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引导支气管镜儿童肺外周病变活检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10岁,以“确诊横纹肌肉瘤5年余,咳嗽13 d”于2021年7月入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既往规律放疗、化疗。门诊查胸部CT发现左下肺野内团状高密度影,为明确诊断于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行肺外周病变活检术留取样本,病理诊断横纹肌肉瘤(左下)肺转移,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确诊后转儿童肿瘤内科调整化疗方案继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物联网辅助评估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制定再版物联网辅助评估和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目的为在原基础上通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策略,将肺结节诊治中国共识和亚太指南融入"AI肺结节管理程序"(PNapp 5A)和初评与研判二流程体系,将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模式提升为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物联网流水作业工程。(1)初评流程,由初诊医师和初评专家执行PNapp 5A的1A~3A程序。1A(Ask,询问):录入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等;2A(Assessment,评估):应用影像学评估肺结节外观、内涵的良恶性特点和随访变化;3A(Advice,建议):完成鉴别诊断所需肿瘤标志物、真菌和结核等常规检查。其后PNapp 5A自动反馈智能评估的肺结节恶性风险级别(低、中、高),然后由初诊医师管理低级风险患者;对中、高度风险患者则建议AI和循环异常细胞等个体化检查,供初评和研判专家会诊参考;高度风险患者则需进入下述程序。(2)研判流程,由研判专家执行PNapp 5A的4A和5A程序。4A(Arrangement,安排):有活检适应证者,首先顺序选择支气管镜引导(包括支气管内超声或磁导航支气管镜等)的非手术活检;不合适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有转移可能者,可考虑经胸壁针吸活检术。不能除外感染者,可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肺结节<10 mm者,可根据共识、指南安排随访。肺结节>10 mm难以确诊者应考虑为难定性肺结节,建议邀请更有经验的研判专家与AI系统交流互动(人机多学科会诊)会诊提供诊疗意见。5A(Assistance,辅助):根据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和分期、实施术后常规管理,也可参考AI、循环异常细胞和表观遗传等个体化信息,制定个体化防治复发和转移方案,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近期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及呼吸科收治的无法耐受手术的22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男6例,女16例,年龄57~86(70.5±9.0)岁。患者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根据结节所在位置以及结节是否位于小气道旁选择给予CT引导经皮微波消融(CT组,17例)或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电磁导航组,5例)。通过复查胸部CT评价病灶近期局部控制率,从而判定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气胸、咯血、术后疼痛等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及病灶所在区域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在术后疼痛、气胸及咯血等常见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近期疗效评价方面,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电磁导航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较CT组高(4/5比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两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7(88.2%)比5/5(100.0%), P=0.420]。 结论:两种路径的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均可对已确诊的ⅠA期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电磁导航组治疗可以在术后1个月更早地判定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R加速器呼吸导航引导肝癌SBRT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呼吸导航引导肝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的流程、可行性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9—12月10例使用MR加速器接受呼吸导航引导,行SBRT的肝癌患者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行CT模拟定位和Unity MR定位,采集平扫、增强和4D CT,及T 1 3D、T 2 3D MR影像。选择4D CT呼气末端图像设计参考计划,治疗前采集呼吸导航(呼气末端)T 2 Navigator MR图像,并结合实时监控2D MR影像调整或修改靶区位置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在线自适应计划流程。目测定位CT、T 2 3D MR和T 2 3D Navigator MR图像显示肿瘤的清晰度;统计靶区体积变化;比较自适应计划和参考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估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在自由呼吸状态下,T 2 3D Navigator MR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T 2 3D MR图像,可更清楚显示肿瘤及其边界。10例患者采用位置适应(ATP)和形状适应(ATS)自适应计划分别为37分次和22分次,3例患者肿瘤消退明显。自适应计划的靶区平均适形指数(CI)与参考计划无差异,但靶区外剂量跌落稍慢( P<0.05),尤其是ATS计划较明显。ATP自适应计划的正常肝平均受量与参考计划基本一致,但平均机器跳数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TS自适应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平均子野数和正常肝D mean和V 10 Gy比参考计划有所降低,V 5 Gy轻微增加,但均无显著差异。7例患者进行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疗效评价,野内病灶控制较好,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MR加速器的呼吸导航提高了自由呼吸状态下肿瘤和MR影像的目测清晰度,在肝脏肿瘤的精准自适应放疗特别是立体定向自适应放疗中展现了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支气管镜纵隔造瘘复张右全肺及再通管腔闭塞型支气管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2岁,因“咳嗽、胸闷8个月”就诊,门诊以“右主支气管结核(闭塞型),右全肺不张”收入院,在我院电子支气管镜下行右主支气管高频电凝再通术,术中意外损伤气管下段右侧壁致气管、纵隔及右上肺窦道形成,出现纵隔气肿并发症,即感呼吸不畅明显,同时右上肺部分复张。经吸氧抗感染等对症保守治疗1周后,患者纵隔气肿吸收,自觉呼吸不畅较前改善。3个月后自觉呼吸不畅加重,复查肺部CT显示右上肺完全复张,右中肺及右下肺部分复张,右主支气管上段及右中间段支气管管腔闭塞,CT下测量右主支气管闭塞段长约2 cm,复查支气管镜显示原气管下段右侧壁、纵隔及右上肺窦道内肉芽增生愈合。