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芽糊精对党参喷干粉吸湿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研究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对党参(DS)喷雾干燥粉的水分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考察喷干粉在吸湿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和能量变化.采用静态称量法测定喷干粉在 3 个温度(25、35、45℃)和 6 个饱和盐溶液(KAc、MgCl2·6H2 O、K2 CO3、NaBr、NaCl和KCl)下的等温吸湿数据,利用6 种吸湿模型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而选出最适合的模型,进一步计算出相应的净等量吸附热与微分熵,积分吸附熵变,依据熵-焓互补理论绘制出净等量吸附热与微分熵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DS与DS-MD喷干粉的水分吸附特性都遵循Ⅲ型等温线,最适模型皆为GAB模型,单分子层含水量M0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下,DS喷干粉的M0 随着MD的添加而降低.DS与DS-MD喷干粉的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两者呈线性关系.喷干粉的积分吸附熵变最小时对应的水分活度随着MD的添加而变小,体系越稳定,表明添加MD后喷干粉越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黄芩苷吸湿性的影响和模型拟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芩苷是从黄芩根部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利尿、抗炎、解痉和抗肿瘤作用,它含有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因此会吸附空气中水蒸气而具有吸湿性.本文研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黄芩苷吸湿性的影响并对其吸湿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低温和高湿度导致黄芩苷具有较高的平衡吸湿量和较大的吸湿速度;1stOpt软件统计分析得出吸湿动力学双指数模型、吸附等温线Peleg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水提取物吸湿模型的拟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拟合黄芪水提取物吸湿模型.方法 煎煮法制备水提取物,重量法绘制提取物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和吸附/解吸等温线,对吸湿数据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平方和(RS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优化拟合模型.结果 吸湿动力学曲线的双指数模型,以及吸附/解吸等温线的Peleg模型为拟合效果最佳的2个模型(R2最接近于1,RMSE和RSS最接近于0).其中,各吸附/解吸等温线都属于第Ⅱ种类型“S”等温线,而解吸等温线平衡含水率高于吸附等温线,故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并属于H3型.结论 双指数模型和Peleg模型分别能较好地拟合黄芪水提取物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和吸附/解吸等温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中药颗粒剂的吸湿性及数学模型拟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干法制粒的中药颗粒剂的吸湿过程特点,并建立数学模型,探索中药颗粒剂吸湿的共性,为中药颗粒剂的防潮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干法制备的升麻葛根汤颗粒、达原饮颗粒和桃核承气汤颗粒作为模型药,运用静态称重法测定并绘制3种颗粒剂的吸湿等温线和吸湿动力学曲线,利用Origin 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均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预测误差(E)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拟合模型.并对3种颗粒剂的粒径和粒形进行表征.[结果]3种中药颗粒剂吸湿等温线GAB模型,吸湿动力学曲线双指数模型的拟合度评价指标R2更接近于1,RMSE和E接近于0,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最高.[结论]GAB模型和双指数模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3种干法制粒中药颗粒剂的吸湿等温线和吸湿动力学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七提取物吸湿性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可准确描述三七提取物吸湿过程的数学模型,科学量化吸湿过程.方法:25、35和45℃下,用重量法测试三七提取物吸湿过程动力学曲线和吸附/解吸等温线,并用1 stOpt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平方和(RS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拟合模型,结合25、35和45℃下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结果:25、35和45℃下,三七提取物吸湿动力学双指数模型、吸附/解吸等温线Peleg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解吸等温线都属于第Ⅱ种类型,解吸等温线因较高的平衡含水量而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属于H3型.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滞后现象变弱.吸附热随着平衡吸湿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双指数模型和Peleg模型分别较好地拟合三七提取物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及吸附/解吸等温线,且吸附/解吸等温线存在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变弱,吸附热与平衡吸湿量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水分吸附数学模型研究大黄的安全贮藏水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大黄在相对湿度20%~85%,温度分别为5、15、25、35℃条件下的吸湿规律进行研究,为大黄安全贮藏水分的控制及合理贮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黄药材分别贮藏于温度为5、15、25、35℃,湿度为45%、60%、75%条件下,并于不同时间点取样,以粉末颜色及霉变为指标,确定其安全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并通过静态称量法,得到大黄药材在5、15、25、35℃及水分活度为0.2~0.8的等温吸附数据,采用GAB、Oswin、Smith、Halsey、Henderso、Peleg6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和评价.