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croRNA-17、Netrin4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17(miR-17)、Netrin4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GDM患者98例.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正常妊娠结局)和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65和3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受试者年龄、孕产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T)、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7和Netrin4的表达.分析影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OGTT2h、Hb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iR-1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Netrin4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 OGTT 2h[OR=1.548(95%CI:1.512,2.531)]、高水平 HbA1c[OR=3.041(95%CI:1.054,3.412)]、高表达miR-17[OR=2.865(95%CI:0.741,3.905)]及低表达Netrin4[OR=0.743(95%CI:0.378,0.835)]均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miR-17表达升高和Netrin4表达降低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变化.方法孕中期(孕24~28周)建卡孕妇272例,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GDM组(诊断为GDM,152例)和对照组(无GDM,1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建卡时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分析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建卡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汁酸、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和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孕中期存在生化指标和血清代谢物水平异常,丙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环状RNA_0005414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环状RNA_0005414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维吾尔族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106名以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6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生化指标,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为胰岛细胞功能评价指标。分别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者各选取匹配的5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环状RNA,检测上调显著的一条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分析环状RNA_0005414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环状RNA差异表达谱;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汉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亦高于对照组( P<0.01),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组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较汉族2型糖尿病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各组中,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环状RNA_0005414与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HbA 1C、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 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 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环状RNA_0005414与空腹血糖、HbA 1C、HOMA-IR呈正相关(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环状RNA_0005414是HOMA-β的影响因素。 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与胰岛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环状RNA_0005414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招募18~70岁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资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胰岛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计算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腹部容积指数(AV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肥胖指数(BAI)、锥度指数(C-index)、体型指数(ABSI)、身体肥胖估计量(CUN-BAE)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依据OGTT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尿病前期组,使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 1c、HOMA-IR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 结果:NGT组119例(其中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6例),糖尿病前期组120例。两组间AVI、BRI、BAI、C-index、ABSI、CUN-B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与HbA 1c和HOMA-IR均呈正相关(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I以3.698为界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BRI、BAI、C-index为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408、2.915和4.540,均 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AVI、BAI、ABSI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作用最大(OR值分别为2.925、2.713、2.222,均 P<0.05)。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5。 结论:BRI、C-index对糖尿病前期预测作用较好,但不能作为预测糖尿病前期的独立指标,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例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经过。患者为63岁男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2个多月”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2.9%,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0、60、120、180 min血糖分别为14.98、25.86、27.21和24.92 mmol/L,C肽水平相对不足,无酮症倾向,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181 m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94 mg/mmol,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T2DM诊断明确,同时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脏损伤等。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用盐酸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降糖,停胰岛素泵后改用基础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减量胰岛素直至停用。经治疗患者体重下降,血脂改善,蛋白尿减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贵阳城区40岁及以上不同亚型糖尿病前期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贵阳城区40岁及以上不同亚型糖尿病前期(Pre-DM)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风险,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的居民5 798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按Pre-DM诊断标准定义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糖尿病前期(IA 1C),进行叠加,分为4组,包括NGT组、单一亚型组(I-IFG、I-IGT、I-IA 1C)、二种亚型组合组(IFG+IGT、IFG+IA 1C、IGT+IA 1C)、三种亚型组合组(IFG+IGT+IA 1C)。调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亚型Pre-DM人群CVD的发生风险。 结果:(1)单一亚型组、二种及三种亚型组合组CVD的发生率分别是6.6%(182/2 752)、8.4%(135/1 613)及9.6%(53/551),均较NGT组5.2%(46/882)高。(2)无论是空腹血糖、2 h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Pre-DM,其10年CVD发生率(8.7%、8.6%、7.6%)均较NGT组(5.2%)高(均 P<0.05)。