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中医药学刊》刊文特征与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022年所刊文的内容特征与热点,以期为《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从刊文量、研究者、研究机构、刊文主要关键词、刊文热点主题、刊文研究趋势等,进行多维视角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年刊文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刊文质量显著提升;研究者之间连线较为密集;研究者群体相对稳定.结论 刊文研究者合作关系相对紧密;呈现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研究者群体特征;中西医结合、中药现代化和针灸治疗现代化三大主题,是《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022年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取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其中暴露(2型糖尿病)数据490 089例,结局(结直肠癌)数据383 348例.通过剔除连锁不平衡和混杂因素,以及设定关联强度阈值,筛选出4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IVs).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辅以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简单模式法和加权模式法评估因果关系.利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手段进一步评估MR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同时,使用IVW法和MR-Egger法的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以及MR-Egger截距法进行多效性检验.结果 IVW法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OR=1.000,95%CI:0.999~1.001,P=0.790),加权中位数法(P=0.386)、MR-Egger法(P=0.137)、简单模式法(P=0.275)和加权模式法(P=0.479)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留一法分析未发现显著影响整体结果的单个SNP,异质性检验(P>0.05)和多效性检验(P>0.05)的结果均佐证了 MR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在遗传学层面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围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现状,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的中英文文献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和热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中英文文献关于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的研究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都经历了2005年之前为起步阶段,2005-2010年为探索阶段,2010年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2)英文文献针对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热点可分为管理有效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人类干扰等)以及可持续性;中文文献针对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热点可分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管理有效性、可持续发展以及影响因素;3)对比发现国内外文献在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的时间尺度与关注热点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外主要集中于国家公园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研究,国内以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为主,此外,国内文献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成效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可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而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对国内"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旨在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三大数据库,检索时限建库至2024年4月国内以"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利用软件Excel绘制发文量、累计发文量及累计发文量拟合曲线,并借助CiteSpace工具构建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时间线图等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 011篇,发现该领域发文量趋于稳定并将持续受到研究人员关注;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谌永毅;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方向为延续性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关键词"互联网+"出现频次最多,形成"社区"等10个聚类;关键词突现中Strength的最高值是社区护理为2.8;时间线图可知生活质量、质性研究、延续护理仍受到关注.结论 研究人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研究,提高护理服务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各机构之间和团队之间应加强合作,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积极制订相关政策,促进该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探究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热点与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我国有关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和方向.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2年1月至2024年5月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胜任力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作者合作情况、发文机构与合作情况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及时间线图谱.结果 本研究纳入文献共346篇,获得297个关键词,突出关键词为医院管理、胜任力、医院和公立医院等.近几年胜任力研究热点为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质量管理能力、管理可持续性、应急管理能力等主题.结论 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对医院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院专科评价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国内医疗机构专科评价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专科评价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主题.方法 采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专科评价的文献,运用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文献的发文量、来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882篇,自2016年以来专科评价研究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发文量>10篇的期刊共10种;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王伟、郭金玲,各发文7篇;发文最高的机构是郑州大学,发文量16篇;文献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高频关键词包括专科建设、学科建设、医院管理、重点专科、指标体系等,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共聚为9类,突现强度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为专科建设、公立医院、德尔菲法.