/33)、69.70%(23/33)与81.82%(27/33)的患者分别存在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与前白蛋白降低。22例进行了微量营养素评价,提示77.27%(17/22)、22.73%(5/22)与31.82%(7/22)的患者分别存在血清铁降低、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不足。另有6例检测25-OH-VD 3,均提示存在维生素D缺乏。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56.00%(14/25)在住院期间接受了营养支持:口服营养补充(14例),管饲肠内营养(4例),肠外营养支持(5例)。综上,CVI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突出,目前合理营养支持的管理仍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开放性手外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根据配方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口服均衡营养素联合乳清蛋白;试验组62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对照组配方加用鱼胶原低聚肽.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营养治疗后Hb、ALB、肝肾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无显著变化,PA、Lym显著提高,NLR显著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LR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急诊复杂手外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可促进PA合成,降低炎症反应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3年《ESPEN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致使慢性病共病成为公众健康的一大挑战.共病现象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营养状况不佳,给患者健康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018 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发布了《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指南》,从共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需求、监测和干预等方面提供了 22 项建议和 4 项声明.基于不断更新的研究证据,2023 年 6 月ESPEN指南工作组对 2018 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即 2023 年《ESPEN指南:共病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为共病住院患者提供了基于最新循证证据的营养支持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并就营养筛查和评估、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能量需求量的估算、蛋白质目标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特定疾病的营养补充、早期营养支持、出院后营养支持、身体功能检测、能量和蛋白质达标量、营养支持的组织管理、基础疾病对营养支持的影响、药物或营养素相互作用、营养生物标志物共15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为我国临床共病住院患者营养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危重患儿留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采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危重患儿最常用的EN途径是胃管,但实施 EN效果较差,最有效的途径是空肠造瘘管和螺旋胃肠管[1].而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2],我国的肠内营养指南[3]也推荐鼻肠管鼻肠管运用于鼻饲不耐受、胃潴留、胃排空延迟、相关性肺炎高风险及进端胃肠道吻合术的患者.本文结合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了5例使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儿,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夜间加餐干预可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以夜间加餐为主的肠内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掷币法将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夜餐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采用类似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食谱,而另一组则在睡前给予功能营养素纽娃15 g加发酵乳200 ml口服,1次/每晚,观察8 w.结果 在营养干预8 w末,夜餐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5.1±4.2)g/L和(30.9±4.5)g/L,前白蛋白分别为(213.9±40.3)g/L和(125.8±26.4)g/L,胆红素为(19.8±6.1)μmol/L和(48.0±5.8)μmol/L(P<0.05);在观察过程中,夜餐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和肝性脑病4例(16%),而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16例(64%,x2=10.068,P<0.05).结论 给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夜间加餐,强化肠内营养干预,能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口服或管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从而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1].自20世纪中期,Dudrick和Randell等首创临床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以来,EN和PN得到迅速发展[2],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对肠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后,EN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将对临床EN支持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GI肠内营养素膳食及口服葡萄糖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及低血糖反应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低血糖生成指数(low glycemic index,LGI)肠内营养素膳食及口服葡萄糖在结肠镜检查中对肠道准备质量及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7年1-6月间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口服泻药),观察组A(口服葡萄糖+ 口服泻药),观察组B(低血糖生成指数肠内营养素膳食+ 口服葡萄糖+ 口服泻药),所有患者于操作前测定其末梢血糖水平,镜检结束后应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评价肠道清洁度.结果三组患者渥太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观察组B血糖水平最高[(5.30±0.85)mmol/L],对照组最低[(4.95±1.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糖生成指数肠内营养素膳食及口服泻药加葡萄糖,在达到结肠镜检查所需肠道清洁度的同时,可有效预防患者的低血糖反应,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肠道准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