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 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反复出现;2 d前上述胸痛再发,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头晕,曾自行购药服用(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管、支气管瘘的临床诊治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管、支气管瘘是指气管及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食管、胃等邻近腔隙或脏器之间相互交通、形成异常通道(瘘管或瘘口)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一组临床病症,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术和非手术所致。为了方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又可将其分为:非肿瘤所致和肿瘤直接所致。其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饮水和进食相关的呛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呼吸和消化内镜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临床处理包括:急性并发症的处理、瘘口的处理以及全身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可以对绝大多数的非肿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瘘实现根治。在未来随着3D打印、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等技术的进步,将会给气管、支气管瘘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非疫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疾病谱变化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对非疫区PICU住院疾病谱、治疗方式和结局的影响,指导PICU的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Ⅰ组)与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Ⅱ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和非感染疾病谱变化及就诊时间,比较各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疾病及重要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和全因病死率。结果:Ⅰ组339例,Ⅱ组208例,Ⅱ组患儿总数较Ⅰ组减少38.6%。两组患儿入院24 h内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MODS)( P=0.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入院24 h内小儿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 PELOD-2评分)为1(0,3)分,较Ⅰ组1(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Ⅱ组住院时间较Ⅰ组延长( P=0.192),其中Ⅱ组中休克组、意外伤害与中毒组两组的住院时间更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48, P=0.001)。Ⅱ组感染性疾病(肺炎、无菌性脑炎、脓毒症)病例数及比率均比Ⅰ组明显减少[176例(52.1%)比93例(44.5%), P=0.095]。神经肌肉疾病:无菌性脑炎由13.2%降至7.2%( P=0.028);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由0.9%升至3.8%( P=0.017)。Ⅱ组与Ⅰ组有创介入治疗病例数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无创呼吸机、血浆置换、纤维支气管镜至少减少50%以上,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患儿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分别为7(4,12)d、3(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Ⅰ组病死率4.7%(16/339),Ⅱ组病死率3.4%(7/208),总病死率及主要引起死亡疾病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PICU收治患儿疾病谱发生特征性变化,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非感染性疾病如外伤、中毒仍是主要危重症儿童病因。疫情期间非疫区重症患儿的就诊、收住PICU时间以及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疫情并未对重症患儿的就诊、转诊、救治以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远程实时快速评价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快速现场评价判读由呼吸内科或呼吸介入中心的医生经过培训后完成。这一流程实际上涉及:(1)合法执业的问题。(2)无法收费问题。我中心自2019年11月开始将远程实时快速评价应用于TBNA中,解决了呼吸内镜医生病理诊断资质及收费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约医院人力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镜治疗婴幼儿双主动脉弓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婴幼儿双主动脉弓畸形胸腔镜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共收治10例双主动脉弓畸形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2 h~8个月,9例右弓优势,1例左弓优势。出生前孕期35周行MRI检查了解血管环与气管、食管关系,气管压迫>1/3即采取出生后产时手术,压迫<1/3的出生后6个月左右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均采用胸腔镜手术,1例因氧饱和度无法维持,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5~10 ml。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4~14天。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无进食困难,无呼吸困难需再次手术者。4例需要呼吸机支持>7天,2例出现气胸,引流后治愈。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产检可提高双主动脉弓畸形诊断率,小儿外科提前介入随访可减少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采用胸腔镜矫治畸形手术可行,对患者创伤小,伤口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对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或金属支架置入的先天性气管严重狭窄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3次)或气管内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因狭窄症状明显于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2.4个月(范围:13.3~98.9个月),中位体重19.0 kg(范围:9.0~33.0 kg)。9例患儿均有完全性气管软骨环及长段狭窄。2例患儿分别在本次手术17.8、51.8个月前开始接受反复球囊扩张(均>3次);7例患儿曾接受金属支架置入,距首次置入金属支架时间1例患儿为4 d,另6例患儿中位时间为56.8个月(范围:21.6~74.2个月)。9例患儿均行Slide气管成形术。结果:Slide气管成形术均顺利完成。2例反复球囊扩张患儿,术中见气管壁厚薄不一、局部瘢痕增生、管腔不规则,其中1例气管壁局部明显钙化,缝合难度较大。7例支架置入患儿,1例因支架置入时间短,完整取出支架,其余6例因支架置入时间长仅能取出部分金属支架。本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气管插管时间25.3 h(范围:17.4~74.5 h)。1例患儿术后因症状明显放置硅酮支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范围:1~23个月),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活动耐力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Slide成形术可行。