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及颗粒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基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 6Al 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 2=66.032、31.754,均 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 2=0.590, 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 t=9.960、8.019、5.790,均 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 t=7.810, P=0.000)。 结论:新型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噬细胞对钛和钴铬钼颗粒吞噬差异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RAW 264.7巨噬细胞分别与钛(Ti)颗粒和钴铬钼合金(CoCrMo)颗粒共培养时的吞噬差异性及其机制。方法:将RAW 264.7(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空白组、Ti组(100 μg/ml)、CoCrMo组(100 μg/ml),分别在干预1、24、48、72 h后进行观察,计算各组RAW 264.7细胞的吞噬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 结果:CoCrMo组在1 h时就出现颗粒吞噬现象,且在各时间段吞噬率均显著大于Ti组[CoCrMo组:(5.43±0.92)%、(46.84±2.71)%、(91.73±2.47)%、(96.12±2.85)%,Ti组:(1.32±0.45)%、(17.53±1.32)%、(52.64±2.95)%、(78.71±2.72)%, t=8.974、21.742、22.718、9.882, P均<0.01];CoCrMo刺激形成破骨细胞明显增多( F=54.870, P<0.01),Ti组为(7.2±2.2)个,CoCrMo组为(11.0±3.3)个;72 h时CoCrMo组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分泌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Ti组( F=76.802、308.661、67.522, P均<0.01);CoCrMo组细胞中p-p65、κB抑制蛋白α(IκBα)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07、0.18±0.02、0.79±0.06,Ti组为0.76±0.09、0.33±0.03、0.41±0.03,Sham组为0.18±0.02、0.99±0.03、0.15±0.03( F=133.720、396.612、135.498, P均<0.01)。 结论:CoCrMo颗粒对比Ti颗粒通过激活核因子(NF)-κB通路能够显著增强RAW 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破骨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二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5年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第二代生物可降解涂层钴铬合金西罗莫司洗脱支架EXCROSSAL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CREDIT Ⅱ研究和CREDIT Ⅲ研究中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CREDIT Ⅱ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CREDIT Ⅲ研究是一项单臂研究。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全国33个中心共成功入选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33例。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靶病变失败(TLF),即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5年患者相关的心血管复合终点(PoCE,包含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及任何临床症状驱动的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和依据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支架内血栓。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5年TLF及PoCE发生率。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糖尿病、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74 mm)、病变长度≥16.7 mm和多支病变对术后5年TLF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33例置入EXCROSSAL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年龄为(59.3±9.1)岁,其中男性579例(69.5%)。811例(97.4%)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EXCROSSAL支架置入5年TLF发生率为10.6%(86/811),PoCE发生率为15.5%(126/811),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0%(8/8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2.74 mm( HR=3.20,95% CI 1.90~5.39, P<0.001),病变长度≥16.7 mm( HR=1.88,95% CI 1.18~2.99, P=0.007)和多支病变( HR=2.44,95% CI 1.60~3.72, P<0.001)是术后5年TLF的相关因素。 结论:EXCROSSAL支架治疗原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好,术后5年TLF及PoCE的发生率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锥形束CT钴铬合金全冠金属伪影去除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伪影去除系统(MARS),评估其对锥形束CT影像中不同厚度金属产生的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三维打印的光敏树脂制作标准牙列模型(60 mm×75 mm×110 mm),设计目标牙位(上颌、下颌双侧第一和第二前磨牙)为可拆卸替换牙位,通过置入不同厚度(轴面及 面厚度均分别为1.0、1.5、2.0 mm,即A、B、C组)的钴铬合金全冠试件,获得完全配对的含有或不含有金属伪影的锥形束CT影像,并通过结构相似度(SSIM)及峰值信噪比(PSNR)评估不同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产生伪影的范围。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U型网络(U-net)的MARS(CNN-MARS及U-net-MARS),检验CNN-MARS和U-net-MARS两种系统去伪影前后图像的SSIM值和PSNR值,评估其去伪影效果;通过可视化方式分析两种系统去除锥形束CT影像中金属伪影的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两种系统的SSIM值和PSNR值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结果:A、B、C组钴铬合金全冠试件的SSIM值(分别为0.916±0.019、0.873±0.010、0.833±0.010)和PSNR值(分别为20.834±1.176、17.002±0.427、14.673±0.