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两年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2年临床效果,探究其相关技术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64.2±9.3)岁。所有患者均于下颌植入4枚种植体后,使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将专用钛杆坚固焊接于种植体基台套管上,形成钛合金修复体支架;通过个性化预成修复体重衬于该支架上,完成下颌全牙弓即刻修复体。累计15例下颌骨(共60枚种植体)完成基台水平的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焊接支架-基台就位密合状态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生物学并发症、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状况、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范围为24~55个月,平均34.9个月。结果:15例焊接支架-基台就位顺利,临床及影像密合度良好,修复体连接固定顺利,至2年复查时60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2例患者)因骨结合丧失被取出,余58枚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7±0.2)mm。存留的58枚种植体观察期内牙龈出血指数<3,未见明显牙龈红肿和瘘管等炎症表现。种植体无折裂变形等机械并发症,15件即刻固定修复体中6件发生人工牙脱落或修复体折裂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度不良,软垢评分(3.4±0.4)分。结论: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可预测,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种植体间稳定连接的修复机械并发症,其即刻修复体有可能作为长期修复体使用,远期效果需继续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开窗技术修复多次腔内治疗失败的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男性,45岁,主因“白塞综合征合并假性动脉瘤2年余,腹痛、发现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复发1个月余”于2024年1月5日于我院免疫内科就诊。2年前,患者因右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右侧颈动脉瘤栓塞+支架植入术,当地医院考虑为白塞综合征。1年半前,因腹主动脉分叉上方假性动脉瘤于外院行一体式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口服醋酸泼尼松(45 mg/d)+环磷酰胺(具体剂量不详),后醋酸泼尼松剂量减至5 mg/d,但患者未规律用药,期间多次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术后1年再次出现支架近端近肾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于外院第二次行腹主动脉裸支架植入+瘤腔内弹簧栓栓塞术,同时加用口服醋酸泼尼松(35 mg/d)。1个月前患者自觉腹部隐痛,进行性加重。外院CT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支架近端假性动脉瘤直径较前明显增大,复查红细胞沉降率6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25.80 mg/L。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免疫内科,根据患者反复口腔溃疡且多次发作假性动脉瘤,确诊为白塞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考虑白塞综合征控制不佳,建议糖皮质激素加至60 mg/d,同时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即刻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40 mg一次。因考虑假性动脉瘤较大,破裂风险较高,遂药物治疗2周后,于1月20日转至我科继续治疗。患者既往反复口腔溃疡伴发热5年余,高血压2年,1年前检查发现右侧腘动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好转。体检:体温36.5 ℃,心率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91 mmHg(1 mmHg=0.133 kPa)。剑突下可触及最大径约10 cm搏动性包块,伴轻压痛。术前CT血管造影可见双侧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为10.8 cm,肾下已无锚定区。前次植入的金属裸支架完全覆盖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及双侧肾动脉。内脏区分支血管及双侧髂内动脉通畅(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维打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固定修复体、诊断义齿、义齿支架、种植手术导板、定制或个性化种植体的制作等方面。针对上述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技术,可根据成形原理分为光固化成形、烧结成形、熔凝成形3种主要类型,而可用的三维打印材料则包括聚合物、金属和陶瓷。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优势体现在节省材料、可个性化制作和批量制作等方面。但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精度和强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个性化制作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本文从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进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深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影响及减轻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8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28例(放疗中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对照组(B组)30例(放疗中佩戴软木塞口腔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口干燥症和口咽黏膜损伤疼痛的发生情况。此外,获得A组中21例患者知情同意,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患者分别佩戴3D打印口腔支架(C组)和软木塞口腔支架(D组)制作两组放疗计划,分析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CI)、适形指数(HI)和危及器官(D max、D mean)受照剂量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ˉ±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重复测量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选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RTOM严重程度( P<0.05)、口腔黏膜损伤疼痛程度( P=0.004)、口干评分( P<0.001)显著低于B组。C、D两组靶区的HI、C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C组上唇、患侧颊黏膜的D max( P=0.014、0.009)、D mean( P<0.001、 P=0.033)显著低于D组。 结论:3D打印口腔支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获得了较好的均匀性与适形度,显著降低口腔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并有效减轻放疗相关急性RTOM、口干燥症和口咽黏膜损伤疼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头颈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自主研发的专用软件系统设计制作数字化头颈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评价其与传统放疗口腔定位支架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术前行口腔检查的患者30例,年龄20~71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3组,对照组(不戴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传统支架组(戴用传统放疗口腔定位支架)、数字化支架组(戴用数字化放疗口腔定位支架),每组各10例。