结论 在医院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研究者应加强专科评价方面的合作及交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癌相关的竞争内源性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胃癌相关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应用R软件中的edgeR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绘制火山图,基于miRNA-lncRNA在线预测工具lncBase数据库和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RNA、miRNA和lncRNA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胃癌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根据cytohubba计算各节点degree得分筛选关键基因(hub基因)。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OncoLnc数据库中,选择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数据集的胃癌项目,输入hub基因,以标准化后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界值,将样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筛出差异表达的mRNA 766个,miRNA 10个,lncRNA 110个,其中90个mRNA、6个miRNA和4个lncRNA构成ceRNA网络,20个hub基因中有2个与患者预后有关。经TCGA胃癌数据库验证,LncRNA MAP3K20的反义RNA 1(MLK7-AS1)、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SPP1)、硫酸酯酶1(SULF1)hsa-miR-1307-3p等基因在胃癌组织生物芯片中高表达,金属硫蛋白2A(MT2A)、金属硫蛋白1X(MT1X)等基因低表达,与TCGA胃癌数据库一致。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在生物学过程(BP)和矿物吸收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TCGA胃癌数据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CHST1)和miR-183-5p均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HST1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而miR-183-5p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胃癌ceRNA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深入了解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CHST1和mi-183-5p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世界范围内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目前仍缺乏相应的特效药物,肺、右心、膈肌保护是ARDS治疗的重点。床旁超声无创、无辐射、无需转运,可实时动态评估,实现肺、右心、膈肌可视化,是ARDS患者诊断、监测和指导临床决策的重要工具。但超声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应用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监测手段综合评估。基于床旁超声评估指导的临床决策是否能改善ARDS患者预后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2008至2021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58个相关预测因素,以3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基于确诊后3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768例(68.54%),死亡组3?566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7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 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 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 CI为0.56~0.58)和SIRS评分的0.56(95% CI为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 结论: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7项变量的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血液代谢物与瘢痕疙瘩的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血液代谢物和瘢痕疙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基于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的研究。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7 824名成年人志愿者及8 299名受试者的血液代谢物和481 912名瘢痕疙瘩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设置显著阈值 P<1.0×10 -5、连锁不平衡分析[ r2=0.001、千碱基对(kb)= 10 000)],以及 F统计量( F≥10),筛选与血液代谢物和瘢痕疙瘩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纳入MR分析。采用MR分析的5种方法,即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简单模型法及加权模型法作为辅助方法,分析血液代谢物(暴露因素)和瘢痕疙瘩(结局变量)的因果关系。对符合条件的血液代谢物SNPs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Cochran Q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评估其异质性,MR Egger截距检测排除其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检验评估是否存在单个SNPs对MR分析结果产生显著影响,MR-PRESSO法检验SNPs异常值,通过错误发现率(FDR)进行矫正(FDR<0.2),控制假阳性率。反向MR分析以瘢痕疙瘩为暴露因素,将前述MR分析筛选得到的血液代谢物作为结局变量进行效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使用R 4.3.2软件及其中的TwoSampleMR程序包对数据进行分析,MR分析的因果效应值用比值比( OR)和95% CI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潜在因果效应的证据显著。构建森林图、漏斗图、散点图对MR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结果:从GWAS Catalog数据库中获得1 400种血液代谢物,共有34 843个SNPs,均符合遗传变异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假设;瘢痕疙瘩数据集共获得24 197 210个SNPs。IVW分析发现1种血液代谢物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有28个SNPs与瘢痕疙瘩具有因果关系( OR=1.13, 95% CI 1.06~1.19, P<0.001,FDR=0.070) ; MR-Egger回归法( OR=1.11, 95% CI 1.04~1.19, P=0.005)、加权中位数法( OR=1.11, 95% CI 1.02~1.20, P=0.014)和加权模型法( OR=1.12,95 % CI 1.04~1.20, P=0.004)分析结果也显示,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是瘢痕疙瘩疾病的风险因素;仅简单模型法结果显示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与瘢痕疙瘩疾病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OR=1.10, 95% CI 0.85~1.41, P=0.485)。MR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与瘢痕疙瘩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即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水平升高,瘢痕疙瘩患病风险增高。Cochran Q检验( Q=26.98, P=0.465)、MR-Egger回归检验( Q=26.65, P=0.428)、MR-Egger截距检测( P=0.574)、MR-PRESSO综合检验( P=0.569)结果均显示,SNPs之间不存在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 P>0.05);留一法检验证实,单个SNPs对整体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反向MR分析提示瘢痕疙瘩对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不存在因果关系(IVW: OR=0.98,95% CI 0.93~1.04, P=0.490)。 结论:血液代谢物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与瘢痕疙瘩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琥珀酰牛磺酸(16 ∶ 1n-7)是瘢痕疙瘩疾病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