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郭维琴教授诊治中青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郭维琴教授诊治中青年高血压用药规律,总结郭维琴教授临床诊疗经验,以期传承其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筛选郭维琴教授门诊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医案,将诊疗信息录入名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郭维琴教授诊治病人79例,郭维琴教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核心用药组成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包括丹参、红花、赤白芍、川芎,兼有清肝降火之钩藤、夏枯草、菊花,健脾化痰有炒白术、茯苓,安神定志之酸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滋补肝肾之山茱萸等27味中药.辅助药物主要包括栀子、黄芪、桑寄生、片姜黄、枸杞子、川楝子、浙贝母、首乌藤、磁石、砂仁等114味.结论:郭维琴教授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方面,擅长应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清肝降火、滋补肝肾、健脾化痰、安神定志之药的使用,体现了郭维琴教授"从心立论"高血压,重视"肝脾同调,心神共养"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林生平及家世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程林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医学造诣颇深,考诸书序跋及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推测程林生年早于1616年,卒年晚于1700年,为歙县槐塘人。程氏少时跟随叔祖程敬通习医,后问学于名医喻昌,曾在开封、杭州、苏州、扬州多地寄寓,与周亮工、林嗣环、尤侗等诸多名士交往。程林著有《金匮要略直解》《医暇卮言》《圣济总录纂要》等书,除精于医学外,亦善绘画、篆刻等。其家族为新安槐塘程氏一族,族内名医辈出,如程琎、程玠、程衍道、程应旄,医学传承不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化技术在名医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黎月恒"温阳散寒法"论治恶性肿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黎月恒教授认为"阳虚寒凝"为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治疗上采用温阳散寒法,同时兼顾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综合其他治疗方法,临床获效甚佳。通过对黎月恒教授阳虚寒凝引起肿瘤病机的理解、治则治法及运用温阳散寒法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黎老的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彭江云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彭江云教授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彭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丰富,常获佳效。其认为,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阳虚络痹、脏腑虚损,治疗时提倡气血并补,尤重调补脾胃;重视肝肾亏虚,善用温药补益肝肾;外邪侵袭易致病情加剧,此时应以祛邪为先;又因久病入络,瘀浊痹阻气血,故重视活血通络。临证以补中桂枝汤加减为特色方药,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述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案是记录中医医师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载体,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深度挖掘利用医案信息,对中医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四诊仪等智能信息采集技术,以及关联分析、贝叶斯分析、层次聚类等算法,挖掘医案中名医辨证、选方、用药、取穴等规律。本文从近现代名医经验的挖掘、古代医案学术思想的总结、专科疾病诊疗规律的分析、单味药及药对应用规律的整理及方剂配伍的探究5个方面对平台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R软件和CiteSpace的名医工作室传承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工作室的成果评价名医工作室建设效果及各验收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R软件统计2010—2018年立项的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相关数据,利用雷达图进行优势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性系数,用R软件绘制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热图;计算机检索建设期内工作室成员发表的论文,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导入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6篇文献,涉及25个评价指标,22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论文数(v3)与整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数(v1)等6组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8组指标有明显负相关性;耳鸣、失眠、卵巢早衰、针刺及针灸疗法等是研究热点。结论:评价名医工作室建设效果时应综合各项指标全面衡量,适当控制成员数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洪敏教授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收集筛选出方剂共509条,中药共18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炒酸枣仁、法半夏、炙甘草、茯苓、黄芩,高频药物组合有法半夏-炒酸枣仁、炙甘草-法半夏、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炒酸枣仁、茯苓-炒酸枣仁、法半夏-黄芩、陈皮-茯苓等,并得到7个潜在新方组合.[结论]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以疏肝安神、清热燥湿、健脾化痰为主,临床中注重五运六气思想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并善于灵活运用脏腑补泻理论,多脏并调,注重结合体质、运气、病机,司人、司天、司病,综合调治,使阴阳调和,失眠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治疗结肠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门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处方65首,涉及中药150味,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茯苓、猪苓、半枝莲、生黄芪、莪术等药,以及猪苓-茯苓、生黄芪-炙黄芪、半枝莲-莪术等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关联药对29对,包括猪苓-炙黄芪-生黄芪、茯苓-半枝莲-猪苓、半枝莲-莪术-猪苓等;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药物组合,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涩肠止血为主。结论:王沛教授多从脾湿、正虚、热毒、血瘀、出血论治结肠癌,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涩肠止血,符合中医治疗肿瘤扶正祛邪思想,可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末绍派名医赵晴初的访道与传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清末会稽儒医赵晴初,医承绍派伤寒名家与士材学派尤氏之长,弃儒从医后名声大噪。邵友濂、曾国荃、任道镕、许应骙、任阜长等名士均求治于赵氏,可窥见其医病交互网络。赵氏广结同好,访道交游,与汪曰桢、马培之、何廉臣等研讨医理,与张畹香、凌嘉六、周伯度等医家皆有交集,可谓清末长三角地区医家交游、医病交流之典型。赵氏钻研医理,传承伤寒经典,但不盲从权威,能兼收并蓄,汇通西学;并且乐于传教后学,教授门人赵舒安、杨质安、鲁东川、贺吉人等。赵晴初晚年记录行医所感,撰成《存存斋医话稿》,以作传习,经后世多次刊行,在绍兴当地乃至江南一带影响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