计算两种定位支架的制作耗时,分别于初戴和放疗结束时由患者对支架戴用舒适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于放疗结束后统计分析放疗靶区和周围健康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数字化放疗口腔定位支架的制作耗时[(209±7)min]显著短于传统放疗口腔定位支架[(490±10)min]( t=69.85, P<0.001)。数字化支架组支架戴用舒适度评分[初戴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为5(3,6)和4(3,5)分]显著优于传统支架组[初戴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为7(3,7)和7(3,7)分]( U=22.00, P=0.033; U=20.50, P=0.023)。3组患者放疗靶区总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94, P=0.404),传统支架组和数字化支架组患者舌[分别为(36.74±5.45)和(35.96±4.98)Gy]和下颌骨[分别为(35.46±4.19)和(35.34±3.98)Gy]的受照剂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舌:(41.49±4.46)Gy;下颌骨:(39.32±3.52)Gy]( P<0.05)。 结论:鼻咽癌头颈部放疗口腔定位支架可显著降低患者舌和下颌骨的受照剂量,数字化放疗口腔定位支架比传统支架的制作耗时更短,患者戴用舒适度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类器官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类器官是体外由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在三维支架下形成的具有特异性的微型器官。随着该细胞培养系统的发展,近年来类器官培养已逐步应用于体外器官模型的建立、药物测试甚至是修复或取代受损器官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综述旨在总结类器官在口腔医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类器官的发展提供口腔医学领域的理论依据并予以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因4次胰管未能深插管导致ERCP下胰管支架植入失败的患者,改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后壁行近端胰管穿刺,导丝选择从副乳头穿入十二指肠降段,随后从口腔拉出导丝,插入切开刀顺导丝经副乳头插入胰管内,最终成功完成胰管支架植入术。本病例比较罕见,操作难度大,成功案例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列游离端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制作流程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牙列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的数字化制作流程。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牙列游离端缺损患者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9±3)岁。采用口内扫描技术获取牙列、牙槽嵴及颌位关系的三维模型,常规设计制作并试戴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就位于口内,再次口内扫描获取牙列、牙槽嵴及金属支架的复合模型,采用虚拟模型置换游离端牙槽嵴数字化印模的方法获取游离端修正模型。在游离端修正模型上设计栓体栓道式树脂基托及人工牙列三维模型,并采用数字化切削技术制作基托及人工牙列树脂模型,利用栓体栓道精准就位基托及人工牙列,并用注塑树脂粘合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及人工牙列,打磨抛光后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临床试戴后与设计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在人工牙列、树脂基托与就位栓体连接杆的连接处以及人工牙列与树脂基托连接处存在0.4~1.0 mm的误差, 面误差为0.03~0.10 mm。12例患者戴用义齿后,仅2例患者因压痛而复诊调磨,其余病例未见任何不适。本项研究使用的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制作流程可基本解决游离端修正模型的数字化制取以及树脂基托、人工牙列与金属支架的装配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选区熔化制作口腔修复体纯钛大跨度支架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纯钛及钴铬合金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精度,为SLM纯钛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颌无牙颌模型1个,于双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处制作螺丝固位的基台替代体,作为下颌全牙弓种植修复用牙颌模型;同时选用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牙颌模型1个;扫描牙颌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并用扫描仪配套软件设计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金属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设计模型)。通过改良的双激光金属打印机分别制作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下颌支架各12个(每组6个进行热处理,其余6个不进行热处理),以及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上颌支架各7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重叠数字化模型与设计模型。以牙颌模型矢状轴为X轴,牙颌模型冠状轴为Y轴,打印粉末堆积方向为Z轴,分析下颌支架数字化模型基台替代体接口中心点在X、Y、Z轴方向上与设计模型的偏差,作为下颌支架的正确度,偏差数据越大,正确度越差。分析上颌支架整体和7个测量点(腭板中心点和双侧 支托、I杆、邻面板)与设计模型的均方根,作为上颌支架的适合度,均方根数据越大,适合度越差。比较每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后正确度差异以及下颌支架正确度和上颌支架适合度的组间差异。 结果:钴铬合金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96.3±12.1)、(86.3±11.4)、(61.2±13.2) μm]与纯钛组[(82.3±11.2)、(72.2±10.2)、(51.2±11.6) μ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热处理能减小两组支架的变形,热处理后纯钛组下颌支架在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62.4±11.3)、(55.2±13.2)、(41.3±10.8) μm]均显著优于钴铬合金组[(84.5±10.5)、(72.3±11.2)、(54.2±11.6) μm]( P<0.05)。纯钛组上颌支架的整体适合度[(121.3±17.0) μm]显著好于钴铬合金组[(174.0±18.3) μm]( P<0.05)。 结论:SLM纯钛支架可满足全牙弓种植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纯钛大跨度支架的制作要求,且相应热处理后下颌纯钛支架的正确度优于钴铬合金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量元素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质再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对DPSC成牙向和成血管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