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胸腔镜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在右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与常规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式对比,探讨将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应用于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共72例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处理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支气管优先处理)36例和对照组(常规术式)3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吻合器钉仓使用数目等情况。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两组在临床特征、术中出血量[(25.3±12.8)ml vs 32.5±14.2)ml, P>0.05]、术后住院日[(4.7±1.6)d vs(4.9±1.5)d, P>0.05]、术后1~3 d疼痛评分[(3.3±1.1)、(4.8±1.4)、(3.7±1.1)vs(3.5±1.2)、(5.5±1.4)、(4.1±1.4), P>0.05]、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9.1±1.8)vs(8.3±1.7),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27.8%,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87.2±6.1)min vs(106.4±21.8)min, P<0.05]、吻合器钉仓使用数目[(3.7±0.8)枚vs(5.8±1.3)枚, P<0.05]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单孔胸腔镜采用支气管优先处理方法切除右肺上叶安全有效,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少一次性耗材使用,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有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大供血动脉肺隔离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38岁女性患者。间断咳嗽、发热1年,咳痰、痰带血丝1周。胸部增强CT及CTA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区见团块状稍混杂低密度影,周围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内多发血管影和囊状影,其中一较粗大血管(直径约2 cm)与胸主动脉相连。全麻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优先处理变异供血动脉,再单向式法处理下肺静脉、下叶支气管、下肺动脉、斜裂肺组织,完整切除左肺下叶。术后病理示(左肺下叶)部分肺组织纤维化、实性变,肺间质内供血动脉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胆固醇结晶沉积,符合肺隔离症表现。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顺利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无不适,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肺切除术后发生的11例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BPF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9.09%.采用积极治疗的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包括5例行急诊余肺或全肺切除的患者,4例行封堵器或支架治疗的患者,以及1例行生物胶治疗的患者;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BPF早期的积极干预至关重要.肺切除术后发生的微小瘘可首选纤维支气管镜下生物胶封堵;肺叶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若患者条件允许且在纤维支气管镜下无法治愈,应尽早行余肺或全肺切除;全肺切除的患者发生BPF时,可优先考虑纤维支气管镜下放置封堵器或覆膜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原发肺癌HRCT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原发肺癌(MPLC)表现为肺部多灶性病变,常需与肺结核、肺癌伴肺内转移以及肺部多发转移瘤等鉴别.因该病预后远好于肺癌伴肺内转移,需要积极采取临床干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胸部高分辨力CT(HRCT),通过观察肺内瘤灶的大小、密度可以预判主要高危病灶,以利临床优先处理;而仔细分析影像上病灶的位置与瘤周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术式;对于无法一次性手术切除的肺内残留病灶亦可通过HRCT随访观察动态演变,及时处理出现恶性进展的病灶.MPLC的最终确诊还需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基因鉴定.就MPLC的HRCT影像特征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支气管优先处理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 ~2018年12月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69例资料,其中右肺上叶36例,左肺上叶33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优先离断支气管.结果 中转开胸3例,其余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2.8±31.6)min,出血(60.7±36.0)ml.术后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良性病变12例,恶性肿瘤57例.结论 支气管优先处理法适用于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同时简化手术操作,减少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的使用,可以成为胸腔镜肺上叶切除的一种手术顺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41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支气管囊肿(BC)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20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17)岁,63.4%为≤44岁的青年人;肺内型8例,纵隔型31例,异位型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26.8%)、胸痛(36.6%),部分患者无症状(29.3%),阳性体征有语音震颤及呼吸音减弱(9.8%)、胸壁压痛(7.3%)、面部水肿(2.4%);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无明显异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孤立的、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薄壁球型囊肿,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或囊壁轻度强化.误诊率为92.7%,分别误诊为肿瘤、肺大疱、肺结核、心包囊肿、食管巨大憩室、鳃裂囊肿等;41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光镜下均见囊壁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支气管组织,其中液性囊肿36例.40例采取手术切除囊肿,1例内科介入及对症处理,37例治愈,4例好转.结论:先天性BC以青年病例多见,临床表现多与囊肿压迫、合并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相关,影像学示占位性病变及镜下见囊壁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若无手术禁忌,所有BC患者均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两种样本处理方案用于测定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7浓度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的浓度水平,评价2种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影响及实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9月40例痰阳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单纯随机抽样分成2组,每组各20例,第1组的BALF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注入无菌透析袋,浸入50%聚乙二醇溶液中冷藏,24 h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量为原BALF量的1/10),取浓缩液封盖冷冻保存(-20℃)备用,第2组BALF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封盖冷冻保存(-20℃)备用,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的IL-27水平.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和第2组IL-27浓度符合偏态分布,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Z=-2.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高于第2组.结论 收集BALF的两种处理方案均可,第1组稍有优势,检测出浓度较高,但临床操作实施性较差,操作过程受非随机误差影响较多,故仍建议优先选择临床便于实施的方案,如以后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有便捷的蛋白浓缩仪器的研发,应该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