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BA)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56岁,2023年10月5日因MTC术后15个月,全身乏力7个月入院。既往因MTC行两次甲状腺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上纵隔、纵隔等处淋巴结转移,CRH(-)、ACTH(胞质弱+)。患者术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入院查体:血压200/95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61.5 kg,身高160 cm,体质量指数24.02 kg/cm 2,腰围83 cm,多血质外貌,皮肤变薄。实验室检查:血钾2.71 mmol/L,血钙1.47 mmol/L,甲状旁腺素6.0 pg/ml,空腹血糖10.5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血降钙素>2 000 pg/ml,癌胚抗原70.8μg/L。内分泌激素检查:8∶00、16∶00、24∶00时血浆ACTH分别为189.0、125.0、65.0 pg/ml;8∶00、16∶20、24∶00时血清皮质醇分别为429.30、408.14、446.61μg/L;24 h尿游离皮质醇1 200μg/24 h;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8∶00时ACTH 183.0 pg/ml、皮质醇538.27μg/L;非卧位2h醛固酮8.2 pg/ml;血、尿儿茶酚胺和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18F-FDG-PET/CT检查示颈部等多发淋巴结转移。腹部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增强MR检查示垂体变薄。肺CT、痰培养检查示双肺散在多发感染。经全院多学科讨论,诊断为EAS、MTC术后转移、糖尿病、高血压病、低钾血症、肺部感染、轻度贫血、肝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全麻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BA。术中先切除左侧肾上腺,翻转体位,再切除右侧肾上腺。 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6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病理检查:(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ACTH(-)。术后随访3个月,血降钙素仍>2 000 pg/ml。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血ACTH分别为183.0、220.0、731.0 pg/ml。但高血压、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均迅速缓解。术后1个月血压100/80 mmHg,空腹血糖4.4 mmol/L,血钾3.87 mmol/L;肺部感染好转。未发生肾上腺危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氢化可的松晨起20 mg、午后10 mg。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左甲状腺素100μg每日1次。基因检测示Ret基因杂合突变,患者应用Ret抑制剂临床试验性治疗。结论:对于无法根治的MTC转移病灶导致的EAS,采取腹腔镜同期BA是安全、有效的,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钾血症,增加了MTC的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LAAO)数据。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血管穿刺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年龄(68.8±10.2)岁,其中男8例。9例均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3(1,5)年。9例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且消融径线达到完全阻滞。其中5例患者同期行LAAO,术中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器械移位。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9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血栓栓塞事件、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后自行吸收。结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前期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同期行或不行LAAO可能是安全、可行的。研究结论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舌段癌袖式切除同期行右肺上叶癌切除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性疾病之一,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双侧同时检出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目前对于同期行袖式联合肺叶切除的病例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舌段癌袖式切除同期行右肺上叶癌切除术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期与分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双侧双原发肺癌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双侧双原发肺癌(DP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泸州市中医医院76例行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双侧DP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组(同期组,44例)和分期胸腔镜手术组(分期组,32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术后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期组一、二期手术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1±3)min、(13±4)min,均短于同期组的(16±4)min ( t值分别为5.27、3.51,均 P<0.05)。同期组放置引流管数量少于分期组两期叠加[(1.9±0.5)根比(2.2±0.5)根, t=3.40, P=0.001]。分期组一、二期手术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长、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同期组(均 P<0.05),分期组两期叠加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则均高于同期组(均 P<0.05)。术后1个月同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分期组[18.18%(8/44)比3.1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 P=0.045)。同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动脉血氧气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分期组(均 P<0.05)。 结论:分期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双侧DPLC并发症少,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好,但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费用低。临床医生在全面考虑患者身体及经济因素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髓系肉瘤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乳腺髓系肉瘤病历资料,与同期19例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对比,按2008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和2017版分类更新,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10例髓系肉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3~47岁,平均年龄33.8岁。