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复杂网络探究肺系疫病各阶段核心"症-药"关联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整合肺系疫病的各阶段临床表现与中药复方,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组学大数据资源,挖掘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中药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明确界定肺系疫病非特异性症状特征,系统梳理古代疫病文献资料、中成药目录,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构建包含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方药的大数据集;运用网页排名算法提炼出肺系疫病在急性期(轻症、重症)和恢复期 3 个不同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和"核心中药群",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深入剖析核心"症-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 822 条数据中(轻症 287 条,重症 403 条,恢复期 132 条),所识别的核心症状群与各阶段肺系疫病的实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轻症阶段的核心中药以解表药和清热药为主,重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祛湿化痰药,而恢复期以补气养阴药为核心.进一步的富集分析揭示,急性期核心中药主要涉及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恢复期核心中药主要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症状群对应的核心中药群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来治疗肺系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编码RNA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编码RNA是一类丰富的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非编码RNA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关联,共同参与的基因调控网路高度复杂,可能在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将从microRNA、lncRNA和circRNA三个方面阐述非编码RNA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和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突触可塑性的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良好的自适应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动态特性的研究一直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都与网络的动态特性有关.目前,神经网络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层级网络,其拓扑不能模拟真实生物神经网络.小世界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具有生物神经网络特性.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小世界网络并基于复杂网路理论选择出适合于小世界网络的最佳参数,进而基于突触可塑性调节机制和小世界网络拓扑构建了小世界神经网络,并从放电特性、突触权重动态特性和复杂网络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放电模式没有改变且神经元的放电时间趋于同步;小世界神经网络中各神经元间的突触权重急剧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网络的连接减弱且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但小世界属性较为稳定.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随时间而变化且相互影响:网络的放电同步特性可影响突触权重趋于最小值分布,进而突触权重的动态变化也可影响复杂网络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鼠恐惧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其视觉认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不同程度恐惧应激大鼠模型,探究恐惧应激对LE大鼠视觉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足底电击作为应激刺激,设计认知抉择实验,采集杏仁核脑区神经响应信号进行功能网络分析,评价大鼠视觉认知效果.首先,将实验大鼠分成强(S+)、弱(S)恐惧应激组与对照组(N),分别设定不同强度的足底电击刺激;然后对其进行单一图形"△"的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最后,采用双图("△"和"十"图形)进行视觉抉择测试实验.另外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恐惧应激大鼠杏仁核神经核团的视觉认知功能网络,通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表征脑功能网路的信息传递效率.结果 完成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所需时间,S+组显著高于S、N组,强化训练前期S组显著高于N组,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知抉择实验中,S组与N组均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而S+组未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脑功能网络分析中,S组与N组杏仁核神经元之间形成有效的视觉信息传递,而S+组未形成.结论 恐惧应激对视觉认知造成消极影响,且随着恐惧程度的增强认知效果显著变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93在子宫内膜癌临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9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50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肿瘤旁正常组织中LINC00393的表达情况,按照表达水平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和低表达组(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分析2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INC00393基因共表达的基因网络.结果 LINC0039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0.0031±0.0013 vs 0.0016±0.0010,P<0.001).其中,LINC00393高表达组117例(78.0%),低表达组33例(22.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22.2%vs 6.1%,P=0.026);而2组患者年龄、肿瘤类型、FIGO分期和肿瘤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表达组患者相比,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23.3月vs 30.2月,P=0.039).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晚[相对危险度=3.728(95%CI:1.854~5.983),P=0.027]和LINC00393高表达[相对危险度=1.216(95%CI:1.109~1.408),P=0.019]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LINC00393共表达的基因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网路.结论 LINC0039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关系.LINC00393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缩短,可作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叶榕榕小蜂群落及种间互作网络季节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有关物种的数量和组成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于生态网络的动态变化知之甚少.揭示生态网络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垂叶榕(Ficus benjamina)榕小蜂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西双版纳的干季和雨季采集了榕小蜂的种类和数量信息.比较了两个季节榕小蜂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共存网络的参数(例如网路直径、连接数、嵌套性和群落矩阵温度)变化.结果 显示:雨季榕果内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所占比例高于干季,传粉榕小蜂的种群数量也高于干季,而在干季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类增加(干季15种小蜂,雨季14种).从榕树-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适合度来看,干季非传粉小蜂的增加对传粉榕小蜂和榕树的适合度是不利的.在干季,共存网络物种间的连接数(干季0.95,雨季0.47)多于雨季,群落矩阵温度(干季23.24,雨季2.64)也显著高于雨季.表明干季榕小蜂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较雨季更为复杂而多样,高的矩阵温度暗示群落受到的干扰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分子靶点及机制:网络药理学及蛋白模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有研究表明补肾活血汤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复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且在分子水平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及其药理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借助网络药理学和蛋白模块分析从分子靶点水平来阐释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后期新药研发及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蛋白模块分析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分子靶点及机制.方法:借助TCMSP和TCMID数据库检索补肾活血汤中红花、当归、肉苁蓉、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杜仲、没药、独活和补骨脂中含有的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CTD数据库预测股骨头坏死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归经-化合物-靶点网路,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关键蛋白模块;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得到补肾活血汤共167个药效成分和151个作用靶点,关键靶点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②股骨头坏死相关靶点8817个;③蛋白互作核心网络共128个蛋白,分析得到5个蛋白模块;④获得289个GO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10条相关信号通路,通路类型包括雌激素、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环磷酸腺苷、Wnt信号、肿瘤坏死因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这些通路均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相关;⑤结果证实,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增殖与凋亡、脂代谢及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现代医学背景下内分泌病教学的新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内分泌腺异常为特点,神经、免疫和代谢网路参与调节,复杂、难学、难掌握.现代医学背景下,对内分泌疾病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内分泌病教学存在问题,尝试将传统哲学融入内分泌病教学,探索叙事医学的教学方法并并尝试开展网络教学,联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药与生物医学的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
编辑人员丨2023/8/5
当前药物在治疗复杂性疾病时常常表现出局限性,或效果不尽如人意,或产生耐药性,或存在毒副作用.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是影响药物成功的关键,通过研究复杂性疾病的生物网路,从静态的网络拓扑结构角度寻找复杂网络的扰动策略,似乎并不是有效的办法.因为生物系统时刻都在发生动态变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构.中医药作为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的独特学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根据变化进行系统、动态治疗.中药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的药物,具有对整体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调节的优势.因此,在考虑系统动力学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药物设计更有可能获得理想药物.该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状态调节药物的概念,从其内涵和原理两方面阐明状态调节药物的概念,并论证吸引子方法进行状态调节药物设计的可行性.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索药物发现和设计的新途径,为集中在分子机制等局部微观研究的生物医学引入注重整体动态调节的中医理念,为中医药和生物医学的融通提供一个交汇点——状态调节药物.该研究在状态调节药物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其实现的技术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