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辅助成像技术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 (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周围型肺癌非外科治疗的现状及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世界癌症第一位。由于胸部CT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建议的实施,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由于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或拒绝手术等原因,还需要其他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疗和经皮热消融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随着支气管镜腔内超声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电磁导航技术和人工智能气管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下消融技术将成为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功能磁共振成像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运动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运动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行癫痫灶切除术治疗的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5岁(2~31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fMRI检查,初步定位病灶和运动功能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运动诱发电位(MEP)确认运动功能区,同时应用手术神经导航系统定位病灶区域及功能区。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避开功能区、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术后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水肿、出血。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肌力情况,作为保护运动区效果的评估指标。结果:9例患者DTI结果均清晰地显示病灶、病灶周围与大脑脚之间的运动纤维联系。9例患者中,4例术前BOLD-fMRI结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MEP定位的功能区一致,1例为部分一致,4例不一致。9例患者的致痫灶完全切除。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此5例患者头颅CT出现轻微脑水肿,1周后缓解。无一例颅内出血。术后3个月随访时,8例患者未见癫痫发作,仅1例患者仍有癫痫发作,发作频率下降;8例患者的肌力水平同术前,1例患者的肌力较术前改善。结论:术前BOLD-fMRI、DTI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可定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运动区,对其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唤醒麻醉手术,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直接皮质电刺激技术分别确定肿瘤的解剖学范围和运动功能区的位置,进而切除肿瘤。术后第1天开始动态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7天开始至少接受3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总治疗时间≤2周。所有患者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期间未行放化疗。术后肌力评估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制定的肌力分级标准。结果:5例胶质瘤患者中,2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术后4例患者出现高肌张力性运动障碍,即辅助运动区综合征,1例患者出现低肌张力性运动障碍。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4例辅助运动区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为(14.0 ± 2.3)d(9~20 d),均在1个月内恢复到术前水平。1例低肌张力运动障碍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有助于脑胶质瘤术后辅助运动区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为此类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磁导航超声引导经右肝管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一款新型磁导航超声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双引导经右肝管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需从右肝管行PTC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导航超声组患者为32例,采用新型磁导航超声(MNU)结合DSA进行双引导穿刺,对照组患者为32例,采用传统DSA引导进行穿刺。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磁导航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8±7.3)比(31.6±9.9)min, t=-6.35, P=0.001]。穿刺次数磁导航超声组明显减少[(1.7±0.6)比(6.3±3.9)次, t=-6.59, P=0.001]。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磁导航超声组少于对照组[(132±88)比(746±187)mGy, t=-16.81, P<0.001]。对照组有5例患者表示,因多次穿刺引发的疼痛或长时间的手术无法承受相关手术操作,2例因此停止手术,而磁导航超声组没有患者出现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磁导航超声组(100%,32/32)高于对照组(93.8%,30/32)。磁导航超声组患者胆管出血(25.0%,8/32)及感染的发生率(18.8%,6/32)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血发生率53.1%(17/32)、感染发生率28.1%(9/32)。 结论:新型磁导航超声结合DSA双引导经右胆管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评价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适应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35.5岁)。按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10例,A3型14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手术时间(50.2±8.5)min,出血量为(40±8.6)mL,远端锁钉操作时间为(7.5±1.5)min,透视次数为0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6.3±2.6)周,无患者出现患肢膝关节疼痛;无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远端锁钉操作时间短,锁钉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并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临床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结节临床研究任重道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在临床上,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本文从术前不除外恶性的良性肺结节患者临床特征、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近期疗效、复合手术室与传统CT术前定位肺结节应用这3个角度,针对目前胸外科在肺结节诊治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关于肺结节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的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与磁导航指导下消融放射暴露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CRYO)消融术与磁导航(RMN)指导下房颤消融术两种消融方式,探讨房颤消融术中减少放射暴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4例冷冻消融患者(CRYO组)和121例磁导航指导下房颤消融患者(RMN组)术中在线随机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和X射线照射时间,分析不同类型患者辐射剂量及手术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RMN组相比,CRY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0±23.6)、(97.8±18.4)min, t=26.05, P<0.001],但X射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8.1±3.1)、(23.4±6.2)min, t=-24.57, P<0.001]、CD值明显增加[(232.3±130.7)、(669.0±387.5)mGy, Z=-12.29, P<0.001]。随访两组患者总体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未见明显差异(71.9%、75.7%, P=0.618)。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肥胖患者、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存在变异患者与CRYO组患者CD值增加有关( t=5.47、2.23、3.39, P<0.05),且CRYO组上述3类患者X射线暴露时间也增加( t=2.87、3.86、3.25, P<0.05)。但RMN组中仅有肥胖患者CD值增加( Z=-4.15, P<0.001),且X射线暴露时间不增加。CRYO组和RMN组上述3类患者对比在随访期间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P>0.05)。 结论:与RMN房颤消融术相比,CRYO消融术放射暴露明显增加,但手术时间减少,其中肥胖患者、非阵发性房颤患者和肺静脉变异的患者放射暴露量更多,对于这类患者改用RMN消融可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放射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物联网辅助评估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制定再版物联网辅助评估和管理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目的为在原基础上通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策略,将肺结节诊治中国共识和亚太指南融入"AI肺结节管理程序"(PNapp 5A)和初评与研判二流程体系,将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模式提升为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物联网流水作业工程。(1)初评流程,由初诊医师和初评专家执行PNapp 5A的1A~3A程序。1A(Ask,询问):录入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等;2A(Assessment,评估):应用影像学评估肺结节外观、内涵的良恶性特点和随访变化;3A(Advice,建议):完成鉴别诊断所需肿瘤标志物、真菌和结核等常规检查。其后PNapp 5A自动反馈智能评估的肺结节恶性风险级别(低、中、高),然后由初诊医师管理低级风险患者;对中、高度风险患者则建议AI和循环异常细胞等个体化检查,供初评和研判专家会诊参考;高度风险患者则需进入下述程序。(2)研判流程,由研判专家执行PNapp 5A的4A和5A程序。4A(Arrangement,安排):有活检适应证者,首先顺序选择支气管镜引导(包括支气管内超声或磁导航支气管镜等)的非手术活检;不合适支气管镜检查或者有转移可能者,可考虑经胸壁针吸活检术。不能除外感染者,可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肺结节<10 mm者,可根据共识、指南安排随访。肺结节>10 mm难以确诊者应考虑为难定性肺结节,建议邀请更有经验的研判专家与AI系统交流互动(人机多学科会诊)会诊提供诊疗意见。5A(Assistance,辅助):根据组织病理、分子病理和分期、实施术后常规管理,也可参考AI、循环异常细胞和表观遗传等个体化信息,制定个体化防治复发和转移方案,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愿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年支气管镜介入诊断的技术更新和领域拓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整体的快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和新的理念不断更新,同时肺部结节等检出率增高带来患者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了经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超细支气管镜、径向探针支气管超声(RP-EBUS)和导航支气管镜,包括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NB)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RAB),以及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冷冻活检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为此,本文通过2021年发表的文献梳理,对支气管镜介入诊断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的更新进行回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