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临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总管囊肿(CC)亦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Todani将其分为5型,其中Ⅰ型最常见,约占80%,Ⅳ型次之,约占15%.胆管癌是CC最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包括胆管炎、胰腺炎、胆结石、肝硬化等.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目前治疗Ⅰ型和Ⅳ型CC的主要方式,成功率超过90%,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达16%~25%,主要表现为反流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狭窄、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腺炎、胆管癌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外科手术,我们将结合十余年临床治疗肝胆胰疾病的经验,对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常见的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操作技巧等进行论述,为其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吻合弓上动脉的儿童指尖离断再植技巧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吻合弓上动脉的儿童指尖离断再植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对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2例62指儿童甲根部平面以远指尖完全离断进行再植,所有动脉断裂平面均位于动脉弓以远的弓上动脉处,弓上动脉口径在0.15~0.35 mm之间,术中均成功吻合弓上动脉,术毕及时通血,对术后坏死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对成活病例采取门诊复诊、微信、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指体饱满度、指骨间关节自主活动度、指甲生长情况、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再植指体对针刺的反应情况,并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术后指体成活56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经加强伤口换药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再植指体成活。坏死6例,其中2例行坏死指体解脱后远侧指骨间关节平面残端修整,4例因指体较小,坏死后予伤口换药,最终痂下愈合。52例获得随访(包括2例感染后换药成活病例及4例坏死后痂下愈合病例),10例失访(包括2例坏死后行残端修整病例),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6个月,再植指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4指,良6指,中2指。结论:儿童指尖弓上动脉纤细,只要方法应用得当,均可以吻合,对于该平面的离断伤,再植术后疗效满意,临床上应尽量选择再植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泪小管断裂伴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修复技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修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30例(30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环形支撑管置入,及眼睑清创缝合修复术。术后3~6个月拔管,随访6~12个月。观察泪小管是否通畅、眼睑形态、眼睑位置及眼睑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8例(93.34%)泪小管保持通畅,眼睑外观形态自然、眼睑闭合自如及眼睑运动良好,其中1例(3.33%)术后并发泪点息肉,经手术切除后息肉无复发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3.33%)不同程度溢泪伴下睑瘢痕性外翻,术后6个月行下睑外翻矫正术,术后恢复良好,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结论:对于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患者,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同时,利用整形技术修复眼睑撕裂伤,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上部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胃上部癌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病例的增加,选择合适的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目前,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已不再是外科医生们担忧的主要问题,手术关注点逐渐转变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胃上部癌手术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TG推荐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经典PG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远端残胃与食管吻合,但为了解决其引起的食管反流,多年来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食管管状胃吻合、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术)、间置空肠以及双通道吻合等重建方式。而目前何为最佳消化道重建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和自身临床经验,就PG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手术难点与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道闭锁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道闭锁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小儿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案,术后约60%的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如胆管炎、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胆漏和消化道出血等,2~5年内约有50%的患儿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需要肝移植。Kasai手术和肝移植序贯结合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胆道闭锁手术治疗的研究报道,分别从Kasai手术年龄、手术技巧,腹腔内、外Kasai手术,微创与开腹Kasai手术,再次Kasai手术,肝移植等方面对胆道闭锁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造口管理现况及专项培训的必要性:基于一项全国性问卷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外科医师对于肠造口管理的观念、重视程度、手术策略及操作习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全国范围内涉及肠造口手术的各级医院。目标科室包括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急诊及其他涉及肠造口手术的科室。调查对象需为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过造口手术的外科医师。问卷包括肠造口相关的5个维度:人员资质及科室培训、对造口并发症的重视程度、造口定位与造口位置选择、造口手术习惯、操作细节和对造口相关技术了解及使用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通过微信链接或二维码方式共发送调查问卷488份,回收467份(95.7%)。应答医院196家,涉及26个省份地级市。参与调查的医师在三级以上医院426人(91.2%);所属科室包括:(大)普通外科130人(27.8%)、胃肠外科210人(45.0%)、肿瘤外科116人(24.8%)、其他涉及肠造口制作的科室11人(2.4%)。副主任医师以上311人(66.6%)。结果显示:(1)培训情况:在所调查的医师中,造口技术获取途径多为“导师或高年资医师传授”(83.3%,389/467),其次为“传授+图谱”(44.8%,209/467)和“自己摸索、不断改进技巧”(42.0%,196/467)。