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毒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SMP和Swiss数据库筛选槟榔潜在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得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sal fibrosis,OSF)疾病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采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槟榔水提取液低、中、高浓度干预大鼠口腔黏膜,大鼠开口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对网络毒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毒理学结果表明槟榔 52个成分中含有 587个相关靶点,OSF相关靶点 761个,二者交集靶点 72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apoptosis regulator Bcl-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可能是槟榔影响OSF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开口度值较对照组、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Masson染色表明中、高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槟榔水提取液上调IL-6、TNF-α等炎性因子,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槟榔可能通过上调IL-6、TNF-α等关键炎性因子以介导炎症反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 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N 6-腺苷酸甲基化(m6A)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RNA内部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学过程。近年来,m6A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显示,多种m6A相关蛋白参与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药物的耐受性;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内皮祖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牙髓细胞的炎症反应、牙髓干细胞的分化和成骨过程、牙根的发育过程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向等;m6A修饰亦可能与牙周炎、口腔溃疡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有关。这些研究为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口腔骨组织修复及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近年 m6A 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m6A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NH-GA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3例NH-GALD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检查内脏及脑组织,各脏器常规取材并行HE染色观察各脏器形态学改变,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的表达。病例1由于病情危重死亡未做基因检测,病例2及病例3两例均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3例NH-GALD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分别为9、58、50 d。病例1及病例2母孕期无异常,均为G1P1,胎龄分别为36 +4 W、33 +6 W。病例1出生时羊水少,出生体质量2300 g。病例2为胎龄双胎之大,出生体质量1450 g。病例3母妊娠期糖尿病,G2P2,胎龄37 +3 W,出生体质量2900 g。3例均无窒息抢救病史。3例临床均表现为急性肝衰竭及多脏器损害,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黄疸、水肿、新生儿肺炎等。实验室检查3例均提示贫血、血糖降低、严重的凝血障碍、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转氨酶正常或增高后降至正常、铁蛋白增高;2例AFP增高。3例尸体解剖主要病症均为NH-GALD,急性重型肝坏死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其他诊断包括肺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淤血性脾肿大、脑水肿及急性胸腺退化等。尸体解剖时大体观察3例肝脏重41.1~73.1 g(均低于同龄儿平均值),病例1及2肝脏表面细颗粒状,切面灰黄或暗红,病例3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或墨绿色结节。镜下,3例肝脏均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大片坏死,病例1及2见残留肝细胞呈梁索状或假腺样散在分布于疏松纤维间质中,胞质内含色素颗粒,可见少量多核肝巨细胞,微胆栓形成,小胆管相对增生。病例3肝组织见大小不等呈结节状分布的假小叶,结节内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残留多少不等的肝细胞。普鲁士蓝染色3例肝脏、胰腺及甲状腺均可见弥漫铁沉积;其他铁沉积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病例1和2),心肌和颌下腺(病例2和3),口腔黏膜涎腺、喉和支气管黏膜涎腺和小肠黏膜上皮(病例3)。免疫组化染色3例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均弥漫阳性。2例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均未检测到与肝脏遗传代谢性及胆汁淤积性疾病相关基因改变。 结论:新生儿急性肝衰竭时需要考虑到罕见的NH-GALD的可能,肝外器官铁沉积是其特征性改变,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患儿治疗及孕母再次妊娠预防性干预的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殊的成纤维细胞祖细胞亚群通过免疫调节加速黏膜愈合再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损伤的纤维化愈合通常会损害器官功能并进一步增加纤维化的发病率。口腔黏膜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而几乎很少形成瘢痕,这种特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尚不明了。此研究确定了一类关键的Fb亚群,即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rx1)阳性细胞,此群细胞能通过促进早期免疫反应加速黏膜愈合。通过建立小鼠移植和基因消融模型,研究者观察到,富含Prx1+细胞的口腔黏膜比缺乏Prx1+细胞的口腔黏膜愈合得更快。谱系追踪和小胞质RNA测序结果显示,Prx1+Fb在生理和损伤条件下均表现出祖细胞的特征。从机制上看,Prx1+祖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激活蛋白抗体阳性Fb,后者则进一步通过趋化因子CCL2募集巨噬细胞,促进创面愈合。与小鼠相比,人类Prx1+Fb具有相似的基因和空间特征。综上,此项研究表明,Prx1+Fb具有应用于角膜损伤和肠病纤维化再生治疗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恶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可引起患者各种口腔功能障碍,并可恶变为口腔癌。OSF恶变的原因及过程涉及咀嚼槟榔、血管萎缩、组织缺氧、细胞周期改变、衰老、自噬、癌/抑癌基因、微小RNA改变等方面。研究OSF恶变原因及过程对OSF治疗、预防其恶变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三七总皂苷调控铁死亡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三七总皂苷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前期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网络药理学分析的三七总皂苷中的候选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http://pubchem.ncbi.nlm.nih.gov)检索有效成分,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三七总皂苷活性成分的对应靶基因.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集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将三七总皂苷活性成分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0软件绘制相应"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借助CytoHubba插件获得三七总皂苷活性成分的度值(Degree)排名,并对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将三七总皂苷活性成分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靶基因与通过FerrDb数据库获取得到的铁死亡过程中的标记基因及调控因子取交集,获得通过调控铁死亡过程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三七总皂苷靶基因.利用AutoDockTool1.5.7软件进行化合物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系)体外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七总皂苷12.5、25、50 μg/mL组;各组在相应不含药或含药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型胶原(COL-Ⅰ)、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轻链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结果:共筛选出三七总皂苷中5个活性成分,包括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d、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e,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一氧化氮合酶2(NOS2)等20个作用靶标.