我们首先采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重建闭塞右主支气管,明确阻塞段长度和走向后,在增强现实导航下对闭塞的右主支气管成功实施了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再通治疗。随访4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右主支气管维持开放,右肺复张,肺功能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智能导航植入可回收金标在射波刀同步呼吸追踪可行性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支气管镜智能导航下植入可回收金标在射波刀同步呼吸追踪的可行性。方法:在充气状态下获取经反腐处理的生物猪肺CT影像,利用智能导航软件在左、右肺叶分别设计8例模拟肿瘤病灶位点。设置多痰支气管环境组4例和湿润支气管环境组4例,根据射波刀金标植入原则,将智能规划后的32个可回收金标经支气管植入到每个模拟肿瘤病灶周围。模拟呼气末状态,再次扫描生物猪肺获取植入的金标CT影像,并记录成功植入金标数。利用射波刀计划系统(Multiplan v4.6)设计8个可执行的Synchrony治疗计划,对模拟呼吸运动的生物猪肺进行施照,记录可追踪金标数。施照后通过支气管镜取回已植入的可回收金标,记录成功回收金标个数。提取射波刀log文件中的治疗数据进行追踪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整个治疗过程的平移修正偏差、旋转修正偏差以及刚性误差。结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可回收金标滑脱、掉落等情况。支气管镜智能导航引导下成功植入与取出可回收金标32个,植入成功率与回收成功率均为100%。射波刀施照过程中金标追踪率为100%,刚性误差均<5 mm,治疗后统计射波刀log文件数据,多痰支气管环境组与湿润支气管环境组在左右方向平移偏差、左右方向旋转偏差、俯仰方向旋转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痰支气管环境组在前后方向平移偏差( Z=-3.57, P<0.01)及头脚方向平移偏差( Z=-2.53, P<0.05)稍高于湿润支气管环境组,而平旋方向旋转偏差( Z=-3.88, P<0.01)及刚性误差( Z=-3.32, P<0.01)均低于湿润支气管环境组。 结论:经支气管镜智能导航植入可回收金标技术可行,可回收金标在体模支气管内稳定性好,且射波刀追踪精度可满足临床要求,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教学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维血流心血管MR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 r=-0.703, 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 r=0.955, 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 r=0.38, 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r=0.69, 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 r=-0.65, 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 r=-0.45, 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 r=-0.58, 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 r=0.825, 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 t=1.427, 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 r=-0.52, 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 r=0.54, P=0.004)。 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技术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部CT使用的增多,使肺外周病变的检出率持续提高,进一步活检的需求亦随之提升。常用的CT引导下经胸壁穿刺活检虽然诊断率较高,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较高。客观上促进了诊断性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各种支气管镜导航技术使支气管镜安全准确地抵达病变成为可能,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和拉曼光谱等实时成像技术,能对病变进行实时诊断,未来,“病变导航-实时诊断”的一体化动态支气管镜诊断方式,是介入呼吸病学努力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支气管镜技术在肺外周病变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呼吸介入活检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科呼吸介入近几十年迅速发展,其中活检技术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黏膜活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经支气管肺活检术、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术等技术可获取不同的组织样本,包括黏膜、淋巴结及肺组织;随着虚拟导航气管镜及LungPro全肺诊疗导航系统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更精确地获取样本,且将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抵达术等技术应用于儿童。尽管如此,鉴于儿童气道的特殊性,开发适合儿科的医疗器械和技术仍是儿科专家的重要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次屏气3D-SPACE序列MR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MR胰胆管水成像(MRCP)的技术优势。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MRCP检查的7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需采用单次屏气法(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和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自由呼吸膈肌导航的3D-SPACE MRCP序列)进行扫描。比较2种方法扫描时间,以及图像胆总管信噪比(SNR)、胆总管与其周围组织对比度(CR)及胆总管和肝脏之间对比噪声比(CNR),并以4分制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和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进行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单次屏气法的扫描时间(18 s)明显短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64(226,313)s],2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520, P<0.001)。单次屏气法中SNR、CR及CNR(8.31±4.23、0.92±0.30、11.46±5.77)均小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11.23±5.70、0.93±0.38、15.06±7.37),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78、3.429、4.063, P均<0.05)。单次屏气法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以及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评分均高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相比自由呼吸膈肌导航门控3D-SPACE MRCP序列,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扫描出图像伪影小,胰胆管树可视性高,并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