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常用缩略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体重指数(BMI)血尿素氮(BUN)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脑脊液(CS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红细胞沉降率(ESR)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最低抑菌浓度(MIC)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效学(PD)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血小板(PLT)结核菌素试验(PPD)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总胆红素(T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白细胞(W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银川市87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银川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878例,采集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样本,采用多重PCR检测包括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冠状病毒229E/NL63、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和人博卡病毒(HBoV)等1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回顾性分析HMPV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 878例中,HMPV阳性140例(15.95%),其中HMPV单独感染32例(22.86%)、合并其他病毒感染71例(50.71%)、合并细菌感染8例(5.71%)、合并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24例(17.14%)、合并支原体抗体阳性5例(3.58%).合并感染的其他病毒主要有人鼻病毒(HRV)、PIV3和RSV,合并感染的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HMP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春、夏季,感染的主要群体为≤5岁的儿童.49例CAP重症病例中,HMPV阳性7例(14.29%),均合并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发热和咽部充血症状.与其他病原体感染者比较,单独HMPV阳性者白细胞计数低(P<0.05)o HMPV阳性的重症CAP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肌酐(Cr)含量均低于阴性患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他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PV是银川市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常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HMPV感染高发于春、夏季,好发于≤5岁的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相关指标及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血浆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各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病毒性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n=110),比较三组NLR、PLR、LMR,并统计肺炎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毒性肺炎的关系并对三者及联合在病毒性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探究.结果 三组NLR、PLR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LMR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11、69.849、685.249,P<0.05);病毒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计数(M)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8、1.426、10.401,P<0.05);两组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PLT)、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LMR与病毒性肺炎有关;NLR、PLR、LMR诊断病毒性肺炎时,以LMR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值最高,为0.9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27%与96.36%,NLR、PLR的AUC分别为0.809、0.754,联合后的AUC为0.691,敏感度提升为100.00%,特异度为38.18%.结论 病毒性肺炎患者NLR、PLR异常升高、LMR异常降低,三者及联合均可作为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指标,其中LMR效能最佳,联合诊断提升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Hub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1 0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2个,下调基因497个.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质、蛋白质磷酸化、免疫应答、补体成分、激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FoxO信号通路等.最终确定了 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为Hub基因.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 10个Hub基因(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 和 TPX2)有可能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这些Hub基因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具体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复杂网络探究肺系疫病各阶段核心"症-药"关联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整合肺系疫病的各阶段临床表现与中药复方,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组学大数据资源,挖掘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中药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明确界定肺系疫病非特异性症状特征,系统梳理古代疫病文献资料、中成药目录,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构建包含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方药的大数据集;运用网页排名算法提炼出肺系疫病在急性期(轻症、重症)和恢复期 3 个不同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和"核心中药群",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深入剖析核心"症-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 822 条数据中(轻症 287 条,重症 403 条,恢复期 132 条),所识别的核心症状群与各阶段肺系疫病的实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轻症阶段的核心中药以解表药和清热药为主,重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祛湿化痰药,而恢复期以补气养阴药为核心.进一步的富集分析揭示,急性期核心中药主要涉及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恢复期核心中药主要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症状群对应的核心中药群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来治疗肺系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甲型流感病毒H 3N 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对新型疫苗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及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 χ2=5.22, 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值均<0.05);而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CD8 +、IgE水平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对儿童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改进和完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1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比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简称方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总结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标准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确诊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来自湖北3例,万州本地3例;家庭聚集性发病6例;就诊性质:疑似病例收入3例,社区或门诊筛查3例。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3例,其中1例伴腹泻症状;所有患儿血常规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胸部CT影像学除病例1、5部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征象外,其余3例患儿影像学有异常但不具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征,1例正常。比对结果:只有病例1完全符合方案中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其余病例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结论:为提高儿童疑似病例诊断准确性,建议完善和细化方案中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可操作性,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