结果 大黄的绝对安全Aw为0.5,相对安全Aw为0.6,在5、15、25、35℃下的大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为“S”型,属于Ⅱ型等温线,Oswin模型为最佳吸湿等温线拟合模型,模型表达式为:Mq=A[Aw/(1-Aw)B,并由该模型计算得到:5℃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大黄的绝对安全水分为9.00%、9.59%、8.00%、6.71%和相对安全水分为10.17%、10.89%、9.20%、8.07%;15℃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大黄的绝对安全水分为8.24%、8.83%、7.24%、5.86%和相对安全水分为9.57%、10.17%、8.59%、7.20%;25℃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大黄的绝对安全水分为7.17%、7.75%、5.73%、4.70%和相对安全水分为8.72%、9.26%、7.26%、6.25%;35℃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大黄的绝对安全水分为8.00%、8.45%、6.53%、5.21%和相对安全水分为9.74%、9.85%、8.40%、7.27%.结论 Oswin模型可作为大黄药材贮藏中平衡含水率的预测模型,为大黄贮藏安全水分的控制及科学的养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甘草饮片及细粉吸湿特性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甘草饮片和细粉水分吸湿热力学性质,为指导其干燥和储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静态水分称重法,测定甘草饮片和细粉在3个温度下的平衡含水量,研究甘草饮片和细粉水分吸附热力学.结果:甘草饮片和细粉等温吸附线属于Ⅲ型等温线,其最佳模型为GAB模型,并计算出相对安全含水量和绝对安全含水量.甘草饮片和细粉的净等量吸附热(Qst)和微分熵(Sd)都随着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符合熵-焓互补理论,吸附过程都由焓驱动且为自发过程.结论:该实验GAB模型较好地预测了甘草饮片和细粉的吸湿平衡含水量,为甘草饮片和细粉安全水分的控制和科学贮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动态露点等温线法的莲子吸湿和解吸特性考察及模型确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莲子等温吸湿的吸附与解吸附特性,明确其等温吸湿和解吸规律,以更好地指导莲子的干燥加工和包装储藏,为防止莲子吸水过多而霉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25℃条件下,采用基于动态水分吸附法的AQUALAB VSA等温吸湿曲线测定仪记录莲子及其粉末对水分的等温吸附和解吸附曲线,将所得数据采用8种常用模型拟合,引入相关系数(R2)和赤池信息准则(AIC)评价各个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25℃时,莲子药材及粉末的吸附和解吸附曲线趋势基本相同,Peleg模型为描述莲子吸附和解吸附特性的最佳模型.结论 通过对莲子等温吸附与解吸附曲线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材吸附与解吸附特性和规律,对指导中药材的合理加工、包装和储藏,保证药材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种大黄饮片的水分吸附及热力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的水分吸附和热力学特性,为其干燥和储存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静态称重法测定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在25,35,45 ℃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7种常用的水分吸附模型拟合试验数据,确定最佳模型,研究3种饮片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生大黄、酒大黄与大黄炭的吸附最佳模型均为GAB模型,在25,35,45 ℃条件下大黄炭的绝对安全含水量分别为7.43%,6.79%,6.20%;酒大黄分别为8.68%,8.17%,7.03%;生大黄分别为9.88%,9.36%,7.77%;相对安全含水量大黄炭分别为9.46%,8.63%,8.21%;酒大黄分别为11.49%,11.03%,9.74%;生大黄分别为13.49%,12.66%,11.14%.3种饮片净等量吸附热(Qst)和微分熵(Sd)都随着平衡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Qst和Sd符合熵-焓互补理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的等速温度分别为386.66,391.15,394.34 K(单位换算为1 K=-272.15℃),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0.372 2,0.406 0,0.372 2 kJ·mo1-1,吸附过程都是由焓驱动的非自发过程.结论:3种饮片的平衡含水量,单分子层含水量,Qst和Sd的大小排序均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饮片吸湿能力排序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炒炙方法明显影响3种大黄饮片的吸湿性与热力学性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炒炙的温度较高致使生大黄中的吸湿性强的基团减少,疏水性强的物质增加,以及饮片质构的变化.通过对3种大黄饮片水分吸附特性的研究,可为其储存条件和干燥工艺等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芪黄通秘软胶囊吸湿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芪黄通秘软胶囊吸湿模型.方法 绘制芪黄通秘软胶囊吸湿过程动力学曲线和吸湿等温线,运用OriginPro 2019b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拟合模型.结果 芪黄通秘软胶囊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和吸湿等温线最优模型分别为双指数模型和Peleg模型,其吸湿等温线属于Ⅱ型等温线.结论 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和Peleg模型R2较大,RMSE较小,曲线拟合度高,为深入研究软胶囊的吸湿行为和探索高效的防潮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