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47.89, P<0.001; F=796.51, P<0.001),并且随着钴铬合金全冠试件厚度增加,其SSIM及PSNR值均显著增加( P<0.05)。对含有同一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的图像,采用CNN-MARS与U-net-MARS去伪影后的SSIM和PSNR值均显著高于伪影去除前(均 P<0.05)。使用CNN-MARS去U-net-MARS伪影后,含不同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图像的SSIM值和P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NN-MARS与U-net-MARS去伪影后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似度较高;相比U-net-MARS,CNN-MARS去伪影后仍可见较清晰的金属边缘,目标区域的组织结构恢复更完整。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锥形束CT图像金属伪影消除CNN-MARS与U-net-MARS模型,均可有效去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升图像质量,且去伪影效果不受金属厚度的影响。相比于U-net-MARS,CNN-MARS对恢复伪影周围组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激光选区熔化制作口腔修复体纯钛大跨度支架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纯钛及钴铬合金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精度,为SLM纯钛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颌无牙颌模型1个,于双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处制作螺丝固位的基台替代体,作为下颌全牙弓种植修复用牙颌模型;同时选用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牙颌模型1个;扫描牙颌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并用扫描仪配套软件设计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金属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设计模型)。通过改良的双激光金属打印机分别制作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下颌支架各12个(每组6个进行热处理,其余6个不进行热处理),以及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上颌支架各7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重叠数字化模型与设计模型。以牙颌模型矢状轴为X轴,牙颌模型冠状轴为Y轴,打印粉末堆积方向为Z轴,分析下颌支架数字化模型基台替代体接口中心点在X、Y、Z轴方向上与设计模型的偏差,作为下颌支架的正确度,偏差数据越大,正确度越差。分析上颌支架整体和7个测量点(腭板中心点和双侧 支托、I杆、邻面板)与设计模型的均方根,作为上颌支架的适合度,均方根数据越大,适合度越差。比较每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后正确度差异以及下颌支架正确度和上颌支架适合度的组间差异。 结果:钴铬合金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96.3±12.1)、(86.3±11.4)、(61.2±13.2) μm]与纯钛组[(82.3±11.2)、(72.2±10.2)、(51.2±11.6) μ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热处理能减小两组支架的变形,热处理后纯钛组下颌支架在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62.4±11.3)、(55.2±13.2)、(41.3±10.8) μm]均显著优于钴铬合金组[(84.5±10.5)、(72.3±11.2)、(54.2±11.6) μm]( P<0.05)。纯钛组上颌支架的整体适合度[(121.3±17.0) μm]显著好于钴铬合金组[(174.0±18.3) μm]( P<0.05)。 结论:SLM纯钛支架可满足全牙弓种植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纯钛大跨度支架的制作要求,且相应热处理后下颌纯钛支架的正确度优于钴铬合金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距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距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距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距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距关节距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距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的距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距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 t=-2.67, 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 t=-8.95, 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 M( Q 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 F=20.00, 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 F=56.81, 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距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 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 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能恢复正常距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部结构材料对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上部结构材料对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无牙颌修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用6种牙科材料(纯钛、钴铬合金、金合金、氧化锆、聚醚醚酮及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分别对种植上部结构进行赋值,得到6种模型,模拟斜向加载,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上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结果:无论采用何种材料,斜向加载下模型应力均集中于后牙区种植体远中颊侧颈部及周围骨皮质,骨松质受力远小于骨皮质。