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污染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污染情况,为中小学生通过摄食外购面制品所致的铝暴露评估提供前期研究数据.方法 在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销售场所随机抽样751份,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应用Excel软件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采用EpiInfo 3.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含量合格率为92.8%,油炸类面制品铝合格率最低,为82.6%.新安街道铝合格率最高(99.3%),含铝添加剂使用超标情况在各个街道均有发生.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中仍存在超量使用含铝添加剂的现象.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罐头食品中10种元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罐头样品中铅、镉、镍、铬、钒、砷、锰、铜、锡、铝10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的方法,分析各类罐头样品包装材料重金属溶出影响,调查目前市售罐头样品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72Ge、115In、185Re、45Sc为内标校正体系.结果 各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9 6以上,检出限为(0.002 8~0.030 0)mg/kg,精密度为0.34% ~3.08%,加标回收率在93.3%~103.5%.扇贝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参考值基本吻合.罐头样品各类金属元素均值范围A1 (0.224~9.34) mg/kg,Cr(0~0.125) mg/kg,Ni (0.026 6~0.158) mg/kg,As (0~0.125) mg/kg,Sn (0.083 2~4.983) mg/kg,Pb (0~0.162) mg/kg,V(0~0.062 8)mg/kg,Mn (0.220~2.031) mg/kg,Cu (0.337~4.392) mg/kg,Cd (0~0.043 0)mg/kg.结论 该法检出限低,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罐头食品中多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测定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粮食中44种元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粮食中锂、铍、钡、钠、镁、铝、钾、钙、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锶、钇、钼、银、镉、锡、锑、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铊、铅、钍、铀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经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同时测定44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灵敏度高,各元素检出限在0.00008~0.30 mg/kg之间;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79.1% ~ 130%.结论 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满足食品卫生标准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血白蛋白批签发留样铝离子含量检验结果讨论与监管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抽样测定国产及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留样的铝离子含量,评价其有效期末的含量水平.方法 统计调查2017年国产及进口人血白蛋白批准文号及进口注册情况、批准储藏条件、批签发铝含量检测值等信息,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全国7个血液制品批签发授权药检机构,对药检机构留样或企业临近效期留样抽查,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原子吸收法或经验证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以下简称ICP-MS)法测定留样铝离子含量.结果 国内共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有158个人血白蛋白批准文号(日常在生产的文号40个,2017),批准保存条件为“常温”的共21家企业,“冷藏”的共7家;本次共抽检到国内25家企业的185批次人血白蛋白留样,其批签发放行时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61 μg· L-1(Min8 μg·L-1,Max 134 μg·L-1),此次留样检测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137 μg·L-1(Min 20 μg·L-1,Max487 μg· L-1),整体均值升高约1倍.留样抽检中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 L-1的共33批次,占比17.8% (33/185).进口人血白蛋白企业共13家(常规进口规格共17个,2017),批准的保存条件均为“常温”,本次共抽查到11家进口企业的78批次人血白蛋白留样,其批签发放行时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27 μg·L-1(Min 7 μg·L-,Max 60 μg·L-1),留样的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50 μg·L-1(Min 1 μg·L-1,Max 175 μg·L-1),总体均值升高约1倍,与国产人血白蛋白情况一致,但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国产人血白蛋白.进口人血白蛋白留样中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L-1批次数为0% (0/78).结论 部分批次的国产人血白蛋白有效期末的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L-1,进口人血白蛋白铝离子含量初始值及有效期末值低于国产人血白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以随机购买的方式获得7类,291个样品,并对其有害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药物、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结果 291份样本中,不合格样品14份,总样品超标率为4.8%.蔬菜中铅超标率为2.4%、农药残留超标率1.4%,面制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超标率13.3%,绿豆芽中吲哚乙酸超标率高达37.5%,油炸及烧烤食品中苯并(a)芘超标率6.7%.结论 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污染水平总体较低,但部分食品仍存在污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监测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情况,对居民食品中铝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抽取广西14个市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食品共3 509份,其中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2 000份,包括膨化食品、小麦粉、小麦粉制品和焙烤食品4大类;餐饮环节的食品1 509份,包括小麦粉制品(自制)、焙烤食品(自制)和油炸小麦粉制品(自制)3大类.