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99Tc 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评估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术后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99Tc m-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显像技术(简称GSA检查)评估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术(PVE)后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6例PVE后行GSA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6~78岁。观察指标:(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3)典型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同一病人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PVE后肝脏体积情况:16例病人全肝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1 420±211)mL和(389±112)mL,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636±143)mL和(234±106)mL,规划切除肝叶形态学肝体积和功能性肝体积分别为(784±210)mL和(151±106)mL。16例病人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密度(FLD)和规划切除肝叶FLD分别为0.36±0.12和0.19±0.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4, P<0.05)。16例病人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和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分别为37.8%±0.6%和54.8%±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20, P<0.05)。(2)PVE后肝脏功能情况:16例病人中,13例完成吲哚菁绿试验(以下简称ICG检查),3例因ICG不耐受未完成ICG检查。13例行ICG检查病人的全肝吲哚菁血清除率(ICG-K)值为(0.15±0.03)/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7±0.02)/min。16例病人全肝肝细胞GSA摄取速率常数(GSA-K值)为(0.14±0.1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8±0.06)/min。(3)典型病例分析: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男,46岁,Bismuth Ⅲa型。拟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影像学评估预留肝叶体积占全肝体积27%。入院血清总胆红素为256 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5 d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18 μmol/L,行PVE栓塞门静脉右前+右后支。PVE后37 d行GSA检查,规划预留肝叶形态学肝体积为559 mL,全肝形态学肝体积为1 461 mL,规划形态学肝体积切除率为61.7%。全肝ICG-K值为0.12/min,规划预留肝叶ICG-K值为0.04/min。规划预留肝叶功能性肝体积为134 mL,全肝功能性肝体积为309 mL,规划功能性肝体积切除率为56.6%。全肝GSA-K值为0.20/min,规划预留肝叶GSA-K值为0.09/min。病人行围肝门切除联合右半肝切除术,获得R 0切除,术后未发生肝衰竭,生存时间为11个月。 结论:GSA检查可用于评估PVE后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预留肝叶区域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G-R15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阴性[HBeAg(+)/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改良Scheuer评分的相关性,以探索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CT)在判断CHB肝病进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7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经改良Scheuer评分的HBeAg(+)/HBeAg(-) CHB住院患者,分为轻度肝病组(M组,131例,改良Scheuer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患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异常(≥10%)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19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42例,年龄(57.8±9.9)岁。入组患者分为ICG R15正常组( n=134,ICG R15<10%)和ICG R15异常组( n=56,ICG R15≥10%)。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G R15异常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 结果:ICG R15异常组肝硬化、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计数≤100×10 9/L、凝血酶原时间>13 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总胆红素>34.2 μmol/L、肿瘤最大径>5.0 cm、脾脏体积>383.1 cm 3、脾脏体积与非肿瘤肝体积比值(SNLR)>0.276、肿瘤体积>117.2 cm 3比例高于ICG R15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 OR=3.89,95% CI:1.28~11.80, P=0.016)、脾脏体积>383.1 cm 3( OR=5.17,95% CI:1.38~19.38, P=0.015)、SNLR>0.276( OR=5.54,95% CI:1.44~21.26, P=0.013)、总胆红素>34.2 μmol/L( OR=10.20,95% CI:1.88~55.39, P=0.007)的肝细胞癌患者ICG R15异常的风险升高。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915(95% CI:0.872~0.957),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ICG R15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 CI:0.871~0.95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ICG R15异常与实际情况相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净收益较高。 结论:肝硬化、脾脏体积>383.1 cm 3、SNLR>0.276、总胆红素>34.2 μmol/L是肝细胞癌患者ICG R15异常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构建的ICG R15异常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评估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G-R15联合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肝癌术前评估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15 min清除率(ICG-R15)联合三维影像重建在术前评估肝癌的优势及对肝切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前行三维影像重建评估(试验组,n=65)与传统CT评估(对照组,n=70)的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ICG-R15试验.试验组中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者分别为45、20例,对照组中分别为50、20例.收集两组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两种评估方式对肝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开腹手术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直接胆红素及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总胆红素、ALT、清蛋白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 AST及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中3例因腹腔镜术中探查无法切除而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评估肝脏肿瘤数量及Couinaud分段定位准确率(96.9%vs.85.7%)、肝血管变异术前评估准确率(100.0%vs.53.8%)更高,实际切除范围>术前预测范围患者百分比更低(7.7%vs.