6种模型种植体及骨皮质的应力由小到大分别为氧化锆、钴铬合金、纯钛、金合金、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醚酮模型磨牙区种植体及骨皮质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44.96和29.13 MPa;氧化锆模型磨牙区种植体及骨皮质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1.29和17.79 MPa。与聚醚醚酮模型相比,氧化锆和金属模型种植体及周围骨皮质的应力值更小,且应力分布更均匀。结论: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中使用氧化锆和金属等非聚合物材料制作上部结构,更有利于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比较金属烤瓷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受种植牙修复的80例患者(共9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患牙46颗)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n=40,患牙44颗)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修复前与修复6个月后种植体牙周指标,以及周围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表达水平,对比随访12个月的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GCF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且观察组修复6个月后GCF中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牙周炎、牙龈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牙龈适应性及牙敏感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相比,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明显改善种植体牙周指标及GCF中SOD、IFN-γ、MMP-2、GP-x表达水平,且远期效果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3种不同材料三维模型牙临床应用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应用口腔数字印模仪结合Mimics 19.0软件,分析3种不同材料三维模型牙的精度,并结合问卷调查比较其理化性能、经济学特点和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开展自体牙移植技术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不同供牙模型材料的认识;然后就各模型牙的材料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环境协调性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搜集完整拔除的第三磨牙20颗,根据患者术前CBCT数据分别制作聚乳酸、光敏树脂、钴铬合金材料的三维牙模型,使用口腔数字印模仪扫描离体牙及各种材料的模型牙,数据用Mimics 19.0软件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和三维分析,对所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精度差别.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问卷结果显示,95.2%的口腔医师认为供牙模型在自体牙移植术中用处很大且经常使用,90.5%的口腔医师认为材料成本以及无毒无公害最为重要.常用的3种不同材料的模型牙与第三磨牙的RM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种材料加工技术成熟、工艺性能良好、使用性能较好,其中聚乳酸价格低廉,兼具生物降解性,操作风险较低;光敏树脂价格中等,但其制造过程可能会产生毒性物质且操作风险较高;钴铬合金耐高温高压,但打印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结论:聚乳酸、光敏树脂、钴铬合金3种材料的模型牙三维精度无显著差异,但综合3种材料模型牙的各种特点,聚乳酸的性价比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深度学习的锥形束CT影像金属伪影去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伪影去除系统(MARS),评估其对锥形束CT影像中不同厚度金属产生的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三维打印的光敏树脂制作标准牙列模型(60 mm×75 mm×110 mm),设计目标牙位(上颌、下颌双侧第一和第二前磨牙)为可拆卸替换牙位,通过置入不同厚度(轴面及 面厚度分别均为1.0、1.5、2.0 mm,即A、B、C组)的钴铬合金全冠试件,获得完全配对的含有或不含有金属伪影的锥形束CT影像,并通过结构相似度(SSIM)及峰值信噪比(PSNR)评估不同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产生伪影的范围。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U型网络(U-net)的MARS(CNN-MARS及U-net-MARS),检验CNN-MARS和U-net-MARS两种系统去伪影前后图像的SSIM值和PSNR值,评估其去伪影效果;通过可视化方式分析两种系统去除锥形束CT影像中金属伪影的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两种系统的SSIM值和PSNR值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结果:A、B、C组钴铬合金全冠试件的SSIM值(分别为0.916±0.019、0.873±0.010、0.833±0.010)和PSNR值(分别为20.834±1.176、17.002±0.427、14.673±0.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47.89, P<0.001; F=796.51, P<0.001)。并且随着钴铬合金全冠试件厚度增加,其SSIM及PSNR值均显著增加( P<0.05)。对含有同一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的图像,采用CNN-MARS与U-net-MARS去伪影后的SSIM和PSNR值均显著高于伪影去除前(均 P<0.05)。使用CNN-MARS去U-net-MARS伪影后,含不同厚度钴铬合金全冠试件图像的SSIM值和P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NN-MARS: F=2.22, P=0.112; F=0.54, P=0.585;U-net-MARS: F=0.24, P=0.788; F=0.07, P=0.929)。CNN-MARS与U-net-MARS去伪影后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似度较高;相比U-net-MARS,CNN-MARS去伪影后仍可见较清晰的金属边缘,目标区域的组织结构恢复更完整。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锥形束CT图像金属伪影消除CNN-MARS与U-net-MARS模型,均可有效去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升图像质量,且去伪影效果不受金属厚度的影响。相比于U-net-MARS,CNN-MARS对恢复伪影周围组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