(2)造口并发症认知情况:99.4%(464/467)的医师都关注到了造口并发症与手术操作的相关性,46.7%(218/467)的医师认为所列举出的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关。61.0%(285/467)的医师遇到过需要二次手术干预或危及患者生命的造口狭窄或梗阻。其次,79.0%(369/467)的医师认为,造口技术本身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或者“比较有关”,且“大多可以避免”。仅有58.7%(274/467)的医师参加过肠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讨论与培训;99.1%(463/467)的医师认为,医师和造口治疗师的联合培训以及并发症讨论有必要并亟待开展。(3)造口手术操作部分:未按照定位进行造口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造口定位不能兼顾戳卡孔(56.1%,262/467)”,“按永久性造口定位了临时性造口(50.7%,237/467)”、“定位错误或不合理(43.3%,202/467)”。(4)肠造口相关技术情况:知晓率总体较高,但常规采用率整体不高。其中,技术知晓率不足75%的有“管状吻合器造口”(64.1%,257/401)与“造口旁负压引流”(44.1%,177/401)。而在使用情况上,分别有65.6%(263/401)和56.4%(226/401)的医师在“永久性结肠单腔造口”中与“袢式回肠造口”中常规采用“黏膜外翻缝合技术”与“支撑棒”。对于预防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的固定及缝合层次上,较为认可的是缝合“腹膜(或后鞘)”(68.3%,274/401)、“前鞘”(54.4%,218/401)和“皮肤”(80.6%,323/401),较为有争议的是“皮下组织”的处理,分别有26.7%(107/401)和32.7%(131/401)的医师主张缝合。有81.5%(327/401)的医师认同缝合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在缝合多少,主要看技术水平”。结论:造口手术并发症与外科医师认知及操作相关,造口相关观念、造口手术操作习惯及造口管理异质性较大,造口专项培训不足,造口手术和管理规范化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中胃镜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腹腔镜胃癌手术应用术中胃镜,能够弥补单一腔镜模式仅依赖浆膜面视觉的局限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术中胃镜不但能够有效帮助实时精确定位肿瘤边界,实现精准切除,还能够对食管空肠吻合的质量进行实时性、互动性检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和出血等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然而,国内大多数中心由于胃肠内外科团队缺乏较好的合作机制,因此并未重视术中胃镜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基于临床实践经验浅谈术中胃镜在常规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心得体会,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者站位、进镜技巧、退镜注意事项和术后处理等,覆盖早期肿瘤定位、食管上切缘确认、吻合口检查、新辅助或转化治疗病例原发灶标本活检等应用场景。希望有助于胃肠外科医生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更好开展术中胃镜的应用,助力手术精准切除和安全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操作技巧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在采取三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手工双层缝合的手术细节,以及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采取三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治疗52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BMI 27.59~43.71 kg/m2)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中位手术时间为120(90,12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10.0,27.5)ml。术后1个月内未观察到患者发生瘘或严重手术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体重降低[(93.22±15.21)kg比(69.97±11.06)kg, t=21.707, P<0.01]、BMI降低[(33.11±4.09)kg/m 2比(24.86±2.95)kg/m 2, t=23.224, P<0.01]、空腹血糖水平降低[9.52(7.57,12.96)mmol/L比5.47(4.66,6.39)mmol/L, Z=6.11,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肥胖合并症的缓解率明显提高。 结论:在三切口腹腔镜的条件下,纯手工十二指肠和空肠双层缝合方法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化淋巴管皮瓣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淋巴系统紊乱的疾病,主要的病因是肿瘤术后和(或)放射治疗,其次是严重软组织创伤和慢性炎症过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案也随之涌现。目前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于淋巴管与淋巴管吻合(LLA)、淋巴管与静脉吻合(LVA)、血管化淋巴结皮瓣移植(VLNT)、血管化淋巴管皮瓣的移植(VLVT),显微外科治疗淋巴水肿均以重建生理性淋巴循环为主。LLA和LVA需要较高的显微技术;VLNT存在着供区医源性淋巴水肿的风险,并且对受区外观有一定影响;VLVT较好地规避上述治疗方案的不足,并且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供区可以直接缝合。本文就VLVT的发展、治疗机理、临床疗效、手术技术要领和技巧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淋巴水肿提供更多、更新的治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孔胸腔镜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在右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与常规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式对比,探讨将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应用于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共72例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处理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支气管优先处理)36例和对照组(常规术式)3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吻合器钉仓使用数目等情况。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两组在临床特征、术中出血量[(25.3±12.8)ml vs 32.5±14.2)ml, P>0.05]、术后住院日[(4.7±1.6)d vs(4.9±1.5)d, P>0.05]、术后1~3 d疼痛评分[(3.3±1.1)、(4.8±1.4)、(3.7±1.1)vs(3.5±1.2)、(5.5±1.4)、(4.1±1.4), P>0.05]、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9.1±1.8)vs(8.3±1.7),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27.8%,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87.2±6.1)min vs(106.4±21.8)min, P<0.05]、吻合器钉仓使用数目[(3.7±0.8)枚vs(5.8±1.3)枚, P<0.05]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单孔胸腔镜采用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切除右肺上叶安全有效,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少一次性耗材使用,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有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