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静脉受侵术前评估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CG-R15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较联合传统CT在肝癌术前评估中更具优势,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26 例)和有EGV两组(61 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EGV的无创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无EGV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Alb、Cr、吲哚菁绿清除率(ICG-K)均高于有EGV组(P<0.05),而AST、TBil、PT、INR、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均低于有EGV组(P<0.05).其中ICG-R15 和PLT是发生EG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ICG-R15 与EGV的风险呈正相关(OR =87.156,P<0.05),而PLT呈负相关(OR=0.984,P<0.05).ICG-R15 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176、75.4%、80.8%及0.789;ICG-R15 联合PLT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0.705、78.7%、76.9%及0.84.结论:ICG-R15 和PLT是EGV的独立危险因素,ICG-R15 联合PLT对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GV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方法 将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S组),比较PVL组和ALPPS组术后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比较各组术后肝再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PVL组和ALPPS组术后各时间右中叶重量均明显增大,且ALPPS组术后第3、7、10、14天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135.05 ±6.75)%比(118.15±10.66)%,t=2.990,P=0.017、(164.00±6.52)%比(132.59±6.23)%,t=7.790,P=0.000、(171.56±9.34)%比(143.39±8.69)%,t=4.940,P=0.001、(181.36±14.34)%比(150.68±11.99)%,t=3.670,P=0.006];PVL组和ALPPS组术后第1天血清ALT、AST均急剧升高,且ALPPS组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817.70±198.10) U/L比(405.60±112.40) U/L,t=4.050,P=0.004、(1472.00±406.20) U/L比(877.50±129.90) U/L,t=3.120,P=0.014].两组术后第1、3天ALB浓度均明显降低,且ALPPS组明显低于PVL组,为[(25.44±1.71)mol/L比(31.42±1.51) μmol/L,t=5.860,P=0.000、(25.00±1.96) μmol/L比(30.76±1.49) μmol/L,t=5.230,P=0.000].两组术后血清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0、14天,PVL组和ALPPS组ICGR15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显著促进了肝脏再生,但肝储备功能并不伴随着相应地快速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影像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定肝切除的安全范围,早期识别潜在的肝损伤,评价中晚期肝病的治疗效果并判断预后等.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多样,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方法,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无创或微创,更便捷、准确、全面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成为可能.本文对影像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ICG清除试验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d-EOB-DTPA增强MRI与肝脏体积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肝脏体积(LV)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 MRI相关指标在肝储备功能评估应用中的价值,并尝试结合二者得到更优的肝储备功能评价方法.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 Gd-EOB-DTPA增强 MRI扫描、Child-Pugh评分和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使用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LV评估肝储备功能.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hild-Pugh A级与Child-Pugh B级 2 组 LV、LV/标准肝脏体积(SLV)、RE的差异,Spearman 相关分析 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与 LV、LV/SLV、RE、RE×LV、RE×LV/SLV等的相关性.结果 Child-Pugh 2组间 LV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间 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ICG-R15与 LV、LV/SLV 无显著性相关(P>0.05),ICG-R15与RE、RE×LV、RE×LV/SLV显著负相关,RE×LV/SLV与ICG-R15相 关 性 最 强(r=-0.524,P=0.000).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用于评估肝储备功能状态,RE结合 LV指标是评估肝储备功能更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是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而实用的一种检查方法,近年来该试验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可实时、无创检测肝脏功能,通过测定ICGR15指标来协助医务人员快速、全面了解患者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对各种肝病进行早期诊断筛查、早期警示肝功能不全或隐匿性肝脏疾病、早期判断预后.该试验相对于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化验指标、Child-Pugh评分更具有优越性和科学性,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方案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判,因此在肝脏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对ICG清除试验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肝癌治疗前需要进行肝储备功能评估,但由于肝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可全面评估肝功能的方法,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能够动态地、迅速地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中肝储备功能评估.本文分析归纳了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癌治疗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得出吲哚青绿清除试验在肝癌治疗尤其在肝切除术时能够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