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女,71岁,汉族。2021年5月21日因“双下肢浮肿、气憋、乏力10余天,加重2 d”入住舟曲县人民医院内一科。10余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气憋、憋闷、喘促、乏力等症状,上坡时气憋明显加重,未给予药物治疗。近2 d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就诊。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出院后饮食较差,营养欠佳。3年前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平时间歇性腹痛。体格检查:结膜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长约8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甲床微苍白,双下肢中度浮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2.85×10 9/L,红细胞(RBC)2.25×10 12/L,血红蛋白(Hb)96 g/L,血小板(PLT)87×10 9/L。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为胆囊颈部结石(多发)(见图1A)。入院诊断:胃癌术后,胆囊炎并结石(多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后行CT检查:(1)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积液,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胃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B)。经过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会诊后转入外科,完善术前准备,患者近亲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为避免肠管损伤,建立气腹时取脐下1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分离进腹并放置10 mm Trocar,成功建立气腹,进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在右侧腋前线平脐无粘连处置入5 mm Trocar,用电凝钩紧靠腹壁由近及远,从下往上,循序渐进地仔细分离粘连。建立一定空间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下方2 cm处打孔置入5 mm Trocar,继续分离粘连最终到达肝脏下缘,在剑突下打孔置入10 mm Trocar。成功分离腹腔粘连并建立操作孔后进行胆囊Calot三角解剖(见图1C),仔细辨别胆囊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然后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及远端,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后,顺行分离切除胆囊。手术总共用时18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术后1周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眼外肌麻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0岁,因"双眼复视2周"于2020年12月21日至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骑电瓶车摔伤,左肩部着地受伤,未伤及头面部,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侧锁骨断裂,予以左侧锁骨整复手术。查体:一般情况可。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28.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8.4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9 mm,左眼12 mm,眶距104 mm。右眶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消失。右眼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迂曲。根据判定标准 [1]:以角膜映光点为参照,对眼球运动障碍采用五级分度法:0代表运动不受限,-1为轻度受限(眼球运动度30°~35°),-2为中度受限(20°~25°),-3为重度受限(10°~15°),-4为完全受限(小于5°)。本例患者眼球运动为外转,内转完全受限(-4),上转、下转中度受限(见图1A),瞳孔散大5.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C/D≈0.4,未见静脉搏动,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动静脉比1:2。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上静脉增粗(见图2A)。诊断: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转神经内科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见图3A)和颈内动脉3D重建检查(见图3B),明确诊断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遂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1 d患者诉双眼复视现象消失。眼科检查: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18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12 mm,眶距105 mm。右眼眼球转动好转,其中上转、外转、下转无明显受限,内转轻度受限,上睑下垂好转,球结膜充血消失,瞳孔圆约4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眼眶CT示眼上静脉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见图2B)。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无复视症状,眼球转动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术后1年复查,眼科检查示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联合多种影像诊断血液透析并发颈内静脉/颅内静脉窦反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8岁,因"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5年,左上肢肿胀伴透析时心悸、恶心、呕吐不适1周"就诊,为进一步诊治于2022年3月4日以"慢性肾衰竭维持透析,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并发肿胀手综合征"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肾内科。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平时血压维持在140~150/80~90 mmHg(1 mmHg=0.133 kPa),近期血压波动,间断高达170~180/100 mmHg。3年前曾患"脑出血",遗留右上肢肌力减弱后遗症,偶有癫痫发作。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言语迟钝,反应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及颜面部肿胀发紫,左侧颈静脉怒张,左前胸壁静脉曲张;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处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右侧肢体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Ⅴ级。行影像学检查。①颈静脉及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左侧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扩张,IJV血流持续反向,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血流部分汇入头臂静脉,部分经IJV瓣膜口逆流达IJV远心段,SCV及IJV均呈动脉化血流频谱,IJV瓣口处峰流速120 cm/s;左侧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吻合口宽5.1 mm,肱动脉流量约3 500 ml/min,桡动脉远心端血流逆向汇入内瘘(图1);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升主动脉增宽,左、右心房增大;③中心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左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狭窄(图2);④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左侧外囊软化灶伴含铁血黄素沉积,左侧大脑脚华勒变性;时间飞跃法MRA(time of flight MRA,TOF-MRA)示左侧海绵窦、岩下窦、横窦、乙状窦显影,呈动静脉瘘样血流(图3)。诊断明确后分别予以左头臂静脉裸支架植入术及左SCV覆膜支架植入术,左前臂人造血管桡动脉-头静脉内瘘重建术(图4)。术后1周内患者上肢肿胀逐渐恢复正常,透析时头痛等不适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显示内瘘流量下降至1 500 ml/min左右,IJV反流停止,血流呈淤滞状态。