(3)多因素校正后,与NGT组相比,单一亚型组、二种及三种亚型组合组10年CVD发生风险逐渐增加,各组 OR分别为1.03(95% CI 0.74~1.45)、1.08(95% CI 0.75~1.54)、1.16(95% CI 0.75~1.78)。 结论:Pre-DM人群10年CVD发生风险较高,且随着不同亚型叠加增多,CVD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防治CVD应重视Pre-DM人群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孕中期代谢相关因素的巨大儿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妊娠妇女中,通过孕中期的糖脂代谢指标建立巨大儿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进行常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共1 781例,排除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疾病及多胎妊娠后,最终入组1 114例,按照孕前BMI分为体重正常组(940例,BMI<24.0 kg/m 2)和肥胖或超重组(174例,BMI≥24.0 kg/m 2)。记录不同体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糖代谢状态资料,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价值并寻找相应预测切点。用PROCESS 3.4进行中介分析。 结果: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更高(OR值为2.72,95%CI 1.75~4.23)。调整混杂因素(包括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后,孕中期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BG)、妊娠期糖尿病(GDM)、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孕重增加(GW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因素(均 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孕前体重正常组共940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孕中期的GWG、ApoB及TG/HDL-C;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74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ApoB和TG/HDL-C。孕前体重正常组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5.2%;超重或肥胖组ROC曲线下面积0.727,灵敏度仅为50.0%,特异度为97.3%。在2组中,TG/HDL-C作为中介变量,在血糖和巨大儿的关系里中介效应显著。 结论:孕中期ApoB、TG/HDL-C联合GWG建立的巨大儿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孕前体重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对巨大儿的发生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与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与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尿白蛋白正常、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肾小管功能是否正常将其分为肾小管功能正常组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组。收集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 1c)、24 h尿糖,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于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30、60、120、180 min检测血糖、胰岛素、C肽和胰高糖素,计算其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高糖素曲线下面积(AUC G)、C肽曲线下面积(AUC 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肾小管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196例,其中肾小管功能正常组104例,肾小管功能受损组92例。与肾小管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小管功能受损组T2DM患者空腹血糖( t=2.00)、HbA 1c( t=3.58)、24 h尿糖( t=2.97)、HOMA-IR( t=8.17)、180 min胰高糖素( t=1.98)均更高,AUC G更大( t=2.33),ISI更低( t=2.80),AUCc更小( t=2.52)(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功能受损与HbA 1c、HOMA-IR、AUC G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4.705(2.080~10.643)、4.055(1.751~9.394)和1.930(1.324~2.812),均 P<0.05],与AUC C呈负相关[OR值(95%CI)为0.187(0.059~0.589), P=0.004]。 结论:T2DM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与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处置指数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处置指数(D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 912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434例)和非GDM组(1 478例)。所有受试者均在妊娠24~28周间接受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收集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和完整妊娠资料。根据75 g OGTT结果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0~12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UC INS120/AUC GLU120),两者的乘积即为DI。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为大于胎龄儿(LGA)、首次剖宫产、子痫前期和早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I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非GDM组相比,GDM组患者ISI显著降低(趋势 P<0.001),DI亦显著降低(趋势 P<0.00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行OGTT时的孕周、胎儿性别和产次后,与DI处于最低四分位数( Q1,DI<2.90)组的GDM患者相比,DI处于第二( Q2,DI 2.90~3.02)、第三( Q3,DI 3.03~3.16)、最高( Q4,DI>3.16)四分位数组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分别降低55%(95%CI 0.23~0.87)、34%(95%CI 0.35~1.25)和59%(95%CI 0.24~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 P=0.01)。将DI视为连续变量时,DI每增加1个单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降低60%(95%CI 0.21~0.73)。但是,非GDM女性中DI与不良妊娠结局未见显著关联(OR=0.66,95%CI 0.36~1.18)。 结论:GDM患者的DI水平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早期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我国女性妊娠早期内脏脂肪(VAT)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青岛妇女儿童健康队列,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妊娠早期(妊娠11~13 +6周)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VAT测量于妊娠11~13 +6周,采用多功能彩超测量从腹直肌内缘到大动脉前壁的距离。随访妊娠 24~28 周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根据 75 g OGTT 试验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 GDM 组和非 GDM 组。根据妊娠早期VAT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用多因素log-binomial 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VAT与GDM、血糖浓度之间的关联。 结果:3 686例研究对象年龄为(30.56±4.05)岁,其中722例诊断为GDM,发病率为19.6%。多因素log-binomial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VAT厚度 Q1(VAT<14.70 mm)者相比,VAT厚度 Q3(21.65≤VAT≤29.69 mm)者GDM发病风险增加34%[ RR(95% CI):1.34(1.08~1.67)],VAT厚度 Q4(VAT≥29.70 mm)者GDM的发病风险增加61%[ RR(95% CI):1.61(1.30~2.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与VAT厚度 Q1者相比,VAT厚度 Q3和 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 RR(95% CI):1.42(1.22~1.65)]和70%[ RR(95% CI):1.70(1.46~1.98)],而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未发现该关联( P>0.05);在孕前BMI<24.0 kg/m 2的女性中,与VAT厚度 Q1者相比,VAT厚度 Q3和 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57%[ RR(95% CI):1.57(1.22~2.04)]和65%[ RR(95% CI):1.65(1.24~2.19)]。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VAT与空腹血糖、75 g OGTT 1 h后血糖及75 g OGTT 2 h后血糖均呈现正向关联( P趋势<0.001)。 结论:妊娠早期高内脏脂肪厚度与GDM发生有关联,随着脂肪厚度的增加,GDM发病风险随之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