但反复球囊扩张会增加手术难度,金属支架不能完全取出可导致异物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方法:对开展气管镜诊治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包括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人才队伍。结果:(1)本研究共回收96份电子问卷,西部气管镜室面积大于中部[70(39,275)m 2比30(20,55)m 2, P<0.01],其余医院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东部冷冻治疗仪医院比例高于西部(81.1%比43.2%, P<0.01),其余医院硬件设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东部冷冻冻融治疗术医院比例(80.1%比43.2%, P<0.01)、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64.9%比29.7%, P<0.01)、球囊扩张术(73.0%比37.8%, P<0.01)均高于西部,其余医院技术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人才队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各经济区域介入呼吸病学在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存在差异,人才队伍无差异,但医师和课题数量较少,需加强介入呼吸病学医师培训及相关课题申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管理与患者安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患者安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星小程序电子问卷,自202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1月23日,通过多个学会和协会渠道进行调查,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内的部分二级及以上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参与问卷调查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答题,每个微信账户限定提交一份问卷。问卷核心指标包括:①医疗机构概况,机构所在地区、医院认证等级,年度内完成的AIS患者EVT案例数/年有效问卷数及占比;②麻醉医师在AIS患者EVT期间的参与程度,涉及患者交接流程(急诊室-急诊介入治疗室交接)、治疗团队结构(治疗团队麻醉医师组成)、EVT术前麻醉评估、EVT期间麻醉医师与介入医师的沟通和术后患者转运;③ EVT期间麻醉管理的相关信息指标及关注度,涉及循环、呼吸、血糖的维持,相应的药物干预策略、麻醉模式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关注度;④麻醉管理的质量控制。应用以下方法判断问卷的有效性:填写时间超过5 min;同一单位填写多份问卷时,采用大数定律原则处理;在数据分析时,若某选项的反馈数量<1%的有效问卷数,将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问卷样本。结果:748所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院共回收有效问卷(下简称"问卷")1 096份,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46份(约13.3%),三级医疗机构950份(约86.7%)。医院年度内完成51~1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1%,为最高;而年度内完成401~5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为最低。由急诊室转至急诊介入治疗室过程中,1 012份问卷(约92.3%)显示麻醉医师参与交接过程;984份问卷(约89.8%)显示治疗团队的成员构成中至少有1名麻醉医师;377份问卷(约34.4%)显示EVT术前未进行麻醉评估;72份问卷(约6.6%)显示,在EVT期间,麻醉医师与神经介入医师间几乎无任何信息交流;101份问卷(约9.2%)显示,麻醉医师几乎不参与术后患者转运。在治疗过程中,约67.1%受访者将术中收缩压管理目标值设置为140~180 mmHg(1 mmHg=0.133 kPa),约87.2%的受访者将AIS患者EVT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吸入氧浓度维持在>40%的占比约为84.6%,仅约10.5%的受访者不注重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约56.0%患者术后带气管导管返回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术后随访患者占比约45.4%;本次问卷中,689份问卷显示倾向选择固定程序型麻醉,407份选择情境适应型麻醉;在麻醉类型与管理倾向性方面,约82.9%的受访者更加注重AIS患者EVT期间的麻醉管理;受访者关注度最高的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分别为患者的循环系统消息、意识状态及呼吸系统消息(前3位)。约87.5%的问卷(959份)显示,在EVT麻醉管理过程中将参考国内外指南;高达约77%的问卷(844份)显示在围手术期遇到过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搏骤停、导丝穿透血管及过敏性休克等。仅有约40.7%的问卷(446份)显示麻醉科进行了AIS患者EVT神经介入麻醉质量控制报告。结论:麻醉医师是AIS患者行EVT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团队更加注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危险因素控制,麻醉科在麻醉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待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手术与内镜介入治疗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内镜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镜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内镜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内镜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0、6.51, 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内镜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内镜组患者死亡5例。内镜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肺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内镜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95%可信区间( CI)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95% 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95% CI 75.8~90.4)个月、86.7(95% 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6, P=0.020)。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内镜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新生儿膈疝术后继发呼吸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生儿急危重症病例中的应用,为新生儿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支持以及ECMO介入时机和管理拓宽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足月新生儿断脐后于产房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术后合并气胸、大量胸腔积液、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进行性呼吸衰竭,通过ECMO治疗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ECMO在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在ECMO心肺功能替代下,纠正低氧血症和高乳酸血症,并安全完成床旁开胸探查术,经ECMO治疗122 h后顺利撤机,住院28 d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新生儿,ECMO支持可有效降低病情急剧变化时进行有创操作的风险,为急危重症新生儿在ECMO支持下安全进行床旁开胸探查术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