对上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按照国家标准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进行检测,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对人群铝的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不同地区食品中铝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检食品中铝的均值为43.1 mg/kg,生产流通环节的膨化食品、小麦粉合格率最高,为99.40%,小麦粉制品合格率最低,为87.80%;餐饮环节的焙烤食品(自制)合格率最高,为97.62%,小麦粉制品(自制)合格率最低,为71.20%.不同来源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居民通过面制食品每周铝的摄入量仅为0.12 mg/(kg.bw),低于FAO/WHO制定的标准. 结论 2015年,广西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由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虽然低于PTWI值,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5年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食品1331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2007年第四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陕西省居民各类食物消费量数据,对陕西省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铝摄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陕西居民全人群每日每公斤铝平均摄入量为0.358 mg,占铝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125%.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2~7岁儿童、8~12岁儿童和13 ~ 19岁男性每日每公斤铝摄入量较高.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铝摄入贡献率最高的食物均是谷类及其制品,其次是薯类及其制品.结论 陕西居民全人群膳食铝平均摄入量已超过最新的健康指导值,2~7岁儿童、8~12岁儿童和13~19岁男性是暴露量较高的人群,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制品是陕西居民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规范、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是控制居民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年湖北省部分地区市售罐头有害元素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市售罐头中有害元素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对罐头产品的卫生质量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食品安全.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采集湖北省部分地区80份罐头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铅、镉、汞、砷、锰、铝、铬、镍、锡、铜和钒的含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份罐头样品中,11种元素的检出率为15.0%~98.8%,其中镉的检出率最低(15.0%),锰的检出率最高(98.8%);不同种类罐头中,锡含量蔬果类中最高,镍含量肉类中最高,铝、钒、铬、锰、铜、砷、镉、汞和铅含量水产类中最高,谷物类中钒和汞均未检出.除2份水产类罐头中砷超标外,其他含量均低于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结论 湖北省市售罐头有害元素污染较轻,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罐头中砷的污染应该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薯片虾条中的铅、镉及含铝食品添加剂的压力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用建立的压力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薯片虾条中铅、镉、含铝食品添加剂(以铝计)的含量.方法 样品采用压力罐消解法处理,以45Sc、115In、209Bi作为内标物质,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薯片虾条中铅、镉、铝的含量.结果 在本方法测定条件下,铅、镉在0.1~10 μg/L范围内,铝在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99 6,方法检出限铅0.001 68 mg/kg、镉0.000 342 mg/kg、铝0.451 mg/kg,标准参考物质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铅为1.9%、镉为2.5%,铝的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均值范围在104.2%~11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4.8%.结论 应用本方法测定薯片虾条中铅、镉及含铝食品添加剂(以铝计),消化样品简单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铝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金属元素铝位居第三,含量丰富且存在广泛.它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神经毒剂,可通过饮用水、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及饮食等来源〔1〕与人类频繁接触,进入人体后,在脑部海马区〔2〕、额皮质等敏感区域蓄积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大量研究证明,铝作为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 AD)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及帕金森综合征( PD)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紧密相关〔3,4〕.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铝会导致人群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5〕.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飞速发展,各种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7〕,拥有较小离子半径的铝在生物系统中能够有效替代许多酶反应中的必需生物金属,从而产生毒性效应〔8〕,它是一种确切的神经毒物.铝暴露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已成为近几年来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的全球性问题〔9〕,但其引起退行性神经疾病,如认知能力障碍等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至今未有定论〔10〕.本文将从铝对脂质过氧化、神经细胞凋亡、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致神经纤维缠结( NFTs) 、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系统及钙稳态失衡六个方面对铝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