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氯胺酮是由等量的左旋氯胺酮和右旋氯胺酮混合而成的消旋混合物。其作为麻醉剂使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缓解焦虑、降低自杀意念、治疗慢性疼痛等多种作用。但是氯胺酮的广泛应用受限于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以及可能的滥用潜力。艾司氯胺酮是近年来在国内上市的热点药物。作为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在具有上述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使其在精神治疗领域以及麻醉领域的多个临床环境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就艾司氯胺酮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药理学特性等方面作一综述,简述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并介绍艾司氯胺酮在围手术期中镇静、镇痛和抗焦虑抑郁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本文探讨艾司氯胺酮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前景,以期能为艾司氯胺酮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使用新型冻存保护剂进行人源脂肪组织冻存及移植的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使用新型冻存剂进行人源脂肪组织冻存及移植的有效性。方法:标本来源于2022年1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进行吸脂术的健康成年女性,将获得的脂肪组织离心后随机分为9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冻存液[A组、B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冻存时长(1、2、3个月组)于液氮中冻存。A组冻存液组分为右旋糖苷40(DEX)+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B组冻存液组分为DMSO+DEX,DMSO组采用传统冻存液,组分及配比为10% DMSO+20%胎牛血清(FBS)+70% DMEM-12。采用5 ml冻存管,脂肪∶冻存液=3∶2,每组冻存6管。脂肪组织复温后,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定量分析,通过阳性细胞数量与总细胞数量的比值计算Perilipin阳性率;采用CCK-8法测定脂肪细胞活性。选择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裸鼠38只,根据移植脂肪使用不同的冻存保护剂(A组、B组、DMSO组)分为3组,每组各12只,另外2只作为day 0对照组,各组脂肪冻存时间均为3个月。裸鼠腹腔麻醉后,每侧背部注射复温后的冻存脂肪各0.9 ml,分别于移植后1、2、3个月通过MRI扫描及三维软件计算脂肪组织存留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小鼠处死后取移植的脂肪组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Perilipin定量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整体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ukey多重检验。 结果:在液氮中冻存1~3个月后不同冻存液组的脂肪组织形态接近正常新鲜脂肪组织,各组Perilipi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K-8法提示冻存1个月和3个月时DMSO组脂肪细胞活性优于A组和B组( P<0.01),冻存2个月时DMSO组和B组脂肪细胞活性优于A组( P<0.01)。动物实验中冻存脂肪移植后1~3个月体积存留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移植1~3个月后各组脂肪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局部坏死伴炎症反应,Perilipin阳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新型冻存液冻存脂肪组织的效果与传统冻存液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且避免了使用DMSO或FBS作为冻存剂对人体潜在的不良作用,理论上更加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肢体动脉栓塞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肢体动脉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中,男4例,女1例;早产儿2例,低出生体重儿2例;中位出生体重为2.52 kg,出生体重范围为1.8~3.8 kg;中位手术年龄为102 d,手术年龄范围为11 d至1岁10 d;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4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手术前,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红蛋白均处于正常高限或高于正常值,中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2 s,中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31.1 s,中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2.2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水平为319×10 9/L,中位D -二聚体水平为0.38 mg/L。5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手术均取右心房切口,术中常规行动脉穿刺置管,结束后充分排气,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154 min,时间范围为134~393 min。 结果:术后5例患儿均存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患儿符合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在术后出现肢体动脉栓塞,初期经血管超声检查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减少,除1例因严重低心排而死亡的患儿外,余4例患儿均在确诊肢体动脉栓塞后接受抗凝治疗,予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改善微循环、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降低血液黏滞度,从出现肢体动脉栓塞的症状至接受抗凝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6.5 h,范围为1~52 h,抗凝治疗后2例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性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最终2例治愈,1例肢端坏疽截肢,1例肢端坏疽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死亡。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早期识别并尽早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持续的肢体缺血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5):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S组)和单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术毕行PCIA,S组镇痛泵配方:右旋氯胺酮1.44 mg/kg、舒芬太尼1.05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0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进食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过程中共剔除10例患者,其中4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中途退出研究,3例手术时间超过4 h。