术后半年超声复查,IJV反流又复发同术前,不伴明显不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脆弱心脑功能的高龄患者动脉探查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74岁。因"左腋-右腋动脉搭桥术后10年,伤口感染5 d"入院。患者10年前因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左椎动脉狭窄在本院行左腋-右腋动脉搭桥术,左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5年前双上肢无力再次加重,超声提示:左腋-右腋动脉桥血管闭塞,双锁骨下动脉狭窄(右侧近端重度,左侧远端重度),右锁骨下动脉盗血(部分型),双侧颈动脉球部狭窄(右侧重度,左侧轻度),再次于本院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双侧+右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恢复良好。现以人工血管可疑感染,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主动脉内膜脱套中转开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2岁,因“突发背部及腹部疼痛不适9 h”入院。CTA示:B型主动脉夹层(图1)。1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沿左侧股动脉入路送入猪尾导管,沿途逐段造影明确位于真腔,将猪尾导管送至升主动脉(图2A),交换8F长鞘至主动脉弓部。沿长鞘送入抓捕器捕获左侧肱动脉泥鳅导丝经左股动脉鞘管引出建立导丝轨道,沿长鞘送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沿左侧股动脉入路导入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34-28-200 mm),紧贴左颈总动脉远心端释放,完全释放后回撤输送系统至支架下端。此时DSA透视下见支架逐渐向远端移动(图2B),支架下端移位至第一腰椎水平后支架固定。左侧肱动脉入路引入导管造影示:支架内血流淤滞,支架远端不显影,考虑术中主动脉内膜脱套堆积于支架下端,堵塞腹主动脉及内脏动脉(图2C)。与家属沟通后决定中转开腹,采用腹部正中切口,腹腔探查见肠管及肝脏颜色暗淡。将小肠推向右侧,打开后腹膜,显露腹主动脉,离断左肾静脉,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分别套带控制。将肾动脉上方、下方腹主动脉套带控制,阻断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于腹主动脉前壁纵行切口约5 cm,可见内膜堆积,近端内膜向远心端折返,将内膜小心剥离,6-0滑线固定远心端内膜,4-0滑线缝合腹主动脉前壁切口,开放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见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搏动良好。检查剥脱内膜长度约20 cm,其上可见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开口(图2D)。沿左肱动脉入路引入导管至支架内造影,可见:支架内及腹主动脉血流通畅,腹腔干未见显影,肠系膜上动脉显影,但支架下端覆盖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于小肠系膜游离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直视下逆行穿刺肠系膜上动脉,置入鞘管,将导丝沿鞘管送至腹主动脉建立通路,沿导丝送入8 mm×80 mm自膨式裸支架,精确定位后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释放。再次造影见: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显影良好。重建左肾静脉。术后给予禁饮食、抗感染、抗凝、补液等治疗,患者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CTA:主动脉及支架内血流通畅,锁骨下动脉远心端残留少量内膜组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显影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喉不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是一种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较为罕见的解剖变异,且右侧发生常伴有右锁骨下动脉变异,左侧则更为罕见,通常伴有内脏反位。损伤会致该侧声带永久性麻痹,双侧神经损伤甚至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脱离呼吸机,需术后气管切开处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对NRLN的组织胚胎学的发生过程、解剖分型、术前相关检查的完善与识别,术中的神经识别、探查与保护,术后损伤应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为提高外科医生甲状腺手术相关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杂交手术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行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的246例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早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246例患者中,男175(71.1%)例,女71(28.9%)例,年龄(57.1±11.2)岁。研究病例分为3组:A组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166例;B组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转流+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TEVAR,62例;C组去分支技术+TEVAR,18例。246例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A组手术(62±8)min,术后住院(5.2±1.3)天;B组手术(88±12)min,术后住院(6.1±1.8)天;C组手术(236±36)min,术后住院(8.8±2.1)天。1例(0.4%)术后7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前脑外伤合并症。随访(30.3±7.1)个月,236例(96%)未见内漏,旁路血管10例(4%)近侧内漏,5例定期随访,5例术后1年内行手术干预(3例行二次TEVAR干预,2例行开放手术);25例(10.2%)切口血肿,予严密观察及保守治疗后缓解,均未予二次手术干预;二次再干预率为2%(5/246)。旁路血管通畅率99.7% (343/344)。246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截瘫、卒中。结论:一期行微创杂交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伴多种并发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血糖控制不佳2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为11.63 mmol/L,尿糖3+,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119.12 mg/g,血管彩超显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斑块形成,双侧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并右侧腘动脉斑块形成。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肾脏病。予以司美格鲁肽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逐步优化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5 mg,次/周)和二甲双胍(1.0 g,2次/d),血糖、血压、尿蛋白控制良好,体重及体重指数下降,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处血管受累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一例血管受累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I)。患者,男,43岁,初期确诊为NFI型时,其右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在MRI检查中被漏诊,3年后因右上臂疼痛而行MRI检查发现颈6椎体水平右旁臂丛神经走行区类椭圆形异常信号,T 2WI示壁及部分瘤体呈低信号、T 1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病变较3年前范围增大,影像误诊为神经纤维瘤,最终诊断为右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病变同时累及右侧椎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及胸廓内动脉等多处血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技术治疗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显微外科收治1例右肩关节下垂10余年的14岁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双侧锁骨实体模型设计修复方案,术中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恢复右侧锁骨长度及形态,固定后骨瓣动、静脉与颈横动脉分支及其伴行静脉相吻合。患儿术后腓骨瓣成活良好,2年后随访示患儿右肩关节形态、功能良好,肩失衡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