三七总皂苷中的5个活性成分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对pri-miRNA转录的正向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及转化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核浆、胞质和胞核等细胞组成,酶结合、相同的蛋白质结合和RNA聚合酶ii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密切相关;KEGG发现其可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途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肿瘤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等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从而发挥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作用.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COL-Ⅰ、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七总皂苷12.5、25、50 μg/mL组COL-Ⅰ、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萎缩,线粒体变小,嵴明显减少,呈典型的铁死亡表现;三七总皂苷12.5、25、50 μg/mL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作用特点,下调HIF-1α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可能是其抗纤维化重要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槟榔活性成分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临床样本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究槟榔的成分及其促进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Thermo QE plus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和Compound discover 3.2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槟榔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将检测到的化合物以质谱响应值排序,分析排名前20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活性来源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汇总,数据查询基于PubChem、Chemical book以及Scifinder数据库.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槟榔影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潜在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影响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通过整合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等数据库获取OSF的作用靶点.以OB≥30%为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筛选出槟榔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并构建靶点-化合物、化合物-中药、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运用MOE软件的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成分-靶点结合的可能性,再利用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可视化.最后通过免疫组化在临床样本中验证槟榔是否影响PI3K-Akt、MAPK两条通路涉及的主要蛋白,初步验证槟榔诱导OSF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槟榔粗提物中筛选出前10的化合物与OSF核心靶点中核心交集基因,确定了槟榔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与MAPK通路.通过免疫组化在临床样本中验证,细胞膜上的PI3K蛋白表达量在OSF患者组中表达下降(P=0.0002),p-PI3K(P=0.0002)表达量上升,进一步激活下游的AKT1蛋白表达增加(P=0.0006),加剧磷酸化蛋白p-AKT蛋白的表达及堆积(P=0.0013);而在MAPK通路中,OSF患者组对比正常组,通过上调JNK蛋白(P=0.0130),诱导下游AP-1复合蛋白c-jun及c-fos转录因子的活性增加,促使其向细胞核聚集;且OSF患者组较正常组血浆的IL-6(P<0.0001)与IL-8(P=0.0095)含量均上升.结论 槟榔碱、槟榔次碱、异去甲槟榔碱等槟榔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刺激PI3K-Akt与MAPK信号通路,促进炎症介质IL-6及IL-8的表达,诱导胶原增生,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OS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将研究组分为miR-204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和miR-200b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比较血清miR-204和miR-200b不同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病理特征、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Spearman法和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研究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4、miR-200b高表达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00%,分别高于miR-204、miR-200b低表达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9%、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嚼槟榔、张口度≤28 mm、口腔黏膜病损面积>4 cm2、VAS评分>3分的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显著低于不嚼槟榔、张口度>28 mm、口腔黏膜病损面积≤4 cm2、VAS评分≤3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4、miR-200b高表达组TGF-β1和IL-6水平显著低于miR-204、miR-200b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口腔黏膜病损面积、VAS评分、TGF-β1、IL-6呈负相关(P<0.05),与张口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升高,OSF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三七总皂苷通过激活Nrf2/GCLC信号通路抑制槟榔碱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而缓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在槟榔碱(ANE)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分析PNS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的PNS和ANE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活力的影响,根据CCK-8结果选择75 mg/L的ANE及25、50和100 mg/L的PNS作为后续实验浓度;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PNS低、中、高剂量(25、50和100 mg/L)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型胶原(COL-I)、上皮钙黏素(E-cadherin)、Nrf2、GCLC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入核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谷胱甘肽(GS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COL-I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Nrf2、GCLC、核Nrf2和GR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细胞中NADPH、MDA和ROS含量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减弱;与模型组相比,PNS 50和100 mg/L组细胞中COL-I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E-cadherin、Nrf2、GCLC、核Nrf2和GR的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细胞中NADPH、MDA和ROS含量下降,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PNS具有抗HaCaT细胞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CLC信号通路,进而抗氧化应激改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非编码小RNA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S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已被广泛报道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SncRNAs在OSF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通过调控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表达或上皮间充质转化来调控成纤维细胞(fbroblasts,FB)活化而参与OSF疾病进展;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母体抗瘫抑制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uppressor of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TGF-β/Smad)信号通路或与miRNA相互作用参与OSF的发生发展;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通过与miRNA相互作用在OSF中发挥作用;tRNA衍生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tsRNAs)参与多种纤维化疾病的进展,但其在OSF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仍需重点关注SncRNAs介导OSF进展的作用靶点,探究其对OSF的作用功能及分子机制,以期为诊断和治疗OSF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