患者均表现为乳腺肿物。6例(6/10)有B症状。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肿物最大径1.0~5.3 cm,平均2.7 cm。10例均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病史,1例5年前因葡萄胎化疗后出现AML。其中M0 1例,M2 4例,M4 2例,M5 3例。10例患者均行化疗,9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个月至2年后出现乳腺肿物。Ann Arbor分期5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2例为Ⅳ期。病变位于乳腺左侧2例,右侧3例,双侧5例。2例除了乳腺病变以外,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眶周围侵犯。与DLBCL病例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B症状、乳腺发病部位在髓系肉瘤与DLBC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乳腺组织中可见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髓母细胞、髓单核或单核母细胞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髓过氧化物酶、CD43、CD117、CD34等,Ki-67阳性指数为30%~90%。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放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10例随访时间1~50个月(平均14.4个月),7例死亡。并发症有移植物抗宿主病、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髓系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比DLBCL差( P=0.002)。 结论:乳腺髓系肉瘤少见,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临床病史、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上腺转移瘤96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7至201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9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整理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化检验、影像特征、术后病理、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纳入的96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0岁。89例肿瘤位于单侧,5例位于双侧,2例左右侧不详。转移瘤大小的中位值为3.5 cm×2.9 cm,平扫CT平均值31 HU。34例患者评估了肾上腺各项激素检测均无异常。原发灶肿瘤部位依次为:肺36例,肾19例,肝脏12例,胰腺7例,直肠3例,胃2例,食管、皮肤、甲状腺、左上颌肌、乳腺、膀胱、宫颈、胸壁、胃肠道各1例,原发灶不明的3例。组织病理学类型以肺腺癌最多见,占20.8%(20/96),其次为肝细胞癌及肾脏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别占9.4%(9/96)和8.3%(8/96)。39例肾上腺转移瘤与原发灶同期确诊;37例为确诊原发肿瘤后诊断,距离原发肿瘤诊断的中位时间15个月(范围2~144个月)。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性别、年龄、转移瘤的大小均无显著相关(均 P>0.05)。单纯放化疗患者4例,单纯手术患者19例,手术联合放化疗患者6例,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7年。 结论:肾上腺转移瘤多数在原发肿瘤发现的同期或确诊原发灶后15个月内诊断,单侧转移多见。肺脏为最常见的原发病灶,其次为肾脏、肝脏。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瘤的首选方法,平扫CT值多>30 HU。肾上腺转移瘤总体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者预后好于单纯手术者及单纯放化疗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肺叶移植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及诊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7例成人肺叶移植术后3个月内死亡原因,总结诊疗经验,提高早期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成人肺叶移植并术后3个月内死亡的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年龄、性别、术前状态、裁切肺叶原因、手术方式、术后管理方案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7例死亡受者占同期所有肺叶移植受者的15.6%,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63岁(49~72岁)。5例受者术前状态稳定,2例术前状态危重并气管插管。4例行一侧肺叶移植并对侧肺移植,2例行双侧肺叶移植,1例行单侧肺叶移植。5例因供肺感染炎症裁切肺叶,2例因大小匹配问题裁切肺叶。3例留有残端,4例无残端。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因供肺残端瘘死亡,1例因肾衰竭死亡,1例因心功能不全死亡。结论:成人肺叶移植术后3个月死亡率较高,应综合考虑感染、支气管残端、器官功能不全等危险因素,减少术后早期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在双肺多发肺结节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21年8月在我科行同期双侧VATS治疗的双肺多发肺结节患者4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以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41例患者行双侧VATS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胸,手术方式包括双侧肺叶切除2例(4.9%)、单侧肺叶切除加对侧亚肺叶切除15例(36.6%)和双侧亚肺叶切除24例(58.5%).手术时间:196.3±54.5 min,失血量:224.6±139.5 mL,胸管留置时间:4.7±1.1 d,住院时间:14±3.8 d.41例患者中有15例为双侧原发性肺癌,21例为单侧原发性肺癌,5例为双侧良性病变;共发现双侧肺部结节112个,其中恶性67个、良性45个.术后出现5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2例哮喘发作、2例房颤和1例药物性肝损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97.6%.结论 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和分次住院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23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同期组(n=98)、分期1组(n=85)及分期2组(n=49),全部患者均给予双膝TKA手术,其中同期组患者均在同次手术中完成双侧TKA手术,分期1组患者在一侧肢体手术后7~14d对另一侧肢体进行手术,分期2组患者的两侧肢体手术间隔时间在15 d至1 a.比较3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 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提出的评分标准对全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分期1组和分期2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低于同期组(P<0.01),而总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同期组(P<0.01).分期1组和分期2组患者的输血量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a 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3组患者术后1 a 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同期TKA手术相比,分期TKA手术患者输血量少,住院时间长,但二者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安全性较为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