最终S组和C组各50例完成试验。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时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用量为(64 ±9)μg,低于C组的(95 ±12)μg( 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1±0.2)d,早于C组的(1.6±0.5)d( 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3±0.4)d,早于C组的(1.8±0.6)d( 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2.5±0.6)d,早于C组的(3.1±0.7)d( P<0.001)。S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4.0%、2.0%和0,均低于C组16.0%、10.0%和8.0%(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噩梦、谵妄等精神症状。 结论:右旋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旋心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等复合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15岁,45 kg。因"胸闷、气促2年+"入院儿科,体检:胸骨右缘第Ⅲ~Ⅳ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P2稍亢进。胸片提示:右旋心,心脏增大(图1)。胸部行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心尖指向右下(图2),左、右心室增大,主动脉从右心室(功能左室)发出,肺动脉主干从左心室(功能右室)发出;功能左室与主动脉相连,功能右室与肺动脉相连,左房与功能左室相连,右房与功能右室相连,室间隔区可见左室与右室相通,缺口约2. 1 cm(图3),房间隔区可见左房与右房相通,缺口约1. 2 cm(图4)。心脏彩超:右旋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可见约23 mm的回声连续中断,该处可探及双向分流束,以右向左分流为主;肺动脉瓣回声增强,呈四叶畸形,瓣口血流速度增快,Vp:3. 8 m/s,房间隔中下份可见10 mm的回声连续性中断,该处可探及左向右分流束。术前血气分析:PaO 2 76 mmHg。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①右旋心;②矫正型大动脉转位;③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④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⑤肺动脉瓣四叶畸形伴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探讨不寐证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认为,中土脾胃之气为机体气机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基于此,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中轴失调(脾胃自身受损)、中土左旋失调(心、肝受损),以及中土右旋失调(肾受损),皆因中气不运,周流不畅,土湿阳虚,己土不升,肝木不荣,心血不足,戊土不降,一阳失陷,肾水寒滞,水火分离,阴阳不接,四象生变而成。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三维重建指导下行右旋心起搏器植入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右旋心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心脏解剖结构复杂,常规X线透视下经静脉行起搏器植入较为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右旋心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行心脏CT三维重建,较为直观地显示了心腔内各结构及其与血管连接关系,在三维影像的指导下顺利植入双腔起搏器。并结合既往经验及相关文献,总结了右旋心患者行起搏器植入的相关操作要点,探讨了CT三维重建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融合效能的生物力学与组织学评价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评价分析棘突间撑开融合(ISDF)装置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棘突间融合能力。方法:实验动物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实验动物中心购置,周龄8~9周,平均体重25 kg。15只小型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减压术组及ISDF固定减压术组3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单纯切开显露椎板缝合,减压术组接受单侧半椎板减压,ISDF固定减压术组实施单侧半椎板减压+ISDF固定。ISDF装置植骨槽填充单纯的骨移植材料。实验动物饲养6个月后处死,获得相应的腰椎标本。将样本固定在脊柱测试系统上,通过多轴机器人系统测试手术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的活动度。ISDF固定术组ISDF装置样本包埋后进行硬组织切片,用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估新骨形成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减压术组椎间活动度前屈增加61.6%,后伸增加44.7%,左侧屈增加65.0%,右侧屈增加49.6%,左旋转增加83.8%,右旋转增加64.2%( P<0.05);与减压术组相比,ISDF固定减压术组的椎间活动度在前屈减少40.0%,后伸减少21.3%,左侧屈减少31.7%,右侧屈减少22.3%,左旋转减少28.7%,右旋转减少35.3%( P<0.05)。6个月后,ISDF固定减压术组样本的组织学切片染色可观察到明确的骨组织形成。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大面积新骨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观察到深染成骨细胞及骨组织。 结论:ISDF装置的置入为促进棘突间骨性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发生在ISDF装置植骨槽内的成骨为棘突间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司氯胺酮混合芬太尼用于肥胖患儿隐匿性阴茎矫正术后PCIA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隐匿性阴茎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学龄期偏肥胖儿童中常见,一般需在适度控制体重后及时行手术矫正治疗。阴茎手术后疼痛剧烈,患儿对术后疼痛耐受性较差,难以配合后续治疗。术后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有助于促进该类手术患儿的临床康复。阿片类药物作为缓解术后疼痛的常用药物,可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通过作用于NMDA受体和阿片受体发挥麻醉与镇痛作用。与氯胺酮相比,艾司氯胺酮效价高,受体亲和力强,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应,更高的体内清除率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1, 2, 3] 。研究表明,术后采用艾司氯胺酮行PCIA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情绪,且不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 4, 5] 。本研究拟评价艾司氯胺酮混合芬太尼用于肥胖患儿隐匿